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诗意语文,爱上语文——读王崧舟《爱上语文》有感

诗意语文,爱上语文

——读王崧舟《爱上语文》有感

城阳第七中学 任智慧

对王崧舟老师的了解始于《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屏幕上的他给观众分享赏读诗词的妙招,听他讲述赏析诗词时,如何灵活运用“厚读”和“薄读”的方法,将诗词的魅力最大化的放大,他的讲述充满盎然的诗意和浓浓的语文味,使人听后仍有余兴。《爱上语文》这本书是对王崧舟老师在《百家讲坛》开课的整理汇总,翻开这本书,数次发现相较于节目,作者在书里阐述“诗意语文”概念时增添了更多新的思考,文章也更值得细细推敲。

王崧舟,全国语文教育界名师,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在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利用自己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形成了一套具有个人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他主要推行“诗意语文”理念,将语文课堂的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和语文味儿,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反思自己的古诗文课堂,仍未打破古诗文授课的壁垒,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书本上的那几行字还是冷冰冰的。虽然我也懂得只有真正读懂、读透这些精华之字,才能感受诗词带给我们穿越时空的那份情感,体味作者生命的温度,可在实践的过程中,总是缺乏一些灵感上的顿悟。当我读过《爱上语文》这本书后,王老师给了我诸多灵感的指引和教学思维的启迪。

一、读语文前先读懂作者

灿若星河的诗词文化中,有许多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诗词歌赋,“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诗词承载诗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格局。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他们的人格更被人们敬仰,学习诗词就是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过程,只有当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才能读懂诗人们的伟大。学透诗词的前提就是读懂作者,这也是王崧舟老师提倡的“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的理念。

有人说:语文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歌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可见诗文是文化之美、人性之美、思想之美的载体,这也是语文的作用。

王冕在自己画作《墨梅图》上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显而易见,诗人喜欢梅花,并且非常喜欢梅花的清气。而在这里王崧舟老师设置了一个问题:相较于其他称赞梅花的诗人,例如王安石在《梅花》中这样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冕的笔下,“香气”变成“清气”,这又是为什么呢?结合王冕这一生的经历,我们便不难发现,诗中的“淡墨痕”和“清气”都是他淡泊名利和清白做人的写照,本诗表面是在写想留住梅花的清气,实则本诗是在勉励自己保持两袖清风的品质,将诗和人物形象连接起来,学生对作者和诗词的理解都会更深刻。

二、含英咀华靠推敲

在古诗文创作中,推敲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意境的营造还是平仄的把握,这番斟酌的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熟知有关推敲的诗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人对“鸟宿池边树,僧推夜下门”中“推”字的敲定是斟酌再三,一直在“推”和“敲”之间徘徊不定。但无论哪一个字的使用都有其理由,“推”更加表现出夜下访友无人回应时内心的宁静,“敲”字则是写出了月夜下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推敲能够唤醒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深刻的思辨,用心琢磨将文字表述达到一个精炼的程度,字斟句酌进行一番思辨后凝练出的诗词才是有价值的,这种深度思考、思想斗争过的结果也是语文学习所提倡的。

推敲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种不断积淀的底蕴,是一种唯真理是从的独立精神,也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谦逊。正如王国维先生提倡做学问的三个境界,这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里坚毅的境界,推敲过程是韧、专和勤的凝结。这个思辨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如何带领学生去体会文人穿越古今的经典情怀,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常思常实践,常实践常总结。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诗意语文,爱上语文——读王崧舟《爱上语文》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