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读后感 : 魏晋风骨,是卑微亦是骄傲

我只好在堆积如山又沾满尘埃的历史里找出只言片语,在他的底本上加入了“三曹”“建安七子”和他与谢安的时代。搭个样子,放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时代里,昏暗拥挤令人焦虑的十字路口。

期望经过的人睁开眼睛,看到光。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北溟鱼
我们常常谈论唐朝的盛世繁华、宋朝的笔墨文词,但很少有人知道魏晋时期的风骨与风流。走进这本书,了解魏晋名士在魏晋历史上的光芒。
在黑暗中发光,指引方向。

夏侯玄
我允许你编造一个处死我的理由

少年夏侯玄家世显赫,能力出众,还有清狂傲骨。

但是过于张扬个性的人往往不能得偿所愿,他第一次挫败是魏明帝给的,他做了个闲散小官,在此期间,他对选官系统大发牢骚,最终被排挤出政治舞台。

在寂寥的时光中,夏侯玄再次打磨自己,他重新出现时,带着一身才华,变得脚踏实地。

他着眼于改革,改革这件事情伴随太多危险,夏侯玄的改革并没有成功,不仅如此,他还迎来了他的无妄之灾。

这其中曲折说不清道不明,但死亡是他的归路。

书里说他的脸平静的像星空下的一片海,我想象不出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是怎样从容赴死,或许,那种坦荡是他军人世家中传承的信仰。

嵇康
古痴今狂终成空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嵇康,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张旗鼓却又饱含心酸。

嵇康也不是就无所求,他只是更早的看清了当时官场阶级的伪善,于是不再踏入官场。

可他的傲气与风骨和那个时代并不相容。

他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 彻底刺激了司马昭,也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吕安案他为朋友德行辩护,最终将自己也葬送其中。

他死的时候“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一曲广陵散声声不息,嵇康的一生没有后悔,到死,他都是潇洒的。

向秀
现实太残酷,越聪明的人越痛苦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他跟在嵇康身边,却与嵇康不太相同。

向秀圆滑内敛,他能入朝做官,他接受了司马政府的邀请,可他并不快乐。他跟嵇康一样,能看清朝局的黑暗,也知道这样的朝廷不是自己的理想,但他又能怎样呢,嵇康用生命寻找的答案只有嵇康自己知道,而向秀自己只能继续寻找答案。

向秀好似抛弃最初的思想,又好似一点儿没变,他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周旋,在清醒中孤独的走着,痛苦的挣扎。

我觉得向秀不是向现实低头,而是现实从没有让向秀抬起头。

这个时代的混乱和黑暗,从来没有给过这些名士抬头的机会。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每个名士都幻想过星空,期待过盛世繁华,只可惜生不逢时,局势分裂,他们一腔抱负终究无法实现 。

乱世出英雄,这些魏晋名士凭借自身的才华性格和能力,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如星光般闪烁,他们有信念,于激流之中屹立不倒。

“竹林七贤”声名远扬,为魏晋名士竖起一面大旗,可谓乱世真英雄。

魏晋时代的历史洪流中还有很多名士,他们不在竹林七贤的时代,却展现了相同的气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属于他们的小天地尽展风华。

曾经,我不了解魏晋时代,那个混乱的年代,我甚至分不清那些皇帝,曹家,司马家。现在,我也不曾弄清楚。

但这些好像不那么重要了,魏晋时代最闪耀的不是那些指挥攻城略地倾轧疆土的皇帝们,那些流浪在土地中的魏晋名士,才是魏晋时代最值得关注的一群人。

他们在深渊之中,他们仰望星空,他们想拥有前人拥有过的盛世,他们也想成为流芳千古的名臣。

一个名士并不耀眼,但魏晋时期的一群名士却足够闪耀。

他们不是明月,而是星星,连成星河,汇成星空,他们是魏晋黑暗的夜里明亮的星辰。

作 者: 凌曦

作者简介: 喜欢下午坐在窗边看书,喜欢一切安安静静的事情。

静写在最后: 凌曦分享的这本书,之前我没有读过,这两天上网搜了一些相关介绍,又阅读了序篇和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本书不是严肃的历史传记,只是一部有趣的人物小传。作者把历史当故事谈,带着好奇眼光的旁观,写尽魏晋名士的潇洒风流。虽然网上评论褒贬不一,不过我个人是不排斥的,我喜欢历史,记得当年读《史记》,也读《明朝那些事儿》,都读得津津有味。当然,有的人认为历史必须是严肃的,那就不看罢了,没有孰是孰非。“在最深的黑暗里,人眼开眼睛,看见漫天繁星。”或许,作者也只是想给孤独的逆行者一点鼓励和陪伴,是怀古,亦是伤今。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