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2年后重读,完全不同的看见! ---《一个投资家的20年》读后感

9:38,开始写今日文章。

想到写文章,有点想偷懒,念头一上心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转身,走到沙发的书包边,依次把笔记本、鼠标、鼠标垫拿出来。写作的仪式感,立马开启。

只要开始做,哪怕只是去触碰和写作相关的东西,就会很快进入状态。很多的拖延,都是没用的想得太多。绝大多数事情,既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做,就会发现都能完成。

这不,几分钟过后,要写的内容和200个文字,已经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着手做,哪怕只是相关,都能促动行动。想跑步,换上运动衣;想读书,靠近书架,坐在书桌旁;想写作,拿出本和笔……总之,动手做就成了,别用脑袋想,行动很简单,脑袋却很复杂。

今周末,尽量写个简单一点的,比如写个读书笔记,杨天南《一个投资家的20年》。

初次阅读这书是在2020年1月7日,转瞬之间,2年已经过去。自2019年9月,读到了几位雪球大咖的书籍,正式选择价值投资之路的探索,之后价值投资类的书籍,就没有停止过阅读。

时隔两年,在实践中观察、总结、思考的两年,看同样的书,有两个不同。一个是击中内心的点发生了变化,一个是对一些文字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今就记录一下。

一、击中内心的点

在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通常只有一类人——优秀企业的持有者。观察这个财务上最为成功的阶层,会发现成功的企业家在面临经济困境时,通常会选择坚守,他们很少有“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先止损,等好了再说”之类的态度。

世人皆知的真理之一便是,想要成功,总要付出些什么,哪怕是煎熬。如果下跌时你不在,凭什么上涨时你要赚钱?

上次的读书笔记里,没有这两句话,这次读到的一霎那,就觉击中内心。

是呀,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幻,我周围的每一个企业家,即使毫不避讳地说:“想死的心情都有。”但他们每天依旧去工作,去创造,没有一个人说先把公司关了,等经济情况好了再说。

是呀,下跌的时候你不在,凭什么上涨时,你要赚钱?最难熬的时候,别人在坑里挣扎着仰望蓝天,而你只是站在旁边看热闹,凭什么赚钱的时候,你可以来!

一切得到,都有付出。等待,也是付出;忍耐,也是付出;艰难的时候,相信希望,选择共度,也是付出。唯有旁观,只剩旁观。没有躬身入局,就有理由收获。

巴菲特说“我用屁股赚的钱多过用脑袋赚的钱”。如果仅仅是需要时间,此间的过程被称为“等待”,如果这期间遇到困难与波折,则被称为“忍耐”。没有谁的成功是白来的。

在别人不努力时努力,在别人不忍耐时忍耐,在别人绝望时坚强,由普通人变成不普通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基督山伯爵》中的话来说“人类的一切智慧,都蕴含在这四个字之中:等待、希望。”我们不需要每天都有新主意,需要关心的是如何将一个正确的主意数年如一日地贯彻好,这是真的大不易。

《新基督山伯爵》电影剧照

这两年,很多原来只是书上学到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现实中的经历。经历过等待,才知道等待的意义,等待意味着要一直盯着好公司,遇到低估或落难的时候,敢于下手;然后又是一直等待,相信价值终会回归,终会在价格上体现;高估后,分批卖出,然后又是下一轮等待。

持续赚钱、妇孺皆知的好公司为数不多,不需要太费力寻找,他们就像天上的月亮,总能被一眼看见;需要的只是等待,等待合适的价格买入,然后等待下一次月圆。

这两年,经历了几次持有股票翻倍,自己却没拿住的情况,对等待和希望有了更深的理解,等待时间太短,运气没有着陆点;希望不够坚定,也没有资格看到春天。

10月26日,读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回忆1988年伯克希尔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情形,他对公司的指定交易商吉米.麦圭尔说:“如果买入股票之后,必须等到两年之后才能卖出,我认为你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默默地下了一个决定,以后选定的公司最短持有期不能低于2年。除非符合高估、企业变坏、有更好的标的三个卖出条件。

我的践行就是这样简单:只要能从其中找到可操作性,我就会把它变成践行的方法。即使不知道对错,但是说话的人让我坚信,这句话中蕴含着我不知道的能量。我要想学会,想弄明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照做,在做之中,自然会有经验和结果发生。

一个轮回走下来,很多书上的知识,就从简单的文字,变成了可以被重复应用、改变生活的智慧。回看旧读书笔记,有一段话特别喜欢,忍不住拿来分享一下。

当年有人问后来统一全日本的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若听它啼,应如何?”家康答:“等待它啼。”这种坚忍的耐力,帮助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成为后世日本的一种国民精神。

等待它啼,怎么看怎么都像股市中的等待它涨。

二、股市中的二八定律

2020年的初次阅读,脑袋里都是植入价值观,学习方法论。那个时候,急需能落地的操作方法,也需要能让我相信的价值观,所以对一些现在看来非常重要的东西,就会视而不见,比如二八法则。

这次,经历两年的实战,在煎熬与平静中记录、反省、经历,慢慢看到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次再复读,就会惊奇的地发现,这一方面写的很多,而且数字也特别直观。

杨天南先生于2007年4月在杂志专栏连载,截至2020年10月至本书集结出版时,共历时13年8个月,当初的100万元,成长为1320万元。(备注:我也不知道哪个专栏,其实这也不重要)。

回首统计,累计经历的大调整六次,细节如下:

第一次24个月,2007年10月~2009年10月;
第二次10个月,2009年11月~2010年09月;
第三次20个月,2011年04月~2012年12月;
第四次23个月,2013年02月~2014年11月;
第五次24个月,2015年05月~2017年05月;
第六次30个月,2018年01月~2020年07月。

第一版收录96个月(八年),其间经历了四次大调整,共有77个月不赚钱;
第二版收录126个月(十年半),其间经历了五次大调整,共有101个月不赚钱;
第三版收录162个月(十三年半),其间经历六次大调整,共有131个月不赚钱。

无论是77除以96、101除以126,还是131除以162,结果都是80%!

也就是说,尽管这个专栏的组合,从十三年半前的100万元到今天的1300万元,年化回报20.92%,但我们的确是80%的时间不赚钱。

冷静四顾,一路走来,投资的道路就像人生道路一样,绝无可能一路平坦,80%应该就是成长的代价,没有那80%的牺牲,或许就没有最终昂扬胜利的新天地。过去如此,未来恐怕也是如此。

我上次阅读的是第二版,也就是记录10年半。那一次,或许也有这一分析,但根本没入我的眼,或许那个时候,只喜欢赚钱,就连百分之80时间不赚钱这事都不愿意看,或者说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呈现。

总之,这次,我看的真真切切。我看到了投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度过这80%不赚钱的时间。

张居营在《慢慢变富》中说:“耐心,是你利用80%的难熬时光,等待20%的收获时间。”

查尔斯·艾里斯《投资艺术》一书中对自己的投资做过统计,“拿掉表现最好的10天,平均投资报酬率就会少掉1/3,从18%降为12%;拿掉次佳的10天后,几乎又使投资报酬率再少掉1/3,降为8.3%。去掉表现最好的30天后,投资报酬率就会从18%掉到5%,而这30天只占整个期间的1.5%”。所以他说:“闪电打下来,你必须在场”。

杨天南说:“只有学会耐心等待,才能在投资市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冯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

这两年,读很多书,都在说类似的话。我想事情很简单,如果很多牛人都说类似的话,这话一定是成为牛人之必经。每次遇到困难,想起这么多牛人都这么说,就会安静下来,继续读书、继续生活!

书读多了,有一个好处,会找到共性,会让一句话从觉得有点道理,变成坚信不疑。随着践行的继续,这些坚信不疑,就会成为可以过好一生的智慧。

一声叹息,已经2979字!每次没写之前,都是不想写、觉得没啥可写;每次开始写,都说写短点,以为长不了;每次写完,都觉得纸短情长,裹脚一片,关键还特别开心!

今天是10月最后一天,10月的投资落下帷幕,在什么也没干之中,居然跑赢了大盘,总体浮盈约8万,距离收复失地越来越近了,年度的就不展示了,浮亏中,哈哈,挑快乐的事情干,这我最擅长,感恩读书,感恩践行!

11:25,over!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2年后重读,完全不同的看见! ---《一个投资家的20年》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