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书笔记之《啃书记》

上周还书的时候,在学校的还书机旁发现了“抚顺读书人”写的一本叫《啃书记》的书,粗粗翻阅几页,觉得书中文字有趣极了,作者把读书这件事比作无可救药的瘾,把书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我便借回去读了一整个下午。

这本书介绍了作者如何为自己制定阅读目标,如何挑书,如何存放、记录自己读过的书……作者以“抚顺读书人”自称,表明自己是东北抚顺一名爱读书的人士。到底有多爱呢,答曰,年轻时一周两本,用时六七年,粗读书千册,复用十二年,再细读千册,写书时已读书两千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我亦是酷爱阅读的人,却只能维持一周一本的频率,更别说大部头的书了。估计十年过去,我能读完五百本书就不错了吧!自己要为这速度之缓慢不住叹息了。

可是我亦有暗喜之处。作者虽然读书千余册,却几乎不会专门写读后感一类的东西,平时写文章也是惯用电脑,往往提笔忘字。书中内容循环往复的地方太多,有些地方一提再提,仿佛作者已经忘记自己曾在前面的篇章中提过了似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富五车不如下笔有神。很显然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对自己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所以文章只是句子通顺易读而已,并没有到达写作大家的地步。我努努力的话,写作水平会超过作者吧!(年少轻狂……)

诚然,不能以读书人的文笔评判其读书的效果。该书的作者博览群书,古今中外皆有涉猎,视野已经宽广得很了,所以本书还是对我有所启发。下面我就写写自己从《肯书记》里学到的内容。

——人活着总会有各种疑问,有时疑问难以回答,可能是因为问题中的概念太过模糊。所以提出一个定义明晰的问题,就是已经找到一半的答案了。

——真正热爱某件事物时,人是肯为之花费时间的。热爱是以时间而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把热爱放在时间的天平上称量才自有其份量。

——做一个读书人总是好的,因为他的脑筋从不会陈腐,他永远可以接受新知识,他的思想如同流动的泉水,无论何时你与之交谈相处,总能感觉耳目一新。这便是书籍中让人吐故纳新的力量。

——有的书虫买十本书才会看一本书,可是这也无妨。因为他读的书是十里挑一,不像很多人对买来的书不加拣择地读,所以书虫读的书更经典。

——人该怎样读书?重要的不是这个问题本身,而是在问这个问题之前,人就该有所行动。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怎么读,而是要去读,要去广泛地、大量地阅读。各人的读书方法不尽相同,但只要阅读的书籍达到了一定的量,基本上就可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了。

——如果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可以去看看《中华读书报》的排行榜,那里面推荐的书值得大众去读。如果读者想阅读经典而苦于其晦涩难懂,可以先读一下文化大家的解读,带着柺杖入门。

——杂志报刊是读书人的快餐,这些优秀的快餐有《中国国家地理》、《博物》、《南方周末》、《读者》、《青年文摘》等等。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读者》杂志的,在大学里也有机会接触到,很能扩宽我的视野。

——绘本最适合买给孩子读,如果嫌区区十几页的绘本太贵不舍得买,而买给孩子麦当劳的话,就给孩子传达出了“麦当劳比书籍有价值”的观念。这是值得批判的,这也是很多家长在做的事情。

讲睡前故事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有更多互动,绘本的帮助不可小觑。彭懿的《绘画书阅读与欣赏》可在挑选绘本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

——教师要带头读书,言传身教,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这篇读书笔记写到这里就完结了,最后写一段书里的话作结语吧:

人生有限,应该用的人生去看最美丽的风景,读最有价值的书,欣赏最有特点的艺术,品尝最美味的食物,接触最有品位的人,听最动听的音乐,看最精彩的电影,经历最荡气回肠的爱情……然后返璞归真,去过那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

可你知道哪些才是最美好的风景吗?除了亲身体会以外,还是要读书啊!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书笔记之《啃书记》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