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酒话侃到清代,就只能戛然而止了

史 话 与 酒 话

【 “酒话连篇”之结语 】

毛克强(四川宜宾)

酒话侃到清代,就只能戛然而止了。虽是酒话,却不是酒后打胡乱说。此前之酒话,全出自于《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这是两套官修官定的,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正史。至于史籍中的酒人酒事是不是真有那么回事,那就是编撰者的问题了,与拾遗者无关。有朋友说,酒话继续侃下去呀,没办法,写不下去了,没有史料可查了。大陆的《民国史》没有,当代史都是宏大叙事,记载的是伟光正的大事。这些年的酒绯闻酒段子倒是很多,那些东西好像爆炒鸡鸭杂碎,味道好吃,但是端不上台面。

盘点所侃的几千年来的酒人酒事,倒有一个发现:史书上记载的酒人酒事与朝代的昌盛和年代时长不成正比,在短命的乱世王朝,史籍中记载的酒人酒事比较多;在昌盛的数百年王朝,史籍中的酒人酒事却少有记载。数百年的兴盛王朝,比如唐宋明清,除开写进诗词里的酒,史籍上对酒人酒事却少有记载。想一想,大概是这样几个缘由吧:

乱世出幺蛾子。处于时代更替、政权不稳、军阀混战、朝政荒淫、吏治不严、民不聊生的朝代,更容易发生荒唐的酒人酒事。修史的人,本来就带着批评的眼光,当然随手拈来,载入史册。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夏桀“虐政荒淫”,酿酒为池,堆糟为山,整日带领嫔妃美女嬉戏期间,毁了夏朝江山;商纣王“酒池肉林”,男女裸体相戏其间,断送了商王朝;周幽王美酒笙歌,烽火台为博美人一笑,葬送了周朝,也结束了中国奴隶制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从炎黄五帝到汉武帝初年,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大一统,虽然只记载了五十余个酒人酒事,但相对于远古传说和先秦历史缺乏典籍和文字记载,也是相当丰富了。三国历时60余年,陈寿《三国志》记载了约二十余个酒人酒事,魏其王芳,继位后不理朝政,整日与男宠宫女饮酒作乐,荒淫无度,被太后废掉王位。吴国王孙皓,也是耽于酒宴,荒于朝政,大臣们喝酒中稍有言失,就要被收监或杀头。晋以后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历时约285年,是历史上军阀混战最混乱的时期,史家们记载的酒人酒事大约有七十多个,记下了很多帝王将相饮酒淫乐的荒唐酒事。五代十国历时72年,也记载了十五个以上的酒人酒事。以上这些朝代,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争权夺利、民不聊生的混乱时期,酒的故事却很丰富,史籍上留下的记载也相对丰富。唐朝历时290余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的酒人酒事也只有二十来个。宋朝历时319年,在历史上也是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宋史》上记载的酒人酒事也就是十来个。明朝历时276年,《明史》上记载的酒人酒事也只有十余个。清朝历时295年,虽是满族统治,但也是一个大一统而相对稳定的封建社会了,也只记载了十来个酒故事。乱世的酒故事多,而且多是酒色荒淫和酗酒惹事之事,罪责不在酒,在于喝酒之人。

史书上记载的酒人酒事的多少,大约与修史人的身份有关。修史人官职一般般,又爱好点文学,就更接地气,不上大雅之堂的酒馆垆女,也能入他法眼。如司马迁,官职也就是当朝的太史令,与他父亲司马谈一样,也就是一个记录和收集史料的公务员,被处腐刑后做过中书令,即皇帝身边的小秘书,但被阉之人是没有地位的。贫民的眼光和心中的怨愤,使《史记》成为一部史学和文学的巨著。他笔下的“鸿门宴”和汉高祖与大臣们酒后的癫疯,以及司马相如酒后与美女私奔,成为可以津津乐道的酒趣。大约《二十五史》中善于记载酒故事的作者,都是如此。《汉书》的班固做过兰台令史,也就是一个一般的史官。《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晋朝做过治书侍御史,在朝中也是一个史官。对历史上的酒故事不太上眼的,那就是做过大官的作者或者主编了。五代后晋的《旧唐书》,主编是后晋的宰相刘昫。《隋书》的主编是唐代有名的宰相魏征,《新唐书》的作者和主编是宋代的文忠公欧阳修,《明史》的主编是清代的户部尚书张廷玉。要特别提到的是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面记载的酒人酒事也是比较多的,司马光做过宰相,也是副总理一类的人物了,但他著作里面的人和事,也多是借鉴了以前的史书,以编年体的形式撰写。

史籍上记载的酒人酒事的多少,可能与修史机构的地位有关,即官修还是私修。私修主要是以史学家个人之力编写的历史典籍,即使有的得到朝廷或皇帝的认可或鼓励,但是编写者独自完成的。史家们一致肯定的《二十五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是私修,其中的酒故事都比较丰富而精彩。当时私修国史是犯禁的,班固就因为继承父志,埋头编写《汉书》,被人揭发后投入大牢,书稿也被没收。他的弟弟班超为他申冤,四处奔走,汉明帝听了班超的辩词,又看了《汉书》初稿,对班固才华很赏识,才赦免了他,并任命班固为兰台令史。李延寿是唐代的史学家,参与官修《隋史》《五代史志》和《晋书》,但比这些更出名的,被后代收入《二十五史》的,却是他个人所著的《南史》和《北史》。编写过程中,他针对官方修史不重视个人史料的弊端,把增补的重点放在容易被湮没的“小说短书”上,故而记入《南史》《北史》中的酒人酒事就比较生动而丰富了。官修史书,大多不能秉笔直书,且多忌讳之事,又要经过严厉的审查,那些帝王将相醉酒的丑态,当然是不能记入史籍的了。而私修史书,是个人对历史的把握和对生活的直接感知,少了忌讳和禁区,就可以把酒故事借题发挥了。前面提到的《晋书》《宋史》《明史》《清史稿》等,都是官修的史书,其中的酒故事就相对少多了。

史书上酒故事的多少,或者还与统治民族的文化底蕴相关。典型的是《元史》和《清史稿》,蒙古族人和满族人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征战的武士们,那都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勇士,铁蹄征战中原,马背上必然少不了一酒囊马奶酒,又解渴又充饥,喝了热血喷张,所以他们小小的民族能入主中原。喝酒的民族少了酒故事,可能在于他们缺少文字的记载,由于文化的落后,又是马背上的征战民族,不可能有大量的史官或文职人员记下他们的历史痕迹。当然,个别大事还是记清楚了的,赵尔巽《清史稿》就记载了明朝大臣洪承畴投降的细节,清皇帝大设酒宴款待投降的洪承畴,满族王公们大为不满,皇帝说我们就像瞎子,现在找到了一个引路的人。原来洪承畴被俘后,关押在狱中,坚决不降,并大骂来劝降的范文程。后来范文程干脆不说劝降的话题了,就与洪承畴吹牛侃大山,其间发现一个细节,梁上的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衣袖上,洪承畴细心地把灰尘弹去。范文程就回去给清太宗皇帝报告,洪承畴没有必死的决心,他连一件衣服都爱护,难道还不爱护他的生命吗?果真,清太宗皇帝亲自出马,拿下了洪承畴。

酒话侃到这里,该说再见了。

我在宜宾,宜宾是个免疫的好地方,非典时期没有一例,现在新冠病毒也拿宜宾没办法,据坊间传说就是宜宾出产酒,嗅一嗅,满城都是酒味。诸位读者,欢迎到宜宾,喝酒,喝酒!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酒话侃到清代,就只能戛然而止了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