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吗?”

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是?

我个人觉得是中秋节。

七夕情人节固然浪漫,但联想到它的相关都过于直白,缺乏了一点神秘。

中秋节因为一轮明月的妆点,多了更多想象。

对许多人来说,很直接思念总是难以启齿的,所以我们会用很含蓄很隐晦的话来表达「 我想你 」,当然这也可以反映出文字的魅力。

比如《倾城之恋》中白流苏问范柳原:「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吗?」

明明是极思念对方,可偏偏要用这样一句话来婉转表达内心的情意。

但不得不说这种含蓄的表白意境非常美,也很撩。

古诗中的月亮

刚会认字的时候,读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个年龄对月亮的初印象就是这首国民唐诗。

那会儿只知道摇头晃脑地背诵,会在语文试卷中解答出“月亮是寄托思乡之情的比喻衬托“这一答案。

到了中学,学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瓜破之年的我们有了感受语言境界的能力:

“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诗里还写: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思念自然也可以是月光的味道。

长久以来,相比起夺目的太阳,月亮似乎更加善解人意些,尤其是在深夜里,人类最易多愁善感的时刻,独自走在路上,月光跟着你,不言不语,像一个明白你心事的知己。

但我小的时候很害怕月亮,总感觉它是追着我跑的,想要咬我耳朵。

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领略到月亮的“功能性”——表达爱意。

还记得夏目漱石的那则趣闻吗?

夏目漱石对学生讲,因为东方人含蓄内敛,说不出像「我爱你」这样率直的表白,那么说一声「今晚的月色真美」也是好的。

「今晚的月色真美」,是婉转曲折的,对于爱的表达,就像我们唱着别人的歌曲来说「想你」一样。

尽管之后证实了这句情话并非出自夏目漱石本人,但也足以证明月亮是一种多么可爱的爱意论调。

艺术中的月亮

再到后来有了点阅历,才听懂到张信哲那首《白月光》唱的是什么。

「白月光」并不单指具体的某个人,还指得不到的执念或青春幻想。

最早白月光的注解是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因爱而不得被自己加以滤镜,它最终成了不沾染世俗的高贵形象。即*白玫瑰

到了网络时代,也大可把这个形容词用在自己仰慕的爱豆身上,他/她与你有着最陌生的距离,但也同时有着无法捕捉的亲密。

比如秦岚在《延禧攻略》中饰演的富察皇后。真·白月光。

而在绘画上,月亮的造诣更高。

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星月夜》(1889)当中的月亮便不那么清冷了。整个画面正在被一股汹涌气流所卷动,好像整片天空要被吞噬掉。

这个时期的梵高正在接受精神病的治疗,不难从画中看出他不安的精神状态。宁静的月亮在他手中怒放成漩涡,成了整个冷色调画面中的温暖明灯,有着激情色彩。

这幅画也是我本人比较喜欢的一幅画。

电影里的月亮

一看到月光就想到《月光男孩》中被赋予的神圣意义:

月光赋予的是男主角对于本色的找寻。被月亮照耀的时候,本色得已显现,使我们回到了最初最熟悉的母体当中,就像刚出生还未染尘色时。

电影的片名源于片中一位长辈跟男主角讲的故事:

我光着身子在街上跑,撞到一个老太太身上,她对我说“黑人的孩子在月光下就像蓝色的一样,以后我就叫你布鲁(蓝色)。”然而他并没有叫自己布鲁。因为“并不是别人叫你什么你就是什么,而是你想成为什么。”

后半句的思考才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

电影《月色撩人》中,每当月圆之夜,一家人必会吃上一顿团圆饭回忆过往。影片中的月色非常美,当洛丽塔爱上龙尼时,似乎是应了月亮的感召:

“一道明亮的光照在我脸上,跟被手电筒照到一样,我不知道是什么,望窗外一看,是月亮。”

?

你那里的月色如何呢?
有没有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呀?

阿余祝你们中秋节快乐哦!
记得吃又大又圆的月饼!

– End –

? | 阿余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吗?”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