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马尔克斯 传记》第三部 见多识广:名人与政治1967-2005

第三部 见多识广:名人与政治1967-2005

第十七章巴塞罗那和拉丁美洲风潮:在文学与政治之间1967─1970

加西亚•巴尔查一家人于1967年11月4日抵达西班牙1.,在马德里停留将近一个星期之后,他们来到巴塞罗那。本来只打算短暂停留,但如同墨西哥一般,这一住就是六年。2.由于当地的新闻媒体受到严格控管,加上他已经是世界知名的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此也无法以担任记者维生。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墨西哥城远离新闻与政治,让他写下了《百年孤独》,在巴塞罗那则让他写出另一部杰作《家长的没落》。

对许多人而言,一位拉丁美洲左派造访巴塞罗那似乎是很奇怪的行为。长久以来,加西亚•马尔克斯总是声称自己因痛恨佛朗哥的独裁政权,所以选择回避,前往西班牙。3.在所有西语国家中,墨西哥对西班牙政权最不友善,因此,加西亚•马尔克斯虽然有许多加泰隆尼亚的朋友从西班牙流亡到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他自己却从墨西哥搬到西班牙,这一点当然颇为讽刺。对于他酝酿许久的这本关于一位更年老的拉丁美洲独裁者的小说──对于他无助而长久饱受折磨的人民而言,这位独裁者的权力似乎永无止境──这位西班牙独裁者晚年与当权末期的凄凉处境,不可避免地成为引发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作的动力,尽管他再三否认这点。

事实上,这个决定涉及的层面甚广。他的文学经纪人卡门•巴尔塞斯出生于巴塞罗那,当时崛起为西班牙与欧洲最具影响力的经纪人之一。在佛朗哥的极权政权下,巴塞罗那仍有像巴拉尔出版社与其他已经存在,或正如雨后春笋冒出的出版社,使得此处成为19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发展的中心。支撑这股风潮的力量也许是受到打压但再度兴盛的加泰隆尼亚民族主义,也或许是佛朗哥独裁政府成形所带来的经济翻转,其中最强烈的动力当属拉丁美洲小说作者的创作“风潮”,而加西亚•马尔克斯又是其中最闪亮的明星。

他抵达巴塞罗那时,正是拉美小说风潮的重要性受到瞩目之时。这虽短暂但前所未见的开阔视野定义了1960年代,且成为文学最肥沃的养分。这种接受另类文学的胸襟,在当代正统拉丁美洲文学的题材以及结构之中都显而易见。而这一切都来自拉丁美洲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与传说对当代拉丁美洲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拉丁美洲未来可能会有的影响,不管这个未来是好是坏。

回顾过去,这股强烈的拉丁美洲文学风潮从1963年胡里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开始,一直延续到196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是这波风潮中最优秀的一本小说。大家一致公认《跳房子》足称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因为这股风潮被视为20世纪拉丁美洲现代主义运动具体化、到达巅峰的时期。然而,《百年孤独》的出现完全地改变了这个观点,一下就让人明白,一部更深远,且更宏观的作品已然出现,如同一致公认的,《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唐吉诃德》”。

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但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也几乎成为这股急速发展的文学运动的代名词;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篇幅几乎是其他作家的总和。尽管没有人直接表明,但这显然是某种异国风情、某种高贵的野蛮人、某种在文学中丑恶残忍的人神奇的变形,进而成为这流行文化与后殖民革命时代互相矛盾中作家的新形象。经过三十年的佛朗哥政权统治之后,西班牙媒体在文化与政治上都发展不足,对于拉丁美洲这股新奇复杂的新浪潮毫无准备,加西亚•马尔克斯因而接受了不少不经思考、令人难堪的采访。对他们而言,这个人和他的作品从第三世界即兴的风潮中无中生有地冒出来,不论他对这些容易受骗的记者脱口而出说些什么,他其实是个非常严肃、有着无法想象的刻苦、毅力惊人的作家,不屈不挠地努力了二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也准备以同等的韧性维持此成就。不过,却鲜有记者对这一点有兴趣。这位作家依靠自己在文学上的名人地位成为公众人物,其程度也许只有雨果、狄更斯、马克•吐温和海明威等前人足以比拟。

1 2 3 4 5 6 7 8 9 10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马尔克斯 传记》第三部 见多识广:名人与政治1967-2005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