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阅读是点亮生活的打火机

原创我是若尘 若尘说电影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是因为在古代,说的行万里路,真的是用腿走。

而现在,有了汽车、火车、飞机之后,所谓的行万里路,不过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呆上几个小时而已,旅行已经不能再叫做旅行,只能叫做坐车。

电视,网上视频,手机小视频是现代人的主要阅读方式,视频阅读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太具象化了,人们具象化的东西看多了,就会失去想象力,没有了抽象表达的能力。

有一年去额济纳旗,这弱水边看日落,火红的太阳慢慢的往地平线上坠落,心中顿时升起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如果没有读过这首诗的话,我想要表达这一副美景,就只能说,“真他妈的好看”。

阅读可以提高人的抽象表达能力,还可以点亮我们的生活,只要翻开一本书,就可以走进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并且知道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就像杨德昌在《一一》中的台词: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我们可以在电影中得到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经验,比如杀人,我们都没有杀过人,但我们能在电影中得到各种杀人的经验。

阅读《双城记》,能将我们带回法国大革命中的纯洁爱情。

阅读《废都》,能将我们带入西安文化圈的各种乱象,以及对情色的想象。

阅读《丰乳肥臀》,我们可以了解金童在一个世纪中的心路历程,以及这个世界的现实和魔幻。

阅读《1984》,能让我们知道披着虚伪外衣的GCZZ主义。

一个人读书读多了,他的世界就会变大了,心也会变大,就像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个人,人生的舞台变大了,他的格局也会变大,有了大格局以后,便不会再因为一些小事而痛苦,我们生活中所遇见的基本上都是小事,也就是说我一个人读书读多了,痛苦也会减少。

但读书绝对不能只读文学书,只读文学书的话,那不叫读书,只能算是消遣,读书多了以后,应该读一些哲学和美学的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这是马未都说。

很多年前,机缘巧合之下,买了本《苏菲的世界》,花了一年多时才看完,看完之后,我才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这也是我的哲学启蒙书。

有一次看电视上的一个读书节目,推荐了艾伦‧狄波顿的《身份的焦虑》,就买来看,觉得写的很好,又买了一本送给倾城,当做生日礼物。后来又看了他的《哲学的慰籍》。

最近才看完《哲学的故事》,又根据这本书在网上查了一下一些哲学家的著作,这本书写出了很多哲学家的主要哲学思想,比《苏菲的世界》更有深度一点。

桃子来南太行玩,送了我一本《正见》,开启了我的佛教哲学的大门,后来又看了一本《佛陀的启示》,更是完整描述了整个佛教《苦集灭道》的思想。最近又买了《佛教逻辑》这本书,但一直看不进去,想想估计要几年才能看完。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瓦尔登湖》,但一直没有买,有一次在杜若家中,看到马东在看这本书,便也买了一本,这本书真是难看,两年时间才看完,看第二遍的时候,几个月就看完了。

在成都的时候经人推荐,看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真的很难想象,一个人竟然能够准确的描绘出共产主义在几十年以后发展的情况。又通过《1984》,看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也是惊为天人。

经过罗振宇的推荐,买了一本《人类简史》,看完之后觉得很好,但是并没有好到一定的程度,想想不过如此,经他推荐还买了《大国宪制》和《四夷居中国》,读起来很难,不知道什么时间能够读完。

前些年旅行的时候,读完了《三体》,当时沉浸在宇宙的构想中,无法自拔。我们的地球在整个宇宙中,只是三维世界中的一粒尘埃。经常想起这句话。

旅行中还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套书能够改变人的思想方式,属于励志类的。在宁夏中卫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当即又买了四本,送给了四个好朋友,不知道他们看完了没?

梁文道推荐的《烛烬》写的很好,完全能够体验主人公的心境,但是他推荐的《第22条军规》怎么都看不下去?道长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而我们这种低级趣味的人,对他推荐的有些作品只能远观,不可亵玩。

读书真的有什么用吗?如果就现实意义的客观存在来说,真的是没有什么用处,只会占取人大量的赚钱时间,使让人变得更穷。

但读书也有好处,它能够让我们拥有大格局,不再为小事纠结,不再因情绪痛苦,它能够让人脱离现实世界,见到或者进到一种精神世界。

也许精神世界是一个套子,就像契可夫写的《套子里的人》,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你可以说套子是一种躲避,一种逃避。

但是这又怎么样,如果你掌握了文字的诀窍,你就可以反驳说,那不是一种躲避或逃避,那是一种保护的盔甲,一种能够抵御现实的凄风苦雨的能力。

最喜欢梁文道,但是没看过他写的东西,感觉他就是现代版的胡适,没见他写成什么东西,却用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值得保护,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有它独特的方面,我们没有权利去打扰别人,就像是日本人: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没有极限的变态,只要不影响别人。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阅读是点亮生活的打火机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