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颠覆诸葛亮造型 - 《三国演义》

颠覆诸葛亮造型

原创 王振川 河东明心斋

苏东坡写《念奴娇 赤壁怀古》,里头用到了一句“羽扇纶巾”,让人搞不懂到底是说诸葛亮还是周瑜。

其实,古书中记载过诸葛亮的形象,只是后来以讹传讹,描述发生变化了。司马懿和诸葛亮对战时,曾经派人偷偷观察过诸葛亮,是这样描述的:

诸葛武侯与司马宣王治军渭滨,克日交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独乘素舆,葛巾毛扇,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诸葛君可谓名士矣!”

首先,诸葛亮头上戴的不是后人所说的用青丝带编成的“纶巾”,而是很普通的“葛巾”。葛巾的图片真不好找,后来在《三国演义》连环画中,发现徐庶戴过葛巾,有图如此:

葛巾是用便宜的葛布裁成的。大概因为便宜,所以隐士们爱戴它,“葛巾布袍”一种经典搭配。另外,陶渊明曾经用葛巾滤过酒,滤完了又戴到头上去了,也说明其不值钱。而纶巾是用青丝带编的,是丝织品,应该会珍贵一些。戴葛巾和戴纶巾,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毛扇,有的记载说是白羽扇。但有人考证说,不是羽扇,而是毛扇,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大冷天拿一把白羽扇,就有点不正常,太显摆了。而毛扇,并不是真正的扇子,而是用兽尾做成的拂尘类工具,也称掸子,清理自身卫生用的。

有人说,毛扇就是著名的麈尾,而麈是指驼鹿。我查了查驼鹿的图片,发现它是小尾巴,没有做拂尘掸子的价值。其他鹿的尾巴,也不大。想了想,麈应该是指牦牛。牦牛尾巴做的拂尘掸子,很漂亮也很实用。

诸葛亮还有一件重要道具,四轮车,样子像现代的轮椅。

在没有水泥地面,没有橡胶车轮的年代,乘坐一辆四个木头轮子的小车,行动是很不方便的。虽然诸葛亮发明过木牛流马和连弩,工艺水平很高,但他造出的四轮车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不说山路颠簸,就是转个弯都不方便。现代的轮椅,看上去简单,其实有很多精巧的小零件,古人肯定造不出来。

所以,诸葛亮绝不会坐笨拙的四轮车。

那么,他乘坐的“素舆”是个什么玩艺呢?素,是指朴素简单,没有装饰。舆,当然是指一种车子。

首先可以肯定它是一种朴素简单的交通工具。其次,可以判断,它肯定是一种行动方便,并且适合走山路的工具。

走山路的车,装轮子肯定不方便。

那么,长期生活在四川的诸葛亮,会选择什么没轮子的交通工具呢?

当然是非常著名的四川滑竿呀。

诸葛亮指挥数万大军迎敌的时候,没有穿丞相武乡侯的那一套高级官服,也没有按军中规矩穿盔甲骑大马,而是坐一乘朴素轻便的四川滑竿,戴一顶便宜的葛巾,拿一根牛尾巴掸子当指挥棒。完全是休闲的打扮,也就是让司马懿赞叹的名士风度。

大家想想坐滑竿的诸葛亮,是不是颇有点违和不适应呢?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颠覆诸葛亮造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