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献给无名者的花束 -《杨家府演义》

《杨家府演义》,时隔许多年后,我又辗转得到了这本书。而令我感到怅然的是,我仍然不知道它的作者是什么人。
是的,在本书前面的“出版说明”中,有着相关的介绍,但却只说它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初刊的,至于作者,则“只能存疑”——不能确定,也无法可证。
我对这本书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充满了感激之情。客观地说,它大概是我读书生涯中第一本完整地阅读的古代小说。不仅那一连串跌宕起伏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而且它也是我读的第一本竖版的、繁体字的书籍。在精彩奇幻的情节的吸引下一排一排地按着句子琢磨字眼的读这本书的过程同样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孟子说“知人论世”,借助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来深味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是读书的最基本的方法。虽然钱穆认为小说不在此列,但通过他人之酒杯,来浇自己之块垒,却也有着极为不凡的功用。就这本小说而言,它出现在明代中叶,却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那个时期,明朝国势日衰,外有强敌窥伺,土木堡之变,连英宗都做了俘虏;内则奸佞擅权,忠良窜逐。作者借杨家将的故事,表达的仍然是抗击强虏、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要求。细读本书,爱国之情、忧患意识可以说跃然纸上。由此轻易便可想见著者内在的最崇高的精神所在,同时也可窥见从那双充满热望的眸子里流露出来的一种焦灼、一种忧虑、一种期盼、一种向往、一种诉求。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不知道那个作者是什么人,既不知道他姓什名谁,也不知道他居家何处;既不知道他的相关身世,也不知道他的著述历程,但我们却能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他的那颗心,品到他的那种神,闻到他的那种气。

正是在这本书的导引下,我“从一而终”地听完了当时刘兰芳在中央广播电台名为“杨家将”的评书,并且在上大学期间特意阅读了与之相似的《杨家将》和《北宋通俗演义题评》;前几年,在山西旅行时还专门到雁门关一带,目的自然不是寻找杨家将的足迹,而是就想看看书中描写的当时的战场,沐浴一番那儿的风,观察一番那儿的山;后来更是到开封,特意去拜访了一下“天波杨府”。虽然知道许多都是根据小说和传说附会的,但却别有一种读书行路的味道在里面。阅读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涵养自己的文化人格,而这本书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所以,我的对那个无名的作者的感激,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所读到的许多作品都是没有具体的作者的。比如,童年时代的诸多连环画,一些隽永有味的诗歌散文,许多的笔记野史等等。往往在那时,我总会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中的“立言”,也就是有承载着思想的著作能够传世,是最难达到也最被人重视的。既然有了作品,像《杨家府演义》这样的,却模糊了姓名,还“不朽”什么呢?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其实,名字是次要的,有作品得以留传,才是最重要的。

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人——人的性格、气质、禀赋、追求、修养、思想、境界才是人之为人的元素。当借助创作,把这些因子注入到作品中时,这个人也就对人生、对族群、对天地有了只属于自己的表达。他的名字虽然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但他的精神层面上的创辟,却漫衍于人间,虽千载而不灭,虽百代而长新,进而熏陶濡染了众多的欣赏者,其中的质料就涌动在他们的心海,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这才是“不朽”的终极含义。而为了谋寻这种“不朽”展开的文化意义上的创造,则成为自觉不自觉的行为,贯穿于诸多读书之人一生的始终。我们民族的文化就是这么形成的。与之相反,一些一心想着凭借作品谋求成名的人,因为著述中没有了自己,徒剩一个名字,对文化的塑铸和发展不能产生半点影响,那就只是劳而无功了。
由此去想,许多的名曲名画,我们不知道作者是谁;许多的商鼎周彝,我们不知道工匠是谁;许多的名胜古迹,我们不知道设计者是谁;许多的风俗习惯,我们不知道开创者是谁。那副优雅深沉的对联的作者是谁?那条巍然屹立的城墙的建设者是谁?那尊高贵典雅的佛像的雕刻者是谁?那片秀丽婉约的园林的缔造者是谁?往往那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越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文化上做出贡献越大的人,我们越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而那文化分明还在吸引着我们,还在熏陶着我们,还在规范着我们,还在引领着我们。

所以,梁漱溟的观点就格外令人注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就在于创造——在内,是自我的创造,让贫乏的自己变得充盈,让干瘪的自己变得丰实,让卑微的自己变得高尚,让渺小的自己变得伟大;在外,则于社会、对他人进行文化的创造,不论大小,尽己之力。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既然是生命,有名字没有名字有什么关系呢?
很感动于类似于《杨家府演义》这样的作者。在那或者淫雨湿夜、或者月光皎洁的晚上,点亮一室昏黄,让如豆的烛光照在皓白而洁净的纸页上,轻拈笔管,凝神静思后,将所思所想、所忧所虑郑重地写下来。那一刻,万籁俱寂,雨声远去了,风声远去了,只有一个自己冥想中的世界一块一块地凝结起来,并最终在多日多月多年的努力中达到一种期待中的完整。带着一丝疲倦走出门来,外界仍然是潮来潮往,云卷云舒,而自己却鲜明地感觉到它多了些有味道的、有质感的东西,面对夕阳,淡淡一笑,是所谓圆满。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献给无名者的花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