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读库2104》有感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五篇文章,分别是:《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母亲的病》《这一年的电影海报》《松风水月归辋川》以及《赛博与朋克》。

说起来,《读库》的文章我是越来越喜欢了。

2020年夏天,莫言出版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作品《晚熟的人》,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最早的一篇写于2011年,最新的一篇是2020年6月份完成的。

说起莫言,往往离不开诺贝尔奖,不过我今天不想再说这个常常被提起的话题。而且,虽说我读过多本莫言的小说,有些还很喜欢,但这本《晚熟的人》我至今还没读过。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是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跟随作家莫言数次回到高密,并赴龙口、长岛、济南等地拍摄,以及在北京进行访谈之后的整理稿。导演张同道跟莫言聊故乡、聊童年、聊父辈、聊成长,同时聊作家一系列作品诞生的故事以及作家的心路历程和影响他的人。
据贾行家老师在《文化参考》节目中的介绍,莫言这本《晚熟的人》,写得也还是他经营了几十年的一小块文学领地:山东高密的东北乡。

没错,35年以来,莫言的11部长篇、29部中篇和90个短篇,主要在写纪录片中他反复提到的老家高密东北乡,写生活在这里的几代人。

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莫言热爱家乡吗?其实莫言自己回答过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他自己怎么说。

莫言:

因为当时正是福克纳、马尔克斯在中国文坛引起巨大反响的时候,而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马尔克斯的马贡多镇都给中国作家很多启示。我们也认识到,一个作家应该有自己的一块故土,应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王国。福克纳也好,马尔克斯也好,都是在自己故乡的基础上虚构一个文学的故乡,这毫无疑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可以一辈子只写这个小地方,但是这个小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中国。可以通过这个小的地方走向世界。我想这就是马尔克斯、福克纳对我们那代作家的启示。

莫言提到的,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是他以自己的故乡为原型,虚构的一个美国南方小城。他给这里画了地图,做了详细设定,创造了几代人的家族世系,用15部长篇和几十个中短篇来写这里。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地方是真有的,但也是整个时代、整个中国的缩影。莫言早期的作品,也许写的都是真人真事,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但慢慢的高密东北乡有了森林、河流、庄稼、花鸟虫鱼,有了生活在那里的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这些统统被写进小说,创建了一个独属于莫言的文学王国。

其实如果稍有北方农村生活经验就不难发现,其实真正的高粱地远不会像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美,颜色不会那么辉煌,更不会那么波澜壮阔,这更多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罢了。

其实读完这篇文字,想着是不是应该把莫言的这些小说找出来重读呢。说实话,这些小说看似荒诞的情节,但在当下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道德是软弱的。面对生命和生存,道德是没有力量的。道德是人吃饱了以后才去想的一些问题。当然,确实有极端的个例,宁愿饿死,我也不怎么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情况也有。但是放到一个广大的社会里面,这都是个例,神一样的个例。

——莫言

莫言:

所谓的悲悯,起初我认为,就是他人受苦要给予同情,他人受难要给予帮助。物质上的给予施舍,精神上给予抚慰,言语上给予劝解,这都应该是悲悯。后来我慢慢地认识到,悲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悲悯实际上应该建立在对人的一种理解上,对人的弱点的理解上。
首先一个人要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认识到自己的弱点。然后由此推及对整个人类的一种认识,推己及人,推己度人。然后知道人都是不完善的,无论多么高大上的人,也必定有他低下的卑贱,甚至有一些下流的方面。区别就在于,君子可能把负面的东西,用一种修养、信仰克制住,让人性正面的一部分放出光彩,让负面的一部分受到压制,压到最小。
宗教实际上就是在转化人的欲望,克制人的恶念,放大人的正面的、向上的一面,善的一面,慈悲的一面。你只有有了对自己全面的认识,推及人类的缺陷,不完整、不彻底的认识上,才有可能进人悲的境界。所谓悲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施舍,而是对人的理解。

《母亲的病》是一位九零后作者对自己家庭的记录。母亲操劳大半生,一直为疾病所苦,头痛、高血压、贫血、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肌肉疼痛等等。这段2017年到2020年全家人为母亲的病痛四处求医问药的记录,读来让我唏嘘又感同深受。
最近重看了,根据美国作家谢莉尔·斯瑞德同名自传改编的影片《涉足荒野》,加之读了这样一篇文字,其实满影响心情的。

读《走出荒野》有感

《涉足荒野》讲述了主人公在婚姻触礁,母亲去世,自己在绝望中生活多年之后,虽然毫无徒步经验,却独自一人踏上太平洋翠园步道的远足之旅,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说实话,影片情节简单,没什么戏剧性的冲突,更谈不上炫目的特效。但单调的情节背后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算起来,妈妈已经离开二十六年了,说起来我早已适应了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甚至可以没心没肺的说,从妈妈离开的那一天起我就适应了。妈妈病重的那几年,我在外地住校读高中,多数时间周末回家,晚上都会被噩梦惊醒,因为妈妈那时哮喘已经很严重,加上多年哮喘引发的其它器官的功能衰竭,虽然晚上十分注意,但还是常常咳嗽,严重时就会呼吸困难。而我总是担心妈妈会因为呼吸困难再也醒不过来,正像作者在文中说的那样,有时候也会不孝的希望妈妈就这么离开该多好,不用再受这么多的罪。
妈妈,您好
说起来,可能这二十六年来,在我的心底,妈妈从未离开。正是因为内心深处对妈妈的承诺,支撑我努力精彩活着,虽然什么成绩都没有取得,但也一直在努力不被这个世界改变,也没有变成那些她不喜欢的人。

说起来,妈妈的样子已经开始慢慢变得模糊,甚至我现在都不能用语言来清晰的描述她的模样。我也很少去“看望”她,年节时也不记得给她“送些钱花花”,不过好在她的儿媳还记得,要不然,不知道她在那边的生活会不会也像活着时那么艰难。当然,这是玩笑话,我不相信这些,也因为我一直觉得妈妈就在身边,从未离开。

电影海报既可以说是所有视觉艺术的集合体,同时又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一张好的海报能够说服观众产生观看影片的欲望。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电影院连续关闭了数月,许多电影的上映计划都被打乱,电影海报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这一年的电影海报》是亓冠奇继《这两年的电影海报》之后盘点的2020年优秀海报,所选十一张电影海报无论从图像运用、字形运用、色彩运用,还是平面构图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点与风格。

设计师黄妍为中国台湾地区重映版的《苏州河》(二十周年经典修复)设计的全新海报。
据作者在文中介绍,黄妍被片中美人鱼美美坚强外表下落泪的画面所打动,认为新海报应当以马达和美美的感情设计为出发点,所以选取了这张他记忆犹新的定帧画面,并特别看重色彩的搭配和灯光的取舍。

说实话,这款全新的海报,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因为这款海报,我时隔多年,又重看了这部电影。

刚刚追看完了《双探》,简单来说,情节整体一般,硬伤不少,但考虑到该剧主要是在东北小城拍的,加之画面质感很好,场景还原度也高,我还是很喜欢的。
《双探》的这张海报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山水画的画风,尤其是雪景画的特点,有种冷气袭人的意境。

近处的黑山怪石嶙峋,有设计师皴法纹理的刻画下,仿若一头壮硕的黑熊,盯着左上方远景里披着皑皑白雪的茫茫大山,而这一片冰雪世界有两处像是埋在尸堆的头骨。我们这才发现,呈现在眼前的不只是黑山白雪,一头大熊与其受害者之间的关系跃然纸上。

细节处,有两人隔着两重山,一个在搜寻着什么,一个在凿开的冰洞前哭泣,都在是“寻找”,这很好暗合了剧中的两条线。

一个北京警察因为一起绑架案,来到东北小城,与前来寻找父亲被杀真相的入殓师相遇,二人意外卷入一宗横跨三十年的恩怨纠葛。

观《双探》有感

天宝初年是大唐盛世的最高潮,也是唐代文化最灿烂的一刻,诗坛巨星荟萃,画坛高手云集,书坛名家辈出,乐坛精彩纷呈,造园领域同样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但直到王维的辋川别业建成,才达到真正的顶峰。这座园林可谓王维心灵的归属,同时也是诗、画、园汇为一体的艺术杰作,唐代诗人在此园林中集体亮相。辋川别业虽然躲过了安史之乱,至晚唐已逐渐颓败,但其造园意匠以及诗、画、园三位一体的模式,对同时代和后世园林的影响更为深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贾珺老师所写《松风水月归辋川》,便爬梳了这段草蛇灰线、伏脉千载的历史沿革。

赛博朋克第一次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是因为菲利普·迪克于 1968 年出版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本书让全世界认识了一位追踪混迹于人类之中的仿生人的“银翼杀手”。而其改编电影中被大范围使用的霓虹灯照明设备以及电子屏幕,成为日后许多赛博朋克的设计标杆。
我最喜欢的25部科幻电影
读《科幻作品》有感
从《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对人性的探讨,到《漫长的明天》中对黑色电影与科幻的结合,再到《银翼杀手》中大雨滂沱的未来城市,越来越多的赛博朋克类型的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来。布鲁斯·斯特林在他为1986年出版的《水银墨镜:赛博朋克文选》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响应“全球一体化的工具”的结果。在斯特林看来它是一种全球化的小说,他声称:“赛博朋克对边界缺乏耐心。”斯特林掷地有声的评论颇有见地,技术深度介入赛博朋克小说,堪称此类小说的标志之一。

1981年,弗诺·文奇写出了《真名实姓》,小说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赛博空间”。《真名实姓》和《黑客帝国》类似,女警一行人来抓黑客,男主角被堵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迫成了警方卧底,进入网络空间寻找反派。虽然文奇为人们展现出最早的赛博空间,然而却完美地错过了“赛博空间”的命名权。

1982年,在日本开始连载的漫画《阿基拉》曾神奇地预测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并因重大灾难而停办,同名动画电影入选《连线》杂志评选出的影史最佳科幻片,作者及导演大友克洋成为日本赛博朋克的开创性人物。

1984年,威廉·吉布森著的《神经漫游者》一书中首创“赛博空间”一词。《神经漫游者》描绘人工智能意识觉醒、东亚特色的未来城市、义体移植等场景,提出矩阵、锡安、赛博空间等概念,出版后荣获三个科幻奖项:菲利普·迪克奖、星云奖和雨果奖,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赛博朋克的经典代表作。

1987年,帕特·卡迪根的第一部小说《心灵扮演者》中的主角艾丽发现自己因为偷了一只“疯帽子”(一种虚拟现实头盔)而触犯了法律,被所谓的大脑警察里里外外拍了个遍。小说中这个奥威尔式的组织使“干洗”一词具有了洗脑的邪恶含义,其强制技术的先进程度超过了《1984》。像光身搜查这样的身体行为改为从内部进行,这暗示心灵也属于国家财产。

1991年,帕特·卡迪根著的《合成人》通过对媒介的描写进驻洛杉矶,这个媒介不是影视系统,而是一种自动交通控制网络,名为利德电网。城市陷入了害怕灾难降临的情绪中,“大灾劫”可能是地震,但在小说中,实际发生的是电力供给的灾难。一场大规模交通堵塞上了媒体的头条,一如其他的轰动新闻。随之而来的普遍性灯火管制冻结了整座城市。

在这部小说中,卡迪根表达了同《银翼杀手》等作品类似的对未来的想象:名为“多样化公司”的由计算机在幕后操控的娱乐巨头控制了城市。供电线路的意象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象征,不仅象征着个人的虚拟现实体验,而且还代表一种自我扩张的关系网。小说标题中的“合成”一词,贴切地表达了洛杉矶人集体经验中的关联、合成的意义维度。在《合成人》中,扩张是一个商业事实,然而在卡迪根2000年的小说《数字苏菲派托钵僧》中管制已经制度化了。该小说中,主角是高科技犯罪调查人造现实分部的主管,正在进行一项虚拟现实调查。一些女性主义者发现,赛博朋克小说极力渲染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却没有反思男权主义关于行为和风格的种种预设;卡迪根的叙事较大地校正了这一缺陷。

尼尔·斯蒂芬森是赛博朋克形成期的又一位关键人物,在解释1992年的小说《雪崩》的书名含义时,他说,雪崩是指没有信号时电视屏幕上出现的雪花,但同时也指吸食可卡因后毒品效果消退并导致情绪低落。雪崩在小说中作为一个隐喻有两个重合的含义,一方面指一种毒品,另一方面指一种电脑病毒。小说背景设定在后民族国家的未来时代,美国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自给自足的飞地,它们被称作“郊郡”。
小说主角弘是一名计算机黑客,同时也是比萨饼快递员,身份和吉布森的《虚拟之光》中的投递员差不多,都是递送某种货物的人。斯蒂芬森笔下的美国人已经集体脱离了真实的美国,在一模一样的城市居民区内寻求庇护。剩下的那些和美国打交道的人就是“靠着残羹冷炙活命”的街头一族。弘是那种典型的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同时依靠讨价还价通过病毒设置的重重关卡的人。书中的病毒正如威廉·伯勒斯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是个涵盖了计算、疾病甚至语言的一揽子术语。

通过这部小说,斯蒂芬森区分了虚拟的现实和实在的现实,他笔下的“大街”和吉布森描写的“斯普罗尔”一样,是无数“化身”占据的虚拟公路。斯蒂芬森从印度教中借来“化身”这个词,用它来指网络中虚拟的人格。在《雪崩》中,化身们聚集在一家名为黑太阳的虚拟夜总会。黑太阳这个名字暗示一种神秘的、隐秘的内部组织,但实际上它和真实世界中的大型聚会场所没有什么两样。

观《爱,死亡和机器人》有感

除了小说,其实更受关注的是赛博朋克类型的科幻电影,像《银翼杀手》《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2049》《头号玩家》《西部世界》以及最近刚刚追看第二季的《爱,死亡和机器人》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品。不过对《黑客帝国》来说,如果仅看那三部电影,不看完九部相关的动画片,会觉得故事太烧脑,而看完这九部动画片后,可能会觉得故事太扎心,其实一部好的影片,不在于特效,更在于世界观。

归根到底,赛博朋克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当人们身处于科技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资源差距极大,个体自由被无形控制之时,是默然忍受,或挺身反抗,就成了一个需要面对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毕竟人的本性,在于自由。

最近受关注的“元宇宙”,其本质可能与赛博朋克类似。简单来说,“元宇宙”,就是一个依靠技术实现的虚拟世界。除了视觉交互之外,还有其他休感的交互,人们的工作和娱乐都可以在这个新展开的世界中进行。
当然,虽然当前参与元宇宙的公司很多,并且普遍看好它的前景,也有专家预测现实中停滞的全球化也许将在元宇宙中再次开启。但是,虽然随着算力的增加,VR或者AR技术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停滞后在近期取得较快发展,但从技术层面来说,VR和AR用的头盔只是人机交互层的技术,是元宇宙众多环节里的一小部分,后续能否普及,还要看生态是否能建立起来。

根据卓克老师在《科技参考》第274期的总结,建设元宇宙需要七个层面:

最底层是基础设施。英伟达、AMD、高通这样的企业提供计算芯片,还有AT&T、TMobile这些企业提供5G的连接,还有像中国的Omnivision这样的公司提供图像传感器技术。

倒数第二层是人机交互层。比如索尼、微软、Oculus、三星,他们生产VR和AR用的头盔。这就相当于互联网世界里生产交换机、路由器的那些公司。

倒数第三层是去中心化层。这一层很特殊,它是构建元宇宙人与人关系的重要转折,通过这一层,可以把元宇宙的所有资源更公平的分配。

倒数第四层是计算层。这里提供了3D引擎、手势识别、人工智能等等,都是一些提供算法的企业。

倒数第五层是经济层。这里有各种游戏平台、应用商店和虚拟货币平台。

倒数第六层是开发者平台。类似于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今天提供搜索结果和问题咨询的平台,在元宇宙技术实现的时候如果还在,可能依然会承担元宇宙里同样的服务,方便人们通过开发者平台找到元宇宙里的资源。

倒数第七层,也就是顶层。这里是用户直接面对的游戏、社交平台等等。

假如到时候,全球真的有几百万人在元宇宙里生产内容、消费内容,当生态系统搭建起来后,人们的生活可能就将分为现实生活和元宇宙生活。

到时候,还有没有必要出国才能完成一些娱乐、交流、工作、教育、医疗,可能就不一定了。或者更夸张的说,元宇宙的出现,会让签证这种东西的功能大大退化,就像签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也只是一封贵族写的介绍信那样。人们在另一个世界中的边界将更加模糊。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读库2104》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