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读库1901》有感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分别是:《如果物质文明瞬间消失……》、《〈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学美术,教美术》、《送瘟神》、《东京上空三十秒》、《知道“自己在哪里”》、《金庸为什么这么好》和《冰与火的暗影(续)》。

2018年9月,知名人文艺术博主、科普作家@刘大可先生在微博问答里回答了《如果物质文明瞬间消失,人类会怎样?》的问题,说这是他自有开通微博以来信息量最大的问答。有读者评论,尽管讲述的是大灾变过后的世界,但任何人读上去都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闪耀。收录到本期《读库》中的文章内容大体可分为四部分,在界定了“物质文明”的概念之后,沿着崩溃——平衡——复兴这一路径,从多个方面探讨论证人类可能的走向。

可以说,刘大可先生此文,脑洞大开,角度独特,即梳理了历史与现实,又铺陈了知识与常识。当然,如果对人类的进化史和科技的发展史欠缺了解,读来文中有些内容可能不好理解,会觉得文字琐碎又无趣。

这真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人类是唯一的全生态系统顶级掠食者,但也是唯一不能直接食用其他生物的动物——我们几乎只吃熟食,甚至几乎只吃驯化物种。

而且一旦离开了各种工具,我们既不会狩猎也不会采集。人类才是那个“到了野外连吃都不会”的家养动物,我们在一万年的岁月中驯化了各种牲畜作物,最终结果却是驯化了人类自己。

今天的世界上同时生活着七十五亿人,唯一的真正原因就是有化肥和农药支撑的现代农业。一旦失去现代农业,就必须饿死五十亿人。但现在连庄稼和牲畜都没了,土地的人口供养能力会迅速跌落到新石器革命以前——每平方公里的平原沃土只能养活一个人。而地球陆地总面积一点五亿平方公里,除却百分之二十一的沙漠、百分之二十的冻土、百分之十的冰川,即便最野心勃勃的乐观估计,全人类也将只剩几千万人——但这是绝不可能的。

于是从大灾变的第二天开始,不可一世的人类文明已经不可阻挡地土崩瓦解,史无前例的大饥荒迫不及待地赶来收割世界上的幸存者。

除了战乱的拉美和漠南非洲,以及朝鲜,人类已经半个世纪没有经历过饥荒,反而因为粮食严重过剩,不得不补贴农业,安排低技能水平的农民,早已忘了饥荒是仅次于死亡的天启骑士。

1915年末,波斯仅仅因为列强干预种子运输,就在两年后爆发大饥荒,饿死饥民八百万到一千万;嘉庆十五年(1810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和光绪二年(1876年),华北华南接连爆发持续两年以上的干旱,总共饿死饥民五千万到七千万;1932年,苏联因计划经济使乌克兰到哈萨克斯坦爆发大饥荒,饿死饥民七百万到一千万;1942年河南旱蝗连灾,全省一千万人中有三百万到五百万饿死;1945年,日军占领爪哇强行征粮,致使当地人饿死二百万以上;1959年到1961年“困难时期”,据不同数据,饿死饥民一千五百万到四千三百万……,在大灾变面前,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饥荒都太仁慈了。

所以后文明必须拥有大型牲畜,尤其是马匹,它们不但力气大,而且跑得快,是交通和通信的不二利器。在前文明的古典时代就已经是控制大面积土地的必要前提,而没有马匹的地方,比如前殖民时代的美洲,几千年都不能建立统一的政权,也绝无可能维持辽阔的疆域,也就无法从广阔的土地上征集粮食,他们的城市一旦扩张得太大,就会将周围的生态系统彻底毁灭,因此骤然崩溃,灿烂的古典玛雅如今只是残垣断壁。

科学是自有生民以来唯一可靠的认知,它对世界的解释是最能投入实践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唯一能投入实践的,这意味着科学完全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而是在观察中不断验证的知识。尽管从感性出发,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可这一观点,但这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否则我们将无法解释整个现代文明——千古以来对闪电的无穷解释中,只有科学的解释能造出避雷针。

大灾变当然会抹除一切国家、一切政府、一切政党,乃至一切疆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前文明的政治制度没有遗产,在最近的两个世纪之内,现代国家观念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权力的来源:少数人能够向多数人发号施令,并非因为神赐的王权,也不因为暴力的镇压,而是因为公民认可这个政府与自己有共同的利益,或者说,公民开始认为自己也有参与政治的权利。英国有女王,脱欧不脱欧还是要看公投,可见议会权力的合法性并非来自君主。

以上为从文中摘录的部分文字,由此可见虽是脑洞大开之文,但刘大可先生说的更多其实是常识,只是这些常识可能人们慢慢习惯视而不见了。

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老戏,历经多个历史时期流传至今,清朝沈容圃的戏画《同光十三绝》中,就有杨月楼在《四郎探母》中扮演的杨延辉杨四郎。因为剧中的一段情节,1949年之后它成了一出有“争议”的戏,有数十年的时间不准演出。

吴钢先生在《〈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里还原《四郎探母》在“文革”后复出的整个过程,文中展示的十余张各个时期《四郎探母》演出时的剧照,极为珍贵。

文中谈的是京剧《四郎探母》的复出,但更多可以看作“文革”后至今从上到下,人们观念改变的过程。

文中谈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年《大众电影》的封底有一个男女角色接吻的镜头,曾引起轩然大波,反对“接吻”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许多文化部门都感受到压力。《人民戏剧》杂志编辑部还就这个所谓“不健康”问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很多理论家都正色而谈,提出这是小资产阶级的情调。现在读来,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觉得荒诞,但这就当时的社会现实。

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在美术班学习,直到上了初二后课业紧张,才不再去学了。说起来,我们从来没想过让儿子从事美术相关的工作,只是因为儿子喜欢,加之觉得学习一些美术知识总是好的,至少可以培养一些爱美之心。

《学美术,教美术》是王立采写的美术教育家郭绍纲老先生的回忆录,文中虽然谈论了一些对美术的认识,比如郭绍纲老先生提到:那时的国画,叫彩墨画,这是徐悲鸿命名的,比“中国画”的提法准确。油画、水彩画、彩墨画,都是按照物质材料分类。而且其他国家的人也画彩墨画,并非只有中国人画。如同把油画叫作西洋画或者某个国家的画也不确切。

但文中更多的是郭绍纲老先生回忆求学、工作等方面经历。

在天津念初中时,年轻的郭绍纲就认识到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启发、引导的重要性,考上国立北平艺专后,便在志向一栏写上了“教育”,选择教育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可以说,这篇文字虽然谈论的美术,但像上一篇文字一样,谈论的更多还是历史。

继介绍了人类如何一步步控制天花、狂犬病、炭疽病、结核病、霍乱等(见《读库1704》与《读库1706》)之后,朱石生这次在《送瘟神》里讲的是血吸虫病——一种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传播历史的地方性传染病,俗称大肚子病。这期间,我们的前辈医家没能准确捕捉到它的一系列症状,从而归结为一个单一疾病,更没意识到这一系列症状是由一种不到一寸长的小虫引起的;而近邻日本的科学家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研究并寻找系统治理的办法。多年后,中国尝试防治血吸虫病,奋斗了近半个世纪,至今依然未能根除。

1941年年底,日军袭击美国的珍珠港,迅速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坚决主张对日本进行一次打击,用以振奋人心。于是,美军一边打捞修复受损船只,一边准备对日本本土实施打击。美军计划以陆军的中型B-25轰炸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后在亚洲大陆降落。但确定降落地却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美国起初与苏联协商,苏联担心日本从东面进攻,不敢接受。而抗战中的中国明知会遭受日军的疯狂报复,仍然配合行动,赶修机场,迎接盟国的飞机。美国舰队被日军发现,飞机提前一天半起飞,加上天气恶劣,飞机大多坠毁于中国境内。中国军民以各种方式救护美国飞行员。美军除三人身亡,八人被俘外,全部获救。八位被俘的飞行员,一位被折磨至死,三位被处死,日军企图以恐怖来制止危及日本的行动。

轰炸东京,可以说是美国在极其艰难的时刻做出的决定,属于重大事件。俄亥俄州州长詹姆斯·A·罗兹称它“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在美国政界,罗斯福总统亲自过问,事后出面向外界说明起飞地点,为飞行员佩挂英雄勋章;得知日本处决被俘的飞行员,申明要惩罚凶手;获悉日军在浙赣战役中使用毒气对付营救过飞行员的中国军民,宣告要以牙还牙。美国新闻界当时以头版头条连续报道轰炸东京的事件;四位被俘的飞行员获释后,又进行过轰动性的报道。在文艺界,1944年就有专题片上映,以后又演绎成多部影片,2001年的大片《珍珠港》,以近15分钟的篇幅反映轰炸东京的内容。在学术界,2002年3月,美国历史学家和医学专家组团来华调查日军的细菌战,在浙江“义乌市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名单”前潸然泪下。这批一千多名的受害者,是日军报复轰炸东京而发动浙赣战役的后果,美国专家了解内情后为之动容。

轰炸东京的行动,在美国家喻户晓,行动者被尊为英雄,救助这些英雄的中国百姓成为恩人。1945年,杜鲁门总统接见到美国就读的陈慎言,陈慎言当时全力医治过受伤的飞行员。1984年,里根总统在复旦大学演讲,郑重提到中国人民营救飞行员一事。1992年,美国邀请浙江的五位老人访美,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德,布什总统写信祝贺。1994年,雷德温市与衢州结为姐妹城市。他们继1992年组团到象山探寻当年的15号机后,直至今天仍在搜寻这架飞机。

《东京上空三十秒》一文详述了此次行动的经过,文末还配有当时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本文写作之时,杜立特的副驾驶理查德·柯尔还在世,一百零三岁,2019年4月9日,他在德克萨斯圣安东尼奥去世。至此,参加杜立特空袭的八十名战士都已荣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曾经出版过王国林著的《1942:轰炸东京》一书,以更加详实的史料介绍过这段历史。

《知道“自己在哪里”》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生活中早已离不开的GPS的前世今生。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己布设完成。

GPS导航系统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及通讯辅助系统组成。二是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三是用户装置部分,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民用的定位精度可达10米内。

中国正在快速组网的北斗导航系统功能与GPS类似。

随着GPS在民用领域的快速普及,确实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因为人们过度依赖GPS,也造成了很多悲剧。文中列举了很多公开报道的案例提醒人们注意这一点。

另外,GPS的快速普及,也减弱了人们找路的能力。有一项研究表明,因为GPS提供的信息永远是准备好了的,不需要我们再做决断,这大大降低了人们建设一个自己的“认知地图”的可能性。

严锋的旧文《金庸为什么这么好》,通过对《天龙八部》中天龙寺群僧斗鸠摩智这节文字的有趣分析,带读者领略金庸讲故事和描写场面的能力。

《冰与火的暗影(续)》延续上篇的风格,继续梳理原著中那些篇幅不多的人物与事件。当然,因为我对这部小说兴趣不大,也没看过改编的美剧,所以,本文就直接略过未读。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读库1901》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