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读《故乡在纸上》有感 - 殷亚平:不仅仅纸上的故乡

殷亚平:不仅仅纸上的故乡
——读《故乡在纸上》有感

大凡写文字的人,谁的笔下没有故乡?鲁迅的茴香豆、莫言的红高粱、史铁生的地坛,早已成为读者口中津津乐道的经典符号。

出生在栗门张的潦寒,在故乡生活了十多年后,离开故乡到了省城。一个离开故乡十多年的作家,持续不断地关注故乡发生的人和事,并用自己个性的笔触记录下来,绝非易事。

潦寒的《故乡在纸上》讲述的是村庄的发展史、家族的兴衰故事和亲戚邻居的陈年往事。在作者笔下,那些远去的人和事仿佛一个庞大的网,看似繁乱却各有各的命运轨迹。

因辍学疯掉的军华、睿智但不合时宜的双河先生、丢了却像不曾存在过的小栓、善于讲鬼故事的瘸鸽、跟一只鸡过不去的二犟、由聋母亲摆摊养大却不清不楚跟着一个男人去了外地而因此命运陡转的香,还有爱干净却打了一辈子光棍的二叔、秉持“人这一辈子,无论做什么都要干出名堂”的父亲……作者写的是发生在故乡的大情小事,折射的是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那些真实与乖张、荒诞与充满悲剧色彩的记忆碎片,时而让人欲哭无泪,时而又让人久久沉浸在对故事和现实的思考中。

知名作家夏坚勇说:散文属于灵魂的裸显与生命的直呈。潦寒这本书分三个部分,除了第二部分《乡村演义》属于笔记小说外,第一部分《村庄供词》和第三部分《独立秋风》都是散文。他作品的深度、角度、画面感,外加个性十足的表达赋予了作品一种仿佛冰川之下的力,直达人灵魂深处。如作者所言:故乡是“一个来自灵魂深处和骨子里体验生活痛感和出走欲望的最原始的出发点。”作者虽然在故乡生活了十几年后就去了外地,但正是这种陌生感和距离感,让他对故乡“有着来自艰难生活而获得的最自由的痛感和来自卑贱的人性而获得的对生命的悲悯感。”他笔下的有些人物虽然龌龊、可怜甚至不可理喻,但现实就是如此。那份记录者的责任,让潦寒把写作的根深深扎在了故乡的沃土中。他笔下的文字仿佛田野里的庄稼,因了持续不断的灌溉、施肥,而得以充沛的自然态势呈现出勃勃生机。读者仅从标题《高高的栗门楼》《豪强列传》《生命的歌哭》等中就不难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恢弘气势,历史变迁中的沧桑、命运无常带来的苍凉还有无知岁月中点滴欢乐汇聚成一条条河流从作者笔下源源不断地流到读者心中。

《谭毛爷和他的情人》开篇这样写道:“没到七八月份,栗门张南地里五十亩芝麻花开成一片,这些白里泛红的芝麻花远远望去像碧波荡漾的湖水,与相隔不到一里地的张大坑遥遥呼应……也就是在高粱坠、荚豆炸的时候,栗门张南那五十亩芝麻花开得最为炫眼,芝麻杆顶上那几朵马上就要变成芝麻梭的花越发疯狂地展示那股骚情……”这些文字很容易联想到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开头。在那个特殊年代,谭毛爷用自己狡黠且不乏朴素的智慧让水来一家几个冬天没有挨饿。最后,在病床上躺了半个多月的谭毛爷到了“脸如白纸,气若游丝”之时仍不肯闭上双眼,直到那个“光洁洁”在后脑勺盘了一个髻的水来娘的到来。谭毛爷和水来娘之间不仅存在着旁人眼中的偷情,还有那个物质匮乏年代最为珍贵的人间温情。

《独立秋风》部分的文章里,有很多作者少年时期的影子:为了拥有一个私人空间独自一人把房前屋后、沟沟坎坎能找到的砖头瓦块一个不漏地集中在一起;为了让房屋墙壁变得洁白,一个人顶着酷暑,硬是把六间房子所用的白灰整整过滤了个遍;不过十四岁的年龄,为了减轻母亲负担,一个人默默在“灶屋南墙上的那个洞里找到药”,然后背着一个四十斤重的药桶,把两亩多地的棉花喷洒得只剩三趟,原想给母亲一个意外惊喜,结果却被告知自己打的竟然是除草剂……农村贫穷艰难的生活加上子女众多无法被父母过多呵护的现实,留在少年心头的疼痛、委屈、压抑,无不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村以及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记录的不仅仅自己的故乡,也是中国众多农村生活的缩影。人作为社会生活中最特殊的一种元素,在村庄和家族的演变中千奇百怪地存在着,那些人性中的善恶美丑、那些或好或劣的传统习俗就这样被人们改变着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凡有过农村经历的人都可以在潦寒笔下找到熟悉的影子。

第一次出版《故乡在纸上》时,作者还是一个青涩小伙,到了现在的第四版,已经变成了一个优秀孩子眼中的父亲。在岁月更迭中,作者对故乡的人事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这让那些“容易消失在口头的民间大事件”有了更多回味的空间。尤其每篇文章前面摘录的古今中外众多大家的经典语录,它们与作品交相辉映,或者可以看作作品的注脚,引领着读者走进文字深处,体味时代变迁中的深深浅浅。即便如此,作者在行文中依然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矜持。他的文字不动声色、不煽情、不做作、不故弄玄虚、不无中生有,很多地方不过点到为止,试图“用简单的笔触写出故乡的复杂性”(潦寒语) 。

“岁月如刀,有时候不仅是刀刀催人老,而且刀刀见骨。”在时间的浪潮中,很多人连个水手都算不上,潦寒却仿佛一名优秀潜水员,一次次潜到河底,拨开丛生的杂草,打捞起那些常人难以看到、难以捕捉的扑朔迷离的人性秘盒。农村人刻薄、保守、卑琐、鲁莽、偏执中不乏泼辣、善良、温情、真诚和乐观,这些与环境、与时代发展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真正的写作不仅是追问,还可以传递一代又一代人生的疑问”。正是在疑问或者追问中,潦寒的这部作品焕发出了更多另类的精彩。

大凡了不起的作家,行文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周作人的平和冲淡、孙犁的舒朗洁净、汪曾祺的名士气等。潦寒是一个有着孤傲独立灵魂的作家,不屈服于权贵,不谄媚于世俗,他像一个歌者,用朴素凝重的声调咏叹着故乡的往昔今夕。

贾平凹说,“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潦寒的这本书当如此。

赞(1)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读《故乡在纸上》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