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千种风情,何人意会? ——读柳永《雨霖铃》

都说婉约词才是词的正宗,那么,柳永该当是正宗中的正宗。这位“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若是生在今天,就没有方文山、林夕什么事了,闻名坊间的柳七郎,才是绝对的“流行乐坛”词作教主。

在北宋的都城汴京,多少歌妓为了能让柳七为自己填一首词而绞尽脑汁;多少歌妓因为得到了一首柳七填的词而欣喜若狂。若是不能独享一首柳七为自己填的词,谁敢说自己是京城的名妓呢,简直就没脸在京城混啊!

有诗为证: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三变是毫无疑义的大众情人,金牌词作者。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他一生,一共创作了87首慢词、125首调。

“雨霖铃”虽然不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但此词牌下的词作,却数他填得最出色,他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被称为“宋元时期十大金曲之一”。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一首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作。它能成为大众心目中的金曲,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它所描摹的场景,所讲述的故事,是我们大家都熟悉,都可能经历的。正因为熟悉和常见,所以我们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它的语言直白,不掉书袋,基本没有理解上的障碍。柳永为词,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以口语、俚语入词。这又给人以亲近之感。

再次,它的感情也相对直白,抛开直抒胸臆的部分不说,就说信手拈来抒发情感的景致,也都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比如:寒蝉、长亭、秋雨、兰舟、杨柳、晓风、残月等等,都是“伤离别”的代名词。

项平斋评价柳永,说他的词作“只是实说”。但是,仅仅是所叙之事常见,所抒之情常有便能流传千古而不衰吗?个人认为,未必见得。

纵观柳永的一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那就是“矛盾”。

柳永出身于儒家传统的仕宦家庭,家中成员多是进士出身,他从小就受儒家积极入仕思想的影响,他像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男人一样,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初次进京赶考,他认为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但很不幸,他落第了。落第了自然不甘心,他填了首叫《鹤冲天》的词,这中间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又因为他的词流传甚广,竟传到了皇宫。第二次据说他考中进士了,但宋仁宗一看,你不是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么,那你来考什么进士,且填词去吧。他的仕途也就这样基本被葬送了。

柳永的词,虽然风靡坊间,但却不被正统所看重。在正统士人看来,柳永的词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在整个宋史中,我们找不到柳永的传记。

北宋张舜民《画墁录》中记载了当时的宰相晏殊和柳永之间的一次对话。

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南宋王灼在他的《碧鸡漫志》中这样评价柳永的词作:

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

从这些评价中不难看出,柳永的“真”,柳永的“实”,也就是说柳永在坊间流行的原因也正是正统诟病他的原因。

不仅如此,他们还很看不起柳永这个人,直到近代都如此。我们来看王国维对柳永的评价:

《蝶恋花》(伫倚危楼)一阙,见《六一词》,亦见《乐章集》。余谓:屯田轻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蕙性”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等语固非欧公不能道也。

静安先生居然因为厌恶柳永而剥夺了他的著作拥有权。后人题柳永墓的诗说得好啊: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如此环境,柳永在仕途上是很难有机会和成就了。仕途上的不得志就更加促使柳永到民间,到勾栏瓦肆中去寻找寄托,去获得成就感。真正把他当成男神的,只有那些靠他的曲子来获得声誉的歌姬们。可是,这样的成就感到底是底气不足的,柳永还是得为了生计而到处宦游干谒,于是,也就有了更多的矛盾和无奈。

叶嘉莹说:他浪漫的性格跟他的儒家传统的仕宦家庭环境相矛盾……他的音乐才能跟浪漫的性情与他自己要追寻政治上志意的实现相矛盾。

一方面,他有大丈夫的抱负;另一方面,他却向往没有压力的“偎红倚翠”的生活。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情爱的眷恋和依赖;眠花卧柳的时候,他又挂念着自己的功名。再说了,作为一个男人,他总得养活自己和家人吧?这些矛盾,这些艰难,这些感慨和无奈,就这样从柳永笔端流泻了出来。

还是叶嘉莹说得好:柳永把他的志意的追寻和落空,结合了外边高远的景物。这才是柳永词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特色,最大的一个好处。

《雨霖铃》中,柳永就把“高远的景物”和“志意的追寻和落空”结合了起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是柳永设想的分别之后所去到的地方的景致,这里有一个非常宏大、浩淼的场面:烟波千里,楚天广阔。只是茫茫天涯,何处是归程?分别的人儿,何日能再见?又是何日,才能重回京城呢?“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恰如如岳飞的哀叹“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风情”这个词,在《古汉语大字典》中是胸怀、意趣的意思。“千种风情”,首先当然是与恋人难舍难分的情意,但却远不止如此。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结合柳永的生平和性格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千种风情”既包含对爱人的不舍、对京城生活的留恋,又有仕途不得志的抑郁、前途渺茫的伤感,还有旅途的劳顿、生活的无奈……

 

到这里,我们可以概括,柳永的词作之所以能风靡一时,并流传至今,和他的区别于前人的手法(铺叙、白描),和他的真实分不开,同时更和他情感的深沉深厚分不开。

每每读柳永词作的时候,我都不免感慨,柳永实在是生错了时代。如果生活在今天,凭他的才华,一定可以更好地养就他的性情,如此,他也就能活得恣意而洒脱,一心一意去做大众,尤其是苦命女人们的代言人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千种风情,何人意会? ——读柳永《雨霖铃》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