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随园何处

安杰,居甘肃平凉。曾在《散文》《阳光》等媒体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2部,长篇传记1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若干。

随园何处

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也是一个喜欢书的人。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去古旧书店看看,可以怀旧,又可以买书,收一举两得之功。南京鼓楼区汉口路48号的惟楚书店,是我在南京见到的最好的古旧书店,没有之一。这里提供旧版书,古雅到了极致。书店的名字很有来历,《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自古楚地人杰地灵,在思想文化领域造诣颇高,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巧的是,书店老板汤楚军来自湖南,名字也带“楚”字。我在店里徜徉,购得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顾学颉校点本《随园诗话》。这是一本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被誉为一部“有为之作”,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翻着书,恍然想到,《随园诗话》作者袁枚的随园就在南京,实该一去。
打听之下,随园位于南京五台山余脉小仓山一带。我打车前往。及至却大失所望:随园地面主体建筑均已不存,只有遗址可以凭吊。
随园是有清一代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吴应箕的焦园。吴为明末复社文人、抗清英雄,所著《读书止观录》辑汇中国先秦以来读书古训和读书掌故,既昭示了读书之法,又可察为人之道,是历史上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清康熙年间,焦园成了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其势愈加鼎盛,是清代江南三大名园之一,曹家姻亲富察明义曾说此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其后曹家失势,此园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乾隆十三年(1748),时任江宁知县的袁枚购得此园,又作了一番精心的构建,规模远超以往,始称“随园”。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亦不无得意地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这话其实和富察明义一样都是无证之语,难以让人信服。
尽管随园到了袁枚的手里曾经风光无限,但其命运终究好不到哪里,很快就和众多古代著名建筑一样,毁于兵戎。在太平天国时期,随园成了农庄,开荒种粮,园中珍宝被运走,天下名园成为平地。随园由一个真正的富丽堂皇的园林沦为南京一个地名,殊为可叹。
袁枚生性重视生活情趣,爱极金陵灵秀之气,遂以三百金购得随园,成为自己的私人园林。当时的随园,“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他加以大力整治,由于整治的原则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故此称为“随园”。随园的修筑颇能体现他的匠心独运,其间配套的器物、古玩之奢侈,花费之巨大,足可叫人咋舌。园中景点建设更为精致,单就窗户的装饰,就采用了当时国内还非常稀少的玻璃,其色彩有蓝、绿、白等多色,营造出蔚蓝天空的蓝晶世界,冰晶玉洁的白色世界,绿杨垂柳的绿色世界,让人为之称奇。园子修葺一新,袁枚感叹若做官,则一个月只能来园里一次,如果长居这里每天纵情游览才是最理想的生活。两者不可兼得,于是他决然托病辞官选择了随园,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运藏书住进园里。为了心安理得,他还拿苏轼的话“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作为辞官的理论依据,实在风雅得可以。他在《杂兴诗》中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由于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他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享乐,不再有入仕之念。古代读书人一生都在构建一座书房,书房就是精神的家园。对袁枚来说,随园就是他的超级书房。
随园在袁枚手里可谓风光奢华,四十多年独领金陵宅园潮流。当然,袁枚对于随园不光只是投入,随园对他还有产出,他曾经凭借此园开展商业经营,多方获利,由此才保持了随园建设有足够资金投入。到他去世之时,遗嘱记录有现银二万余两,田产价值一万余两银子。如此丰厚的财产,就是他重视经营、善于经营的结果。考察袁枚对随园的商业经营,主要有五个方面:将随园田地、山林、池塘租给十三户人家,供其种植粮食、蔬菜、瓜果、树木,坐收地租;为人书写传记、墓志甚多,对方出资不菲,润笔费收入颇丰;自己写书,自己印书,自己销售,其作品《小仓房全集》属于畅销读物,收入不低;在开账授课,广收学生,学费收入可观;发挥名人效应,四处游玩讲学,获赠颇多。这五种经营方式,与现在流行的有高利润回报的经营模式如出一辙。照此看来,袁枚实在称得上清代商业炒作第一高手,开了文人经商的先河。
袁枚死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他的子孙继续经营随园,随着声名远扬,许多人慕名造访,欣赏秀美景致。袁枚之孙袁祖志在《随园琐记》中这样记载:“典试提学以及将军、都统、督、抚、司、道,或初莅任所,或道出白门,必来游玩,地方官即假园中设筵款待。游园之人,以春秋日为多,若逢乡试之年,则秋日来游之人,更不可胜计算。缘应试士子总有一、二万人,而送考者、贸易者,又有数万人,合而计之,数在十万人左右。既来白下,必到随园,故每年园门之槛,必更易一、二次。”其风光之势,不减袁枚在时。
随园在道光初年开始颓败,距袁枚去世差不多三十年的时候,随园遭到了较大破坏,园林景观被开垦成粮田。咸丰三年,随园全部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据说袁枚孙子曾在苏州做过知县,与太平军交手让其锐气大伤,太平军甚为嫉恨,恨屋及乌,于是毁掉了南京的随园。太平天国的起义者肯定不会读到《小仓山房文集》和《随园诗话》,对于袁枚,他们没有任何概念。看着大火中梁倾檐塌的随园,太平天国的复仇者肯定感到了巨大的快感。他们不会顾及到,若干年后许多寻访随园的人心中的失落。上世纪50年代,百步坡的袁枚墓还曾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石牌坊,上刻“清故袁随园先生墓道”,并树“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显考袁简斋之墓”石碑一块,碑文为古文字学家姚鼐所撰,后全部被毁。今天随园、百步坡的地名还存在,但物是人非,后人只有在袁枚及其子孙的诗文中去感受随园昔日的辉煌。
就算袁枚和随园完全消失在时间的茫茫大海之中,但追寻袁枚和随园的人还会络绎不绝,比如此时此刻站在随园旧迹上的我。
只要有人踏访,随园就是真真切切有迹可循的存在。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随园何处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