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班淑 人物故事 - 只要遵从内心,人生没有早晚

来源:慈怀读书
系列:中国古代才女

慈怀君说

公元117年,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妪溘然长逝。

当朝太后邓绥悲痛不已,着素服举哀,派专人料理后事。

这位逝去的老者,便是被史籍赞誉为“博学高才”的班昭。

她继承父兄之志,续写了《汉书》名垂千史;以一篇《东征赋》,在文学史上拥有了姓名;更撰写了一部充满争议的《女诫》,被冠以“儒林女圣”的称号。

毫无疑问,班昭是幸运的,在1700多年前,便能见自己,见众生,见世界。

而深入了解她的过往后发现,所谓人之所幸,不过是有这三种能力罢了。

持续思考,才能我手写我心

班昭的原生家庭堪称显赫。

父亲班彪,是当朝著名的儒学大师;长兄班固,九岁便能属文,是著名的史学家;次兄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亦是国之栋梁。

从小耳闻目染,她也博览群书,志存高远。

十四岁那年,她嫁给了同郡士人曹世叔。

女子温柔细腻,男子活泼外向,两人性格互补,和和美美享受岁月静好。

然而,天妒恩爱。

婚后没多久,丈夫突发疾病,撒手人寰。

经历丧夫之痛后,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娘家,闲暇时帮着父亲和兄长们整理文献。

因为对亡夫情深意重,她此后未再改嫁,并一直打理曹家事务,妥妥帖帖。

她一直认为,美满的婚姻是可以“标准化”的,在族权、父权和夫权强化的社会里,位于家庭底层的媳妇只有清守妇规,合乎礼仪,才能获得自己的幸福。

于是,当自家女儿们行将出嫁时,她整理了自己做媳妇四十多年来积攒的经验,集结成册,现身说法,就为了使这些新媳妇们避免经历不必要的挫折,可谓用心良苦。

这本册子,便是流传至今并颇受争议的《女诫》。

《女诫》中,充斥了大量为妇之道,核心理念就是女人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低人一等,才能以谦让恭敬的态度去侍奉公婆和丈夫,才能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供奉祖先。

胡适先生曾这样评价:“你看这《女诫》的开宗明义第一章,便是卑弱,怪不得几千年来,总没有女权的希望了。”

尽管《女诫》中糟粕很多,但同时也有值得后世借鉴之处。

比如,她提倡男女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男而不教女,不亦弊于彼此之数乎”;

她觉得家庭教育要以“顺”避“强”,以柔克刚,说话注意技巧,不恶语伤人,唯有此才能家庭和谐。

说到底,《女诫》就是一部班昭自省后阐释思想的作品,彼时,她已年过六旬。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最高价值在于觉醒与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生存本身。

且不论思考的结论是否正确,仅凭在封建时代,一个女人能够持续思考,我手写我心,这种勇气本身就值得称赞。

因为只有思考,才能清楚地看见自己,明白自己的弊病和长处,真正回归本心。

唯有思考,才能真正地做自己,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在意世间的目光,继续前行。

因为学识广博,班昭深受器重。

年轻的汉和帝命她进宫给皇后和贵人们当老师,尊称“曹大家(音姑)”。

几年后,皇帝去世,仅100多天的小皇子继位,太后邓绥把持朝政。

邓绥曾是班昭的学生,对她的学识和人品极为信任,史书中记载:“及邓太后临朝,(班昭)与闻政事。”

班昭的政治才能至此开始,充分展露。

有一次,太后兄长、大将军邓骘因母亲去世,上书请求归家守制,告老还乡。

邓太后因为朝中事务繁忙,不愿权柄落入他人之手,想要拒绝这一请求。

她征询班昭的意见。于是,名垂青史的《上邓太后疏》出炉。

在奏疏中,班昭先颂扬了“谦让之风”,极力赞扬大将军“深执忠孝, 引身自退”的行为;

又笔锋一转,告诫邓太后,若太后不予批准邓骘辞官,那将来两人均无法得到忠孝推让的美名,字里行间冷静客观,提出邓氏一族需要知进退,才能避免灾祸。

邓太后看完奏疏后,恍然大悟,即可同意了兄长的请求。

其实,班昭一直对外戚专权心有戚戚。

自西汉起,大权在握的外戚诸侯和皇室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王莽篡权自立新朝,就是一个极端例子。

东汉时,这个问题依旧存在,皇室与外戚的冲突时有发生,引发朝政动荡,不利社会发展。

于是,班昭特地写下《外戚恩泽侯表》,表达对这一现象的不满。

彼时,最大的外戚,就是邓太后一族。

邓太后位高权重,又于她有恩,她能抛开私人情感,直言不讳,敢于谏言,实属难能可贵。

在名篇《东征赋》里,她更是教导儿子,如何当一个好官。

她经行七县,体察民难,认为当政者应该“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只有诚信贤明,才能获得上天庇护;

她认同“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殁而名存”,洁身自好、敬业慎行,百姓才有可能安居乐业,如此“为官”才有意义。

老子有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明事理的人,大多能抛开个人恩怨,就事论事,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知进退的人,亦能把握分寸,各适其性,在纷繁的尘世中予以共情,受人尊敬。

当把明事理和知进退做到极致后,自然而然就能服众人,因为,旁观者们更加清醒明白,你走的每一步都会算数。

这些,才是阅历沉淀给予的最好礼物,也是打开一生幸福之门的密码。

有使命感,人生才有大格局

对于班昭一家而言,做好“史官”便是深入骨髓的使命。

作为一代儒师,班彪“既才高而好述作”,有感于司马迁的《史记》只记录到西汉武帝太初年间,于是作《史记·后传》数十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弥补《史记》遗憾。

可惜书没写完,班彪便与世长辞。

兄长班固继承父志,在《后传》基础上,潜心编撰《汉书》。

他历时20多年,完成近百篇内容,踌躇满志。不料,他因卷入外戚案入狱,冤死狱中。

书未就,人先亡,彼时天子汉和帝倍感惋惜,于是下令严惩办案官吏,召见班昭入宫,令她续写《汉书》。

那一年,她43岁。

对古代女子来说,这是一个膝下承欢的年纪,适合闲适美满,享享清福。

但班昭接到这个任务时,丝毫没有犹豫,连夜就入驻皇室的东观藏书阁,着手工作。

第一次接触《汉书》原稿时,她发现,已有书稿已经散乱,当务之急是重新编排,仔细校订,查漏补缺。

近百篇文章一个字一个字校对排序,工作量可想而知。

同时,她还需要续写长兄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

在《八表》中,她创造性地加入了《古今人表》,搜集了自伏羲至秦末的二千多名历史人物,按照儒家学说评价人物历史地位,为后人检索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

她牢记父亲和兄长的教诲,对每一个人物都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证,对史实实事求是,不虚美,不隐恶。

她推崇以德治国,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敬天爱民、严于律己、尊贤尚能的认同,为天下苍生的使命感描摹得明明白白。

经过数十载努力,这部投射父子兄妹、两代三人心血使命的史学巨著《汉书》终于问世,共100卷80万字,成为中国历史上首部断代史,本身就载入了史册。

电影《大路》中有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小石头,都有它的使命。

使命是一个人对眼下生活的理解,它决定着你用什么态度、什么心境、什么行动去走好这一程。

使命感强的人,会主动放大个人的责任,哪怕渺小如蝼蚁,也会认为自己在为世界发光发热,继而认定目标,克服万难,也不轻言放弃。

风物长宜放眼量,使命感正是一个人格局的体现。

所谓格局,不过是人格和气度的合体,承载过使命的人,不会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大气又磊落。

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最好命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什么样的女人最好命?

高赞回答是:“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最好命。”

班昭做到了。

在妇女备受歧视和压迫的封建社会,她靠着持续思考、明事理知进退和高洁的使命感,走出了不平凡的一生。

她的幸运,是靠着无数个伏案苦读的夜晚,无数个清醒思考的清晨,无数个咬牙克服困难的坚持搏来的。

她的幸运,都是自己给的。

所以,女之所幸,便是稳稳地靠自己。

唯有悦己,才能悦人、悦事、悦人生。

所以,继续努力吧,愿你如班昭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幸运,不负此生!

*作者:瑜蔚,喜欢折腾的85后宝妈,5年3国4城工作生活,热泪盈眶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


系列文章:
陈圆圆 人物故事
苏妲己 人物故事
钟无艳 人物故事
李冶 人物故事
长孙皇后 人物故事
关盼盼 人物故事
曹丹姝 人物故事
李清照 人物故事
薛涛 人物故事
秦良玉 人物故事
阴丽华 人物故事
卫子夫 人物故事
武则天 人物故事
班婕妤 人物故事
卓文君 人物故事
红拂女 人物故事
蔡文姬 人物故事
班淑 人物故事
“杨国夫人”梁红玉 人物故事
李香君 人物故事
黄娥 人物故事
刘娥 人物故事
朱淑真 人物故事
吕雉 人物故事
西施 人物故事
窦漪房 人物故事
王昭君 人物故事
萧太后 人物故事
上官婉儿 人物故事
唐琬 人物故事
甄宓 人物故事
柳如是 人物故事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班淑 人物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