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做一个干净的人

作为一个差点成为历史名词的词语,“家训”近年来又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翻遍古代的家训,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作为父辈,他们爱自己的子女,但又不放心,所以,随之就有了各种规范、训示、引导和教诲。这中间,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希望子女能成为干净的人。
那么,这种愿望是通过什么具体的方式实现的呢?对于此,已故作家陈忠实有过生动的叙述。他说,从他走出村子到城里念书,父亲母亲送他的眼神就在给他永远不变的警示:怎么出去还怎么回来,不要把龌龊带回村子带回屋院;后来在他变换种种角色的几十年里,父亲也根本不在乎他干成了什么事或干错了什么事,用“独具禀赋”的眼神屡次告诫他的,还是这一点。

类似的教育既让人感动,又发人深省。古代先贤和忠实先生的父母与我们许多人的父母一样,首先在乎的,就是孩子仍像第一次走出家门那样,只要回来,都是干干净净的。这是一个极为朴素的期望,却也是一个极为崇高的期望。

父辈用生活了几十年智慧练达的目光看到,这个世界上是处处存在各种诱惑的,而人的内心,又充满了躁动不安的欲望。如果不加警戒,不加约束,一任欲望响应诱惑,那么,一个本来干净的人就会变得“龌龊”起来。他们同样意识到,保持清明和洁净的本质是很难的,外界的环境会在不知不觉中诱导你,改变你,让你失去自我。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要把龌龊带回村子带回屋院”,就成为一种提醒,提醒你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保有自己的品质。

那么,为什么父母格外关注这一点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个干净的人,才是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身上带上了“龌龊”的印迹,总是有原因的。他要么是受到狐朋狗友的影响,要么是受到金钱美色的诱惑,要么是放纵了自己的欲望,要么是逾越了做人的底线。做父母的,总是敏感的,当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污点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担心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坏事,担心孩子会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担心邻居们的议论会让他们无地自容。既担心孩子的未来,也顾忌自己的脸面。所以,我们谈孝道,其实,最大的孝道,就是哪怕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也要做一个干净的人,你好了,父母也就好了。推而广之,当一个人学会了远离“龌龊”、洁身自好的时候,所有的亲人也都就放心了。

而今天,我们却屡屡看到类似的案例:当一个人违犯法律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的事情暴露之后,往往会牵扯出他们的家人。那就意味着他早已把“龌龊”带回到家里并且污染同化了家人,他的不干净,不但没有成为家人值得警示的问题,反而成为了家庭集体认可拥护的东西。结果,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身败名裂和家庭的分崩离析。

古代家训和陈忠实先生告诉我们,我们都是社会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当我们干净地出去,又干净地回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成为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人。那样,我们活得坦荡,我们的亲人也活得舒畅。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做一个干净的人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