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看孔方兄

江西|郑信平

一种是“孔方兄”的高级待遇

西晋文学家鲁褒写过一篇《钱神论》,里面有“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钱之所祐,吉无不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

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谚曰:‘钱无耳,可暗使。’又曰:‘有钱可使鬼。’……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

鲁褒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将钱的“为世神宝”,万能无敌作用阐述了个明明白白。后世就以“孔方兄”作为钱的代称。

宋朝黄庭坚被降职后,亲友们渐渐与他疏远,他很伤心,写了一首诗,其中有“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意思是我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

一种是“阿堵物”的轻蔑称呼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有“(西晋大臣名士)王(衍)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阿堵”为六朝时口语“这个”意思,用手一指:搬开这个东西。连个称呼都没有,可见多么得瞧不起。

后人也将钱称为阿堵物,有讽刺意味。

如宋张耒有“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那有主人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雨钱》里说“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餘枚,寥寥尚在”。

梁启超在《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五章说“一人如是,则众人结习所成之国,亦以此阿堵物为最大之功用,此有国者所以常齗齗也”。

世上谁不爱钱,红尘滚滚,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同学聚会,席上,有人沾沾自喜,又买了房,买了车,春风得意,让我等靠吊命薪水活着的如坐针毡。

看看关于穷的称呼,有一个好词吗?穷光蛋、穷鬼、穷酸样、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贫贱夫妻百事哀。

也是,普通百姓进庙烧香拜佛,发财肯定是排在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前面。所以,人谁都渴望着钱,它是享受,它是脸面,它是成就,它是荣光。

有人自吹他不爱孔方兄阿堵物,我看那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因为他已经拥有了远远超过孔方兄的东西,再一种就是内心爱钱如命表面耻言钱财的虚伪之徒。

我已过不惑,越是年龄增长,上面老的看病,下面小的读书,都需要钱的支付,更知钱之重要,也一直都在穷困中走来,走着。

记得小时候,老爸总将壹毛贰毛伍分贰分壹分的纸币理得平平整整,角是角的对着压着,放在大衣柜的抽屉里。

印象中很少见过车床(贰圆)或女拖拉机手(壹圆),至于人民代表(什圆)和手拿钢钎(伍圆),则是卖了小猪或大猪后才见过,连纺织女工(伍毛)也不多见,基本上都是肩扛锄头手提药桶(壹毛)或武汉长江大桥(贰毛),而这些角票也就是那么为数不多的几张而已,更多的是轮船飞机汽车的分票,再有就是壹分贰分伍分的硬币。

而我,实在抵挡不住票票的诱人色彩,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就是糖子饼干的化身。于是,担心挨打的同时,最终还是口腹占了上风。

当然,口腹满足的同时,也会来个小瓶的墨水粉等,读书写字用,也在万一被揭老底时有个理由,老爸好像从没发现过呢。

成年后,和老爸聊过,他说怎么不知道!

穷,恨不得壹分掰成贰分用,几分几厘的都清清楚楚,也知道四个儿子谁会动手脚。但爱子心切,一则既然三番五次的强调过家里没钱,还会少,说明确实是天性爱吃;二则发现我每次都能先花在买学习用品上,剩下的买了吃的,也就不说开了。

其实,我也只是一毛以内的拿,从没有超过一毛。现在想想,天下父母心,我能做到若我老爸样么?

“初中在地泥住的那一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翻三米高的围墙,进电影院,找座位底下人家遗漏的钱。”这是隔壁王姓同年告诉我的,他是独子,在地泥读初中,每餐吃的可是五毛的辣椒炒肉,中午晚上各一份,一天的伙食抵过我一个礼拜的。

电影院座位底下偶尔找到的一毛两毛,于他,则是边上小商店早餐前就要送达那的。而我,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要计划到好几天呢,毕竟,这么好的运气十次才有次把,况且翻那三米多高的围墙确实有不小的危险。

高中,和初中一样,除非带去的菜周四周五吃完,或者坏了,才依依不舍地与口袋里仅有的小票们逐渐分离。沿河路咖啡书屋里那么多的参考书是那么的诱人,但拍拍口袋,每周后半截的菜金就那么点,且就是为海带榨菜土豆量身而设的,不可能有多。

但那三年里,我还是逛过好几次的咖啡书屋。至于县城东门那的新华书店,则是只有从家里来回一中时门前路过瞧瞧的份。

大学宿舍楼下有个邮政储蓄银行,我虽然也开了个活期账户,但就那么几百千把快的生活费,存取都要排队很久,就不愿存在那。为了方便,就将钱夹在书柜的书里。

谁都不会想到吧?我的钱一不藏在床底木箱子里,二不锁在抽屉里,反倒是床边墙壁的几本书里藏着呢。方便的同时,有个不好的后果,我这人记性差,到底夹了几张,最后自己都会糊涂了,以至不了了之。

记得研究生毕业时整书打包往成都寄,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书里翻出过一张四伟人呢,那高兴劲甭提了。其实,这只是自己的前紧而后补罢了,害得我这么多年来一直都不敢卖了大学时的这些书,走哪带哪。

也在“怀旧时”一个劲地翻看它们,老婆以为我还要再考什么试呢,我答曰复习复习,温故可知新。她哪知我的用意,可惜,一个四伟人的边都没再重现过。也是,当时比工作后还穷,返回去找钱,方向都反了嘛,讨饭碗里找肉吃。

08年组织安排去法国培训,凑了下热闹,也换了几百欧元,二十多天的培训,只是看人家在购物,自己实在口袋空空。最后买了个手表,换个几个欧元硬币,有1、2元,1、2、5、10、20、50分的,算是来此一次的纪念吧。

现今,手表已是停摆十多年,铜质的那几个欧元镚子也绿绣班班,在书桌抽屉里,用一个柯达胶卷的小塑料盒子装着,是为曾经的法国学习做个经历证明吧。

中国读书人自古以来羞谈金钱,只谈墨香,不论铜臭。我自认为读了几本书,但我还是希望有钱,从没有将其视为阿堵物的轻蔑。

要知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秦琼卖马,杨志卖刀,英雄都有没钱末路时,何况普通如我。

孔子在《论语·述而》里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富贵是可以得到的,即使是做个马车夫我也愿去做,如过富贵是不能得到的,那我就去做我想做的事,原来圣人之所以从吾所好,也是因为挣不来钱呀。

我看过《钱神论》之后,曾在微信朋友圈里说过:

何谓孔方,内方类地,外圆象天,天地乾坤,体用一也。世人亲爱如兄,能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无翼可飞千里,生死肉骨凭它,散子离妻因它,贵贱生杀胜败前后俯仰皆由它。

虽然钱能化为进身之梯,可逐虎狼之性回,可开惺忪眼,可令愁肠直,为养命不可少之物。然见之若性命不顾,廉耻不要,实则不可。

取之有道,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造化,方有不尽之福予子孙。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看孔方兄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