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奥吉·马奇历险记》读后感 -人类的寻求,并不意味着人生真谛的存在

原文标题:他用50余万字,讲透了当代人的异化与精神危机

奥吉·马奇的神奇历险结束了,最后一天的共读,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成长之路。

这部20世纪的“流浪汉”小说是索尔·贝娄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说以主人公奥吉·马奇的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一个执着的人物,以及其追求和寻找自己的本质与自由。

这个来自贫民窟的犹太少年,用他的“历险”,即成长过程,带我们翻阅50余万字的人生。

横跨二十载岁月,足迹遍布芝加哥、墨西哥、东海岸中大西洋地区,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和时代风貌也如画卷般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奥吉,一个贫苦小子,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从小身边的人就都想支配他的命运。

最初是劳希奶奶,她代替母亲掌控整个家庭,试图用严厉的章法规训出高贵谦恭的少年;

然后是艾洪,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给了他许多人生的忠告,也企图攫取他的思想;

还有哥哥西蒙、安娜表亲、伦林太太、女友西亚等人,都曾想替他做决定。

但无论是在相应的职业生涯中,还是在感情里,一旦嗅到控制的气息,奥吉马上抽身离开。

他不愿意失去自由,他想要有一个“更好的命运”,即使眼前的路显然更加好走,即使即将来临的境地并不如意。

他始终在反抗其从事过很多工作,饱览人世间的沧桑。报童、盗贼、推销员,奥吉做过太多工作,成为过太多种人。

他不曾放弃过自己的自由,但却始终没能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事,没有一片安宁的精神家园寄托灵魂。

后来,他曾想过办一所学校式的孤儿院,希望能和孩子们待在一起。一个美丽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像夏日的蝴蝶一般美好。

这个理想世界其实也是他经历的投射:消失的父亲,被送走的弟弟、瞎眼的母亲住在类似囚牢的福利机构里,得不到自由。

只是他并没有真正向理想迈步,软弱的个性让他一再屈服,理想只是空想、幻想。

企图从加拿大私运移民,在芝加哥偷书,帮哥哥开煤场,在墨西哥驯鹰……

奥吉拒绝按别人为他安排好的路前行,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命运。但是社会制度无法改变,人的力量再强大,也不过是社会浪潮里的一滴水花,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

最终,奥吉还是妥协了。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他最后成为倒卖战争剩余物资并以此牟利的商人,迁居巴黎,过着富裕优渥的生活,身居繁华都市,却向往乡村生活。

思索生命意义和对束缚的反抗、遇上爱情时的心动与软弱、小小冒险时的惊恐,这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

这本书可以称为“人生必读之书”。它写的并非只是故事,而且还是生活;它探讨的问题,也是常常令我们踟蹰不前的选择。

故事中的人物们,即使不是我们的化身,也能成为我们的镜子,照进我们的内心。

人,究竟为何而活呢?金钱、婚姻、爱情、真理、自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为了钱。钱本身即是重大的问题,它日复一日地转手流动,是人类天天筛掏、挖掘、运载、获取、占用、使用的对象。

正当、欺诈、悲惨、虚伪、迷惑,金钱就像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秘密,将人们引入未知的地方。

于西蒙来说,人生的转变是突然来到的。

曾经,他是家中最有成为贵族潜质的人,成绩优秀、擅于学习。一次经济崩溃,大规模失业,一场渴求而未得、被背叛的爱情,使他被冲进人生的窄道里。

他周围生活的噪音太多了,使他不能做出正确抉择。

尝到了钱的好处与坏处,他内心对金钱的欲望燃起来了,几乎要将他烧成灰烬。他选择了富有人家的姑娘夏洛特作为结婚目标,步步为营,忍辱负重,直至达到目的。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是大获成功的。钱财滚进他的口袋,无数人向他弯腰屈膝,忍受他喜怒无常的暴躁性格,但他快乐吗?

当他被同样为了钱步步留心的情人起诉,身败名裂之后,他却无法指责对方,因为他自己不也是金钱的杰作吗?

贝娄在其他作品中说过:钱不是我的媒介,我是钱的媒介。

的确,像西蒙这样感情失利,受到社会现实毒打后,内心对财富的欲望难以估量,但他所赚取的那些金钱,却捆绑他,使他成为了钱的奴仆,看似阔绰,内心却一片荒芜。

也有人为了婚姻而活。奥吉的表亲安娜,在十五岁出嫁之前就总是忧心忡忡,担心不已。在自己女儿七八岁时便开始为她物色对象,培养特长了。

包括西蒙最初疯狂迷恋的女友,久久不同意西蒙的求婚,却在经人介绍之后嫁给年纪更大、钱财更富有的男人,而不管他和西蒙之间存在着亲戚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是幸福的吗?它俨然成为获得金钱与地位的手段,与最初的爱情无关,由此,无数的人在幸福的、宣誓的婚礼之后,过起了双重生活。

比如夏洛特,明知丈夫出轨,但只要没有亲眼看到,总不会觉得是真实的。她打扮、应酬,每天打扮得光鲜亮丽,明知这一切都无关紧要,但仍这么做着,或许只是为了旁人眼里的一抹赞誉,为了维护表面的和平。她知道:

婚姻关系所依赖的真正基础,是那些与银行、股票和税款相关的事。

所以,不管多么粗鲁、鲁莽、严峻、让人难堪,夏洛特都准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忍受一切。

又如,书中的许多角色也都过着双重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妻子、孩子,就好像平行世界一样,维持表面的和平、共存。

人前人后,两种生活,最后在频繁的变装中遗失了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话:如果明天就要死了,你会因此改变现在的生活吗?那你现在的生活,到底是打算活到几岁的活法呢?

我们如果问问自己这个问题,那么或许每一天都能过得更像自己一点。

那奥吉渴望的人生是怎样的呢?自由,抑或爱情?

他不想要那些早已被注定的命运,因此反复地抗争着,渐渐地活成了一个“晃来晃去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在今天也是太过于特别的。

“有些人好像总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另外一些人则老是不知道。”

怎么能不努力工作呢?怎么能不和别人一样呢?

有那么多人,按部就班地活着,忧虑着尚未发生的事情,如安娜;

也有那么多人,懵懵懂懂时就被推入现实之河,经历一切,而后逃避、如佩迪拉,他是数学物理天才、偷盗的能手,才十五岁时就结了婚,还没成年便有了孩子……

更多的人,汲汲于生,汲汲于死。在当时经济大萧条不少人无数家庭破产的背景下,猛兽一般撕咬出一道血路,付出了代价,用金钱掩盖着内心的压抑和焦虑,如西蒙。

人们追求着事业,可奇怪的是天性竟迫使我们悔恨我们所执着追求的功业。

谁能真正拥有自由呢?看似不停游荡,没个正事,亦无束缚的奥吉,时而站在生活之巅,享受贵族般的待遇;时而跌落谷底,变卖衣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也不是自由的,性格里的软弱,让他虽想主导自己的命运,却身不由己,一次次随波逐流。

生活和爱情就是他的死穴。

爱情是一件直接面对个人最原始样貌的事情。欲望、丑陋、难堪、嫉妒,直观且疯狂。

所以,我们看到奥吉会因为埃丝特的拒绝而晕倒,却因西亚的表白和坚持转而爱上她;

看到他在西蒙的指导下与露西约会恋爱,直到婚事告吹;

看到他无法拒绝斯泰拉的请求,导致与西亚关系破裂;

看到他最后与斯泰拉结婚,却发现生活中充满谎言。

争吵、误会、背叛,在爱情这一汪水里,瞥见自己的软弱与坚强。

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是个骗子,都藏着秘密。

如奥吉,如西亚,如斯泰拉。所以即使是在故事的最后,他也没有找到答案。

贝娄“以一个不断探索主人公的言谈举止,向读者展示世界的无情”,生活中有很多形式的恐惧,每天都在以各种方式向我们袭来。

作家尽管可以书写那些困境,却无法给出解决的方案。但我认同一个观点:

“人类的寻求,并不意味着人生真谛的存在,也不意味着先验地存在着某种完美的人生方式,更不存在一种理想的故国旧土,人生就是一种在世,一种操劳,它拥有难以超越的厌烦和死亡。”

艾洪和劳希奶奶一样,都认为自己能够告诉我们怎样来对付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对之顺从,也可以对之反抗。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满怀信心地向前跑,或者只是摸索前进,被迫跌跌撞撞地走着。

如何活着,怎样探寻生命的意义,又如何对待生活的一切波澜,这些问题可能永远也没有正确答案,但或许我们可以这么做:

我们每天都在积极奋斗,这就是赋予生命意义。

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普·罗在贝娄去世前一天说:“20世纪的美国文学是由两位小说家支撑的——威廉·福克纳和索尔·贝娄。”

下周我们将要共读的是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在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广为流传,甚至影响了如莫言、余华、苏童等许多中国作家的创作。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作品,也被福克纳自己认作“最伟大的作品”。其大胆丰富的创作手法,足以为一部“创作艺术教科书”,是现当代文坛罕见的大手笔。

小说讲述了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他们所养育的三儿一女也各具面目。

那么,这部文坛罕见的大手笔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福克纳又是何以构思这部精美的意识流小说呢?

让我们期待下周的共读。

领读人:深蓝蓝,快快乐乐,可可爱爱!


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1589天」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作品《奥吉·马奇历险记》。📖

文章中提到“人类的寻求,并不意味着人生真谛的存在,也不意味着先验地存在着某种完美的人生方式,更不存在一种理想的故国旧土,人生就是一种在世,一种操劳,它拥有难以超越的厌烦和死亡。”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对于人生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吧


精彩点评:

1,解读:索尔.贝娄《奥吉.马奇历险记》第七章,通过我们与编导共同全面回顾主人公奥吉的成长之路,以及书中各种人物们~即使不是我的化身,也是我们的镜子;人究竟为何而活?曾是奥吉家中最有潜质的人西蒙,选择了富家姑娘夏洛特结婚为目标直至目地达到;从世俗表面看是大获成功,但他看似闊绰的内心却一片荒芜。作者贝娄曾说“钱不是我的媒介,我是钱的媒介。”书中有的人为了婚姻而活,如安娜包括西蒙、夏洛特等诸多人物都过着双重生活,在不同地方維持着表面的共存,人前人后频繁地变装却遗失了自己真实的模样;而奥吉不想要早已注定的命运,他反复抗争即使在今天也算另类。也有很多人按部就班地活着但谁能真正拥有自由呢?即使到最后也没找到答案。贝娄“以一个不断探索主人公的言谈举止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无情。”如何探讨生命的意义,或许我们每天都在积极奋斗就是赋予生命的意义吧。20世纪的美国文学是由两位文学家支撑的一一威廉.福克斯和索尔.贝娄;期待下周共读威廉.福克斯《喧哗与骚动》

2,是的,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可以称为“人生必读之书”。它写的并非只是故事,而且还是生活;它探讨的问题,也是常常令我们踟蹰不前的选择。
谁不向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通过作品,我们看到:
故事中的人物们,即使不是我们的化身,也能成为我们的镜子,照进我们的内心。
只有当文学照进了现实,青春便不再只是一场短暂的梦。我们无数次的回忆和渴望,期待与怅惘都能在作家们的文字中找到慰藉。无论青春年少,还是不惑耄耋,当你拿起书,纸上的青春定会勾起往昔的回忆,想起蓬头稚子的模样,或许你还会叹上一句:“真想永远年轻啊”……

3,完成了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的共读。小说以来自贫民窟的犹太少年奥吉·马奇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和寻找自己本质与自由的“流浪汉”形象。
这部作品给我的启发是:它唤醒了我对自我意识的探求和思考。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有谁有勇气逃离来自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羁绊?有谁是真正的不受控制的为自己而活过?奥吉用他的执着回答了我的自我诘问。
个人认为:无论奥吉经历过什么,成为了了什么样的人,他都因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执着的探求自由和自我,而赋予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我佩服奥吉的勇气和执着:即使眼前的路更加好走,即使将来的境地并不如意。他的人生没有遗憾,不负此生,不负己心。
成为什么并不重要,努力探求的过程,才会让我们在阅尽生命沧桑,饱经岁月风尘后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成熟。

4,我觉得这个读书栏目很好,我一直在看,每天在看。《生命既伟大又渺小》、《人类群星璀璨时》、《雾都孤儿》、《通天之路:李白传》……这些书都是看完介绍后去买书来看。读书使人思考,也使人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坚持做这个栏目,坚持无偿公益做这个栏目更是不容易。但是这个栏目始终没有形成很浓烈的讨论氛围,评论圈也就是工作人员复制粘帖一些文中的内容。比较可惜。是否同步成立阅读小组,对于每一部书进行各自的理解和实质讨论?会更有意义。志同道合者不多,正因为这样才更加珍贵。

《雾都孤儿》电影剧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奥吉·马奇历险记》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