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后来我相信,文学死了

文/马志雄

当查拉图斯特拉来到尘世间又返回山上,尼采说,上帝死了。那个永恒真理的赋予者逐渐淡出人类的视野,时间长了,人们便缱绻在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世界中,过着一种自以为是的生活。

法国的哲学家福柯认为人也死了。他说:“人终将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一张脸的形象。”如果人不再是万物灵长,而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随时都可以被抹去而不留痕迹,那是否也是一种死亡呢?

马尔库塞却说,人没有死,只是沦为单向度的人了。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就成了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对社会只有屈从而没有批判精神,渐渐的便没有了对更高生活的想象。

既然人死了,或者人沦为后现代式的符号,那么人的文学也随就即死了。这是我一直不愿相信和承认的。我反而更愿意相信,文学就是近切地触摸到了时代的脉动和心跳,并付诸于文字形式,文学永远鲜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就像民智启蒙的大时代造就了鲁迅,女权的解放与束缚造就了萧红,纸醉金迷唯物至上造就了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

令我沮丧的是,我至今没有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表达。翻阅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传播量和阅读量最大的基本上是被人调侃为“心灵鸡汤”的文案——我宁愿称之为文案,而非文学。有的写作者仅仅是在作品中举了几个生活不幸福的例子和几个生活幸福的例子,最后得出关于幸福生活的秘诀。于是人们疯狂转发评论,并将文中结论宣称为真理,想要幸福生活,必须像文中提到的那样去做。有的人生哲学导师更让人无奈,举生活实例还不够,还要引用几条传统文化来佐证,以便宣称他们提出的生活哲学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可是啊,人类生活参差多态,哪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复制!当你生活的圈子里全是既定的“正确”以及无可厚非的所谓“幸福法则”,反思和自由便逐渐缺位了,或者说,你不再需要反思和自由,只要按照大家都认为是真理的方式活着便好了。自以为充满理性和浪漫的时代,却是没有“思”和“诗”的时代,理性和诗性双重迷失的时代,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这样的时代,“人”在哪里!人的文学又在哪里!

也许这个时候,写作者最应该从头捡起这样一个问题自问:我们为什么写作?难道就是为了流量背后的利益分配吗?而读者也应该问自己:我们为什么阅读?如果仅仅是想得知生活的真谛,你更应该从自己的柴米油盐中去体悟,而不是从别人的生活中去总结。

如果我坚信,文学没有死亡,那么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

关于什么是诗,有这样一首诗做了一个角度的解答——

“一位青年问什么是诗?

我反问: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吗?

他说:在伊甸园,

夏娃的左臂疼痛,亚当的左臂也疼痛,

这种疼痛就是爱。

我说,生活的左臂疼痛,文字的左臂也疼痛,

——这种疼痛就是诗。”

关于什么是诗人,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做过这样的阐述——

“诗人是什么?一个不幸的人;他心中藏着深深剧痛,而他的嘴唇却是被如此构造的:在叹息和哭叫通过它的时候,这叹息和哭叫听起来像是一种美妙的音乐。”

关于文学,萨特也曾这样定义“真正”的、“纯粹”的文学——

“一种呈现为客观形式的主观性,一种经过古怪的安排后变得与沉默相等的言词,一个对自身有争议的思想,一种理性,但它仅是疯狂戴上的面具,一种永恒,但它暗示自己仅是历史的一个瞬间,一种历史瞬间,但它通过它揭露的底蕴,突然指向永恒的人、一种永久的教训,但它与教训者本人的明确意志相左。”

由此我可以认为,诗歌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以一种方式去面对时代和基于时代背景下的人的生存境遇。生存境遇有可解的和不可解的部分,拆开来说无外乎是对“命”和“运”的剖析。命是定数,运是偶然,同时在我们的生存里延展开来。这种对生存境遇的揭示,暗含着一种情怀,一种关于宿命、抗争和悲悯的情怀。

在西方哲学史上,克尔凯郭尔是第一个关注人类生存境遇的人,他发现生活中人们总是面临着焦虑、恐惧、不安,这是人生存必然要面对的境况。和他同时代的美国作家梭罗似乎也发现了生存境遇中危机,他说:“大多数人活在从容的绝望中。”于是他隐居瓦尔登湖,像智者那样去体悟,去真正了解我们生存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令我更沮丧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审视自己的生活,甚至以生活之名奔波而废弃了生活。

王夫之在《诗广论》中说:“井田废,阡陌开,民乃有无度之获。”我们的时代,物质上取得巨大的发展,而人们得之愈多,求之愈多,大家都忙着去寻找,去争取,去占有,生活其实已不缺乏什么了。若是有所匮乏,那便是缺乏一份闲适的心境了。这份闲适的心境应该是文学创作者和读者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人的本性谋求的不仅是能够胜任劳作,而且是能够安然享有闲暇。”古希腊哲学家一直认为,闲暇是产生哲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虽然还有一些写作者和读者充满希望并付诸行动,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得不承认,文学死了,我仅仅是一个守望者。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后来我相信,文学死了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