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作家的故事》序言

关于众多作家事迹的记述可以说如恒河之沙,数不胜数,但常见的形式却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卷帙浩繁的传记,一种是生平著作的简介。前者内容繁复,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反映了作家从童年到老年,从思想到创作,从爱情到事业的各个方面,为研究了解一个作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但对于现代倍感学习压力的中学生价值却不大,因为在繁重的学习中,他们几乎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去阅读那些名著,更莫说去钻研这些大部头的传记了。而后者又太过简单,它只用几百字乃至几十个字就将一个作家多姿多彩的人生概括出来,过于单纯,过于平板,很难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能不能写一点东西,介于这两者之间,既能介绍到作家的生活创作,又能照顾到他们的思想情感;既能关联到他们真实的经历,又能折射出这样的经历对他们走上文学之路的影响;既具有故事性、趣味性以吸引读者,又不失文学性、教育性使读者有所收获?正是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现在有一个新概念,就是“大阅读”,不知道这个概念产生的理由是什么,似乎是已完成基本阅读后需要的一种提升,在阅读变得日益吝啬的情况下,在阅读成为一种奢侈的状态下,再做这种文字游戏哗众取宠是有点可悲可笑的。倒不如静下心来做一些行之有效的事情。这行之有效的事情应该就包括对作家的阅读。这样做的意义不但停留在了解一个作家的写作历程,可以激发读者的写作热情;知晓众多作家的艰辛生活,可以冶炼人的意志;学习他们的写作经验,可以有助于资鉴,更重要的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倘若对一个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加以探究,我们可以加深对其作品的了解,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升华我们的思维情感,这个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但还是有谈一下的必要:作为教师,几乎每讲一篇文章前都要做这项工作,它成了一种程式,一种常规,但我们遗憾地发现,即使在那种情况下,教师们要么是为了应试将作者所处朝代、籍贯、主要作品象征性地以条例的形式讲一下,要么是就本篇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细致地加以介绍,而很少涉及到为什么这样的作者有这样的作品而不是其它,为什么是这个人写出了这样的文章而不是其他人等类似的问题,因此,这样的介绍除了提供了一些纯记忆性的知识外,失去了它本应有的价值;同时,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错误的而不为一般人察觉的现象,那就是过分地关注于作品本身而忽略了作品后面的那颗鲜活的灵魂,我们知道,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不论何种文体——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作品背后有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那里面融入了他的喜怒哀乐,表现了他之生存观,价值观,读者不论阅读水平之高低,只要能体味到隐慝在作品背后那个人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就可以说,他完成了对这个作品的阅读。而这本书所奢望达到的一部分目的也是这样的,凭作者的经验,当学生知道杜甫客死湘江小船的遭际后,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就更多了一份崇敬;当他们听过海明威在一战时的冒险经历后,自然激起了学习《老人与海》的热望,并且也会为圣地亚哥老人身上那种不屈的精神找到它的源泉,而再也不是提到杜甫就是一个模糊的瘦削的影子,提到海明威就是一个壮实的公牛般的猛汉。

考察这些作家的生活历程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往往会发现,与他们笔下的世界相比,他们个人的世界的层次性丝毫不差半点,这种多彩多姿的生活经历有时成了他们创作凭依的材料,更多的时候则一鳞半爪地从作品中含蓄地表现出来,而那往往会成为最能感染人的情节和主题。他们没有一个的生活是重复的,每个人都拥有一片与其他人不同的天空,生活丰富了他们的创作,他们又用创作丰富了生活。但总有几点是共同的,正是这共同之处构建了他们的灵魂城堡,筑就了文坛的辉煌。探讨他们的共同之处,或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人生。
他们大都是孤独的。天才有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本事,那就是将其生存的四周搞得一片荒芜与狼藉,那在一般世俗的人的眼里是离奇古怪、不可思议的,可正是这种渗骨的孤独使他们的思维超越于凡俗的人生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展现出它卓越不凡的丰姿。没有孤独,安徒生不可能创作出那么美丽的童话,没有孤独,里尔克不可能享有那么崇高的诗名。孤独使他们的思绪变得敏锐,孤独成就了他们简单生活的同时复杂了内心的人生,孤独拒绝了他们现实的享受后让他们的眼光伸展到其他别样的世界,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将这个世界描述出来,先是安慰自己,继而有意无意地安慰了世人。

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把自己置于一个漂泊者的位置上。兰波有一句因被米兰•昆德拉引用而尽人皆知的诗概括了这个职业所有人的特点,“生活在别处”,罗伯特•彭斯也说:“我心在高原,我心在远方。”凡是作家,他们都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思放在别处,对于他们,自己所处的环境永远是他乡,有的人将身体交给了浪迹天涯,虽然故国故土近在咫尺,但他们也不愿回去,劳伦斯是这样,易卜生是这样,更多的则是身处某地某时,而心灵却在遥远的他乡漂流,就在那种思念永恒的“家乡”的焦灼与苦痛中,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提高,这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恋母情结”,而当“母亲”找到她的游子里,他们却有意无意地躲开了,他们自觉自愿地在周围布置了一个磁场,一旦这个磁场受到外物的刺激产生感应,就等于打破了它的恒态,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的。只有拥有了真正独立的空间,他们才能充分地展现内心的世界。
是童年生活造就了作家。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一个作家更是如此,几乎没有一个作家将他最后最上文学之路的起点不放在童年的,而童年或苦难或幸福的经历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如果非要找出一个作家在童年就表现出的与其他人不同的特质,那么一定包括敏感这个特点,唯其敏感,世间万事投到他们心灵中的影子就格外浓重,这就恰恰成了他们创作的动力。川端康成童年时家人的接连死亡带来的伤害决定了他成年后的创作风格,小仲马作为一个私生子受到的歧视直接影响了他所达到的文学高度,而没有奶妈将俄罗斯传说、神话种在童年的普希金心里,他说不定与同时代的其他年青人一样成为法语的狂热爱好者。

他们大都用一生去拥抱理想。不论是后世名之为现实主义者的还是浪漫主义者还是其它不同名目的派别的作家,都是立根于现实而不满足于现实的,立足于现实,使他们多了份对生活的感悟,不满足于现实,则为他们追求更好的社会理想奠定了基石。这一个与世人息息相通的特点使其作品拥有了广大的受众。伟大的罗素说的好:“一个人的德行若是除了纯粹的现世计较而外便没有别的根源,那末如果他有勇气的话,他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就会变成一个冒险家,如果他没有勇气的话,他就会只求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怯懦的混世虫。”作家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超越了现实计较并鼓励世人也向这个方向发展,他们的书籍成了所有的灾难被释放后仅存于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
许多作家与贫穷结缘,有的甚至终身没有摆脱贫困的阴影。艰难的、处于社会底层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处于高等阶层难以获得的创作素材,使他们对生活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改变现实命运的愿望成了他们不断劳作的动力,贫困带来的恶果也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与健康上,如果不是贫寒,爱伦坡不会有那样高的名声,也不至于英年早逝;高尔基也不会写出感人的“童年三部曲”,最典型的莫过于巴尔扎克了,他的《人间喜剧》全部是在贫困中写成的,而他本人据说在做尸体解剖时发现心脏已萎缩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而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则是由于喝咖啡过多,而我们知道,他喝咖啡,完全是为了摆脱贫困、熬夜写作借以提神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对于这些人,如果在他们创作之前有与他们后来创作的作品厚度相当的钞票放在那儿,他们一定是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那样,这个尘世就会多了几个庸俗的富翁而少了许多富丽的滋养世人的伟大作品。从这点上说,恰恰是作家的不幸成就了后人的幸福。

  许多作家都走过弯路,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生活的时代遭到非难,这是必不可免的,但从后代的眼光来看,这种对所处时代的恶作剧却成了后人能享受到更多好作品的原因,从社会普遍心理来说,这不能不说是尴尬的。歌德倘若生活在今天,那么一定会被说成是流氓,托尔斯泰则会被称为恶棍,而陀斯妥耶夫斯基则是一个十足的赌徒,就是中国的王勃也会被目为轻佻狂妄,这些人的曲折人生投射到作品中,更加重了作品的力度,这已成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应看到,与这些恶劣品质相伴的,却是他们时刻与自己的斗争,意识到堕落的深度然后做痛切的改悔然后复犯然后再改,更使他们加深了思想者具有的情智,从而有了更好的作品的产生,而一旦超越这种斗争,他们就会显得更加伟大。
纵观世界文坛,中国古代作家是一个特殊的群落,功名仕途之念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红线,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似乎没有一个人能逃脱这种宿命,他们的创作大都是围绕走上这条路后的失意与得意、失败与成功展开的,即使看似与这个话题无关的,倘若探察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也会发现那个无处不在的影子。从李白、杜甫到柳宗元、刘禹锡到司马光、柳永到辛弃疾、陆游到孔尚仁、洪昇,可以列了长长的一串,以陆游这个令人敬仰的爱国诗人而论,梁启超的评价可谓中肯,他既赞扬“亘古男儿一放翁”,又不客气地说:“放翁功名之念,胜过君国之思。”这种生活在现代人的眼里也许是无味的,但有此却产生了诸多有味的诗篇。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许多事迹不传的同时却将在仕途上的遭遇显明地凸现出来,以至于每写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个话题。

这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一百二十位作家每人生活中的一段经历,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段经历折射出这个作家的一生,选取的材料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加进了彼时彼地据推想可能是合理的细节。书中的排序分为国外和国内两部分,全部按作家出生年代先后排列。这一百二十位作家在我认为都应该是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了解的,他们大都会在课本中接触到,即使个别没有出现的也是起码应知道的。我所希望的是能提供一角冰山而引发读者去想象、探索其藏于水底的壮丽。
这本书的完成得益于山西朔州的朋友赵永红的帮助,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以前我们在江南曾经进行过许多次对话,下面这首《南方的夜》就是当时由于与他的一场谈话而诞生的。
  我们坐在南斗星辰下,
  听杜鹃讲南方的夜。
  南方的夜在这个鸟儿翅膀下栖息,
  黑色的阴影,
  零乱地涂抹成灰黄的沟壑。

  我们坐在南方的夜里,
  听远处海潮千年的不息,
  你说那是你的心跳,
  我说你的心跳居然还流着潮湿的泪滴。

  南方的夜,
  木槿花放出迟到的芬芳,
  那芬芳是一行行诗句。
  南方的夜里,
  我们点起烛光,
  照亮破碎的水洼,
  为的是那声响彻季节的马蹄。

  我们在久等不来的马蹄声中说起南方的夜,
  岁月深处最后一朵花飘成一曲挽歌,
  你说明天伤痕处会发出新芽,
  我说会有一支鸟掠过,
  然后将它啄破。
也许这首诗可以说明我所以写这些文字的原因,虽然它远不是我所希望与钟情的。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作家的故事》序言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