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深度影评 | 《天地玄黄》

作者:星辰大海与你同行

今天推出“雕刻时光—触摸影像中的真实”第五期,为你讲述经典纪录片《天地玄黄》。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Baraka》是美国摄影师、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二十多年前的作品。

01

片子于1992年上映,因为不是虚构影像,所以在影像史上一般都会将其归类为纪录片。

但若是你有过一定的影像阅读经验,你便会忍不住刨根问底——同为纪录片,为什么央视常见的纪录片和这部纪录片气质如此不同?

我只能向你露出会心的笑容:前者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作“宣教片“,而后者则更接近于视听风格强烈的作者影片。

《Baraka》在专业圈子里评价是极高的,导演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3个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6大洲的24个国家,共耗费四百万美元。

对于这部无需支付演员高额片酬的电影来说,投资是相当可观的。

如此高投入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拍摄器材的关系——影片使用的是昂贵的TODD-AQ 70毫米格式。

02

“Baraka“这个词并非作者生造,而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

中文版被引进后,便有了二度创作的中文译名——《天地玄黄》。“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结合影片的寓意,这个中文译名可算“意译“的成功范例。

再说回电影,这部片子不到100分钟,全片采用表现主义的手法表达现代文明中人类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种种不协调而激发的矛盾。

一般人看第一遍都会不明所以,因为它违逆了所有让人流畅阅读的观影习惯:

首先,影片没有时间轴。大量空间上的视觉累积很容易给观众一种压迫感,令人感到不适与迷茫;

其次,没有解说词。全片没有对白,没有剧情。只是向观众展示世间的一幅幅场景,众生之相尽在其中;

另外,片子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和对比。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延时方法拍摄的曼哈顿和东京街头的人流与生产线上的小鸡的对比,其暗喻着现代工业文明下的市井常态,手法既犀利又巧妙。

讲到这部电影的表现主义手法,我必须留出一部分篇幅来介绍它的师承之作——德国导演高夫瑞·雷吉奥(Godfrey Reggio)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惊世之作《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片子的主摄影师正是罗恩·弗里克,而这部电影也是我心中真实影像的Top one。

03

一部风格强烈的作品中藏也藏不住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内心的纠葛关系。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关于“表现主义”的百度词条,以便我们更好地来理解这类作品——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作者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从而对客观形态进行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艺术思潮。

这种思潮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尤为突出和强烈。

1983年,导演高夫瑞·雷吉奥受IRS(Institute of Regional Study)委托,投拍一部非叙事性的影片,Qatsi三部曲——《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机械生活》(Powaqqatsi)、《战争生活》(Naqoyqatsi)便应运而生。

电影《战争生活》壁纸

“Koyaanisqatsi”是美国印第安族霍皮人的方言,有疯狂、混乱、失去平衡、崩溃之意。

导演高夫瑞·雷吉奥在这部历时八年制作的纪录片中采用了创新的电影语言,全片没有情节、角色及对白,完全依靠影像及配乐。

此片的诞生历经波折,曾经遭遇严重的资金危机,幸而得到包括卢卡斯、科波拉等电影大佬的支持,才得以完成和传播。

这部影片将优美的自然影像、都市风景和快慢动作处理、双重曝光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镜头并置剪接在一起,将自然的景物与工业社会所创造的人工景物进行鲜明的对比。

导演以宗教式的关怀,控诉了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达对人类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忧虑。

风格独特的画面既是导演的视觉载体,也是导演的世界观和生态哲学的隐喻。

04

影片的音乐由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菲利浦•格拉斯(Philip Glass)担纲,他与导演的合作长达24年之久。

贯穿全片的主旋律是名为“赫必族人的预言”(The Hopi Prophecies)的预言歌曲,歌词用赫必族方言写下,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我们从地里挖掘珍贵的东西,我们就是邀请了灾难。在净化之日来临的时候,天空中交织起一道道蜘蛛网。装着灰烬的容器有一天会从天空中倾泻而出,将烧毁大地而且煮沸海洋。”

正如这咒语般的唱词所说的,片头正是当人类后文明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灾难来临时的象征画面,火焰吞没了远古的文明,同样也带走了人类自鸣得意的后现代工业文明,一切都归为尘土。

片尾同样运用了男声合唱的“赫必族人的预言”,同时画面呈现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号火箭发射的资料影像。

在咒语的环绕下,火箭由上升转为陨落,燃着火光的残片长时间在镜头中部偏右位置旋转下落,直到慢慢切换的特写镜头,画面才淡出切入与片头岩壁画相似的画面,直至整部影片结束。

05

除了末日预言,影片中还有很多与宗教、神明、预言有关的意象。

导演曾是一位天主教牧师,在他的影片中,观众不难得到一种心灵的释放,或许他认为虔诚的信仰者是不需要用语言来向神祷告的,他要用光和影,用圣洁的音乐向神的孩子们布道,向没有信仰的人们传教。

而他相信,保护生态的平衡是如今人类最应该懂得的教义。

因此,世界上就有了《失去平衡的生活》这样一部伟大且无言的警示录。

就在前几天,一个教徒朋友邀我去衡山路的国际礼拜堂参加青年活动。

活动内容很简单,大家一起唱赞美诗、诵读《圣经》章节,还有就是祷告。

严格地来讲,我是一个多(兼)神论者,既相信宇宙间更高智慧的存在,又不愿偏听一隅。

但无论宗教立场如何,在赞美诗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已经不由自主地滑落。

我想起这位教徒朋友之前跟我说的,他每天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赞美”,而且越赞美越心生欢喜。

没错,无论每一个人心中所信所托为谁,每一天里若是更多的反忖自省、感恩所得,心里最终留下的怎能不是对大自然、对真善美、对生命力的赞美?

我想,这也是以上两位用影像艺术来布道的艺术家在警示完失衡生活后对人类最深的祝福吧。

视频: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深度影评 | 《天地玄黄》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