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难 忘 石 门 - 明代毛恺(毛尚书)的任高官之时为了礼让邻居造房

难 忘 石 门
文/周光星(浙江)

屈指算来,调离石门已有三十个年头了。想当初年轻时很幸运地分配在江山县石门镇中心学校上班,当一名小学老师。那时的小学设在毛氏祠堂,祠堂里古朴古香的建筑风格,让我好生喜欢,顿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好感。
于是,一有空时,便寻古迹访典故。石门镇的江郎山,我对他早神往已久。为了弄清楚江郎山的历史文化,我竟然先后跑了十多趟。江郎山的神话传说,江郎书院祝枝山的办学故事,历史上所有到过江郎山的文人遗迹,我都像寻到珍宝一样藏在心间。
石门这个地方的历史典故真的像一个藏宝楼,明代毛恺(毛尚书)的任高官之时为了礼让邻居造房,特地写家书回去劝说退回三尺的高风亮节。大明朝御史赵堂,以刚直不阿之气节,留下了大明官场上的极好口碑。研究中国历史的大师毛子水先生,家人为小事与邻里打架输了,写信要他借用官方势力压对方一头。结果收到的竟是要家人好言抚慰对方,人家没钱给以周济,没粮给以援助。那一个个动人故事在我心灵深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石门地方的婺剧在当年,那是很有名气的。我这个对戏剧从来都不感兴趣的门外汉,看了一回石门人演的婺剧,竟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有一回趁石门墟日偷着出来购物,在大街上遇到一位专门出卖书画手艺的长者,他的人物水墨画真的有些水平。特别是他专程拓下的近代大文豪胡适先生的遗迹“清漾祖宅”四个大字,力透纸背,苍劲有力,让我看了顿生敬意。细一交谈,知对方叫毛永国,是一名解放前的老地下党员,曾任过江山解放初期的第一任公安局长。后来,毛永国先生平反后,为我们江山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石门的文化底蕴一日日地在影响着我,一天天地潜移墨化,让我终于拿笔来书写石门人的凯歌。记得我的第一篇散文处女作就出自这里,题目叫《石大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但后来对我文学的喜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一年,石门镇文化站办了个文艺创作培训班,那去的人够多的,足足有上百之众。上课的老师姓查,对我们这些文艺青年极其爱护,课毕时提出我们如果有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可当场给他予以指点。那时,我的手头上刚好有一篇微型报告文学,是写一位创业家故事的。他看后,觉得不错,马上建议我给送到文化馆《仙霞》发表。这是我第一次发表在报纸以外的文学专刊的作品。后来,我的文学作品渐渐在浙江日报、浙江文化报、浙江教育报发表,近几年来又出版了几部科幻小说,成为一位名实相符的业余作家。

前几日,应友人之邀再次去了石门。哟,三十年间,地方的变化极大,与我原先的印象大不相同。新街确实是像个新街了,宽宽的街道井然有条。老街与新街衔接得那样自然协调。临近毛氏祠堂时,一座醒目的王氏宗祠进入了我的眼帘。我记得,这里曾是江山一代名医王介文先生的住宅,因为他的孙子曾与我是同班同学。进到里面一看,果然不同凡响。乡民们为了恢复古老的王氏宗祠,捐钱的,捐物的,大有其人。其中一个名叫王裕根的,是已故名医王介文先生的长子,又是退休工程师,他好大气,不仅参与捐了一笔不小的钱,而且主动捐出自己的祖宅让乡亲们有个休憩之所。他的行为,与大门两边一对石刻对联“两晋名贤 三槐后裔”相对应。
故地回游,忍不住要去看一看我原先的学校,在这工作八年的地方,在这收获不小的居所。可惜的是,大门上重重的铁链上外加了一把大锁,只能从外面看到那个毛氏宗祠,仍是保存得那样原汁原味。
这就是石门,古文化印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难 忘 石 门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