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摇橹始知难——刘采春和她的诗

虽然告别薛涛已有十余年了,但元稹还是隐约牵挂、思念着她。长庆三年(823年),当元稹由京城而到地方担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时,他甚至动过从成都把薛涛接到浙江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却在不久之后便被他打消了。这个风流多情的诗人在他已过不惑之年后碰到了一个美艳的女子,而那个女子则以她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吸引了他,她的名字,叫刘采春。

刘采春是跟着她的大伯子周季南和丈夫周季崇到来的,此前,他们在淮甸。也就是现在江苏淮安、淮阴一带。所以,关于刘采春的籍贯就有了两种说法,一种说她就是淮甸人,另一种说她是越州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人。如果属于后者,那么,他们应该是到淮甸演出后又返回故乡的。

是的,他们应该时常出去表演,借此来谋生,来发展,他们表演的,就是参军戏。

参军戏是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据说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因为一个参军官员贪污,石勒就让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边来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叫参军,因为是被讽刺的对象,所以显得比较愚笨迟钝;戏弄的叫苍鹘,比较机敏伶俐。参军戏发展到了唐代,还在科白、动作之外加进了歌唱及管弦伴奏。这种戏在唐代很是流行,玄宗朝的黄旛绰就以表演参军戏著名,而晚唐李商隐在他的《骄儿》诗中更是说“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连儿童都模仿戏中的角色,可见它的普及。

在周季南和周季崇演出的时候,刘采春很可能担当的是歌唱这个角度,她的歌声极为美妙,有响遏行云、穿云裂石的特色,往往带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感受,就相当于今天技艺高超的女高音了。而且她像薛涛一样会写诗,关键她的容貌更是远远地超过了薛涛。见到这个色艺俱佳的女子,元稹很快就把薛涛置之脑后了。

元稹曾经赠诗给薛涛,这个时候,他又赠诗给刘采春了。从元稹的诗中,我们大体也可以推测出刘采春的形象和神韵: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娟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诗能唱望夫歌。

这首诗是说,刘采春化妆后极为美丽,尤其她的双眉画得很是别致,她头上裹着常州生产的轻纱,裹得很用心,很细致。她的面部皮肤就像笏板一样光滑晶润,她走路的姿态是那样舒缓优雅,就像踩在水面上而漾起了微波,这就有点曹植“凌波微步”的味道。她的语言很文雅,说话的时候风流的情态表露无遗;她的举止因为有所徘徊而显得那样秀丽而柔美。而她最让人着恼、最让人忧伤的,则是唱的《望夫歌》。

从元稹的描写中,我们基本能看出刘采春的形象:她美丽动人,装扮秀媚,皮肤白晰,步态娴雅,言辞风流,举止温柔。而这样的细腻刻画,料来应该来自与元稹比较亲近的接触,不然,一个成年男性不大可能那样仔细地看她化妆装束,也不大可能如此怔怔地盯着她的走路、说话、行动不放。最后的这一联,属于典型的正话反说。明明说喜欢她唱《望夫歌》,却从反面来说,说刘采春唱的歌“恼人”,让人“肠断”,这是喜爱到极处的表现。

刘采春唱的《望夫歌》,就是啰唝曲,这类歌曲,大多表达的是盼望远行之人回来的内容。从这里就产生了一种争议,有人认为刘采春唱的,就是她自己作词的歌;有的人比如《云溪友议》的作者范摅和后世的诸多研究者就认为,刘采春唱的,是当时的才子写的。而《全唐诗》中,则直接把六首《啰唝曲》的作者就确定为刘采春。对于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据记载,刘采春唱的有一百二十首曲子,其他的是当时的才子们写的,而这六首则是她完成的;或者就依范摅所说,所有的歌词都是当时的才子们写的,但刘采春在演唱的时候,为了自己演出的需要,很可能加以了修改或者再创作。

六首诗如下: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舡。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昨夜北风寒,牵舡浦里安。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第一首诗极佳,很是被人称许。它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闺中少妇,她不直接责怪丈夫的远离,也不怪罪使丈夫离去的其他因素,而偏偏迁怒于“秦淮水”“江上船”,因为是水和船把丈夫带走了。这显得很牵强,很无理,可恰恰是这一点,既让人看到了女子恼怒的神态,又能看出她对丈夫的强烈思念,“不喜”“生憎”,态度非常鲜明,又流露出那么一点娇憨与顽皮,让人分明感觉到,想念是极为想念的,哪怕丈夫离开一年又一年了,但她并不悲观,还是对生活充满希望。

而第三首则就充满浓烈的幽怨之情了。“莫作商人妇”,“莫作”两字,看似是在警告别人,实则在表达自己深深的懊悔之情,作为商人的妻子,不缺钱,用的不是荆钗而是“金钗”,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哪怕把金钗插在秀发上也无人欣赏,无人怜爱,好好的金钗,却只能拿来占卜丈夫的归期,这里面还隐含着一层意思:根本无心打扮,就像《诗经》中所说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每天早晨都跑到江边去望,希望看到丈夫的归船,却每每“错认”。这中间,有着焦灼,有着懊丧,有着失望,而最终,就是深深的怨恨了。温庭筠词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句子,柳永词中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句子,这些大文人的作品,却都比不上这个“错”字。

第五首令人不忍卒读。“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这是在感叹时光飞逝,红颜易老,但倘若你仔细想,这么平常的两句却道出了无尽的辛酸和无奈:今天的你还是昨天的你吗?不是,因为你又老了一天;今年的你还是去年的你吗?不是,因为你又老了一年。时间就是这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的,可如果你在孤独中直面这种流逝,伤感也就是难免的了。作为一个怨妇,她没有去考虑生命的短暂,而更为关切她的情感的着落。《左传》中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黄河还有清澈的那一天,可两人的相聚却是遥遥无期。这中间,蕴含着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悲哀。

刘采春唱的这些诗有这么几个共同之处:

从内容上看,它们都属于闺怨诗,表达的是女子对经商的丈夫的思念,这种思念真挚而绵厚,伤感而悠长。唐代经济发达,商人众多,而当时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怨妇,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刘采春的这些歌,反映了当时众多相同遭际下的女性的共通心理,《云溪友议》说听到这些曲子的妇人没有不哭泣流泪的,可见它的深入人心,也可见刘采春的影响之大。

从诗歌的形式上看,这些歌词明显具有民歌的特色,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饰雕琢,如同雨落梧桐,雀鸣山谷,有着自然浑成的特点。唐代绝句中能与之相比的,也就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等不多几首。

元稹在浙东待了七年多,有一次,他喝醉后,在东武亭题了一首诗:

役役闲人事,纷纷碎簿书。

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

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

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

侍郎卢简求开他的玩笑说:“您不留恋鲈鱼,那在留恋谁呢?”卢简求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元稹在留恋刘采春。但刘采春毕竟是有丈夫的人,他们的绯闻虽然流传很广,但这段感情,注定是无疾而终。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摇橹始知难——刘采春和她的诗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