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纳博科夫 短篇小说《声音》读后感 - 这情圣好像是个渣男?

【阅后即感】这情圣好像是个渣男?——声音

原创 Knight everynight任意说

还是纳博科夫的小说,在风格文笔与时代背景上的相同点便不再赘述了。初看“声音”这篇小说的标题时,便开始思索这声音源自何处,是从他处听入耳来的,还是要将心声浑吐出去的?小说通篇读下来,大致能明白这“声音”所指的便是,用听来的各种外物之声来激荡出内心的无尽回响。二者表里虽然不一,但也是殊途同归的表达。

“我意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包含了不同声音的相同颗粒相互作用而成的,如树木,水,你……一切都是统一的,相等的,神圣的。”这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描述,在此之前还有窗外的雨水与室内的钢琴共谱的“康乃馨带露的清香”,尔后又会出现“像你的声音不那么响亮一样”的爱的沉默。

故事中的“我”,是个内心丰富又肆意飘荡的自在魂灵;是会注视着墙上一幅装裱好的《安娜·卡列尼娜》的选段,却毫不在意自己和有夫之妇正在交往的“情圣”;还是个“真该这样问他”却没有这样做的帕尔·帕里奇的朋友。很多时候,我都会欣羡那些情商高超的人,那些既能察言观色人们的举手投足、看穿他们的本质真谛,又可以适时得体因人而异地高谈阔论或者沉默寡言。文中的“我”便给了我这样的印象,在不会因冒失地无礼而冒犯别人的同时也可以做到无视那些或能牵绊住他的情感波动。就比如“我”在第一时间便注意到了帕尔·帕里奇发红的眼睛,却尽量不去看他;在得知“她”要和丈夫摊牌要和他马上离婚然后和“我”要如何之前,便用沉默打断了她的话。

情商高的人真可怕。前一秒还在“用我全部的心灵直接看着你”,紧跟着的刹那后便打定了心意“不论你怎么呼唤我,我就是不回返”。纳博科夫所写的,真的是距今七、八十年前的人么?怎么看都像是在描绘当下世界中的女女男男啊!还是说,太阳底下真的无新事,不论百年也好千年也罢,人心从来不古,所谓情圣,切开了都只是渣男而已。刚刚告别了一段恋情的“我”,又遇到了那个偶然见过的绿色围巾女孩,便开始盘算着,“我也许不久就会和她熟起来”。

让我再想想,这“声音”究竟是什么。或许,对于“我”而言,一切的声音不过是食粮,用收集而来的散落在耳际的声音荡起自我心声的涟漪,而“她”与绿色围巾女孩也不过是为了敲响沉寂灵魂的鼓槌而已。“我”需要的是不灭不息的永恒声浪,“我”热爱的是名为“你”的我自己的魂灵,“我”是我自己的情圣追求的是心魂之音而不是鼓或者鼓槌。

“那一天是我最走运的一天。”不,于这样渣男的情圣而言,每一天都可以是更走运的一天。直到,他找到了另一个不属于他自己的声音,那将是他最糟糕的一天。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纳博科夫 短篇小说《声音》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