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没有绿水青山,怎得金山银山】

原文标题:《最大的失望莫过于希望的破灭》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电影《愤怒的葡萄》壁纸

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了解了《愤怒的葡萄》作者,斯坦贝克的生平和本书创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经济萧条和生态危机,大批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西部谋生。

在这种大背景下,斯坦贝克以自己切身的生活经历,描写了经济危机期间广大农民的苦难和斗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愤怒的葡萄》,领略贫苦农民汤姆·乔德一家人虽历经苦难,依然保持善良,从不放弃希望的乐观精神。

六月的俄克拉何马,在酷烈的阳光照射下,稚嫩的玉米叶子,每片都斜倒下去,路边的野草也蔫蔫的。稀薄的空气下,天色灰白;大地一天比一天灰白。

尘沙弥漫在空气中,所起的作用比雾还大。

早上尘沙像雾一样笼罩,太阳红得像鲜血一样。

一辆两旁写着“俄克拉何马城运输公司”的红色新汽车,停在路旁一家小酒铺门前。一个男人向汽车走来,看了一眼挡风玻璃上“不准搭车”的字条。

这个男人叫汤姆·乔德,他穿着廉价又崭新的衣服,眼睛深褐色,颧骨高阔,看上去不到三十岁,一道道皱纹顺着脸颊,在嘴边弯成弧形。他的一双手很结实,虎口和手掌上都有老茧。

本想继续顺着大路走下去的乔德,在背着酒铺一边的踏板上坐了下来。当货车司机吃着口香糖,从酒铺走出来,回到大货车时。

汤姆走了过来,隔着车窗对货车司机说:“能让我搭一段车吗,先生?”

司机往酒店那边望了一下说:“你没看见挡风玻璃上贴的‘不准搭车’的条子吗?”

汤姆说:“当然看见了。可是好人总是好人,尽管有钱的恶人让他在车上贴了条子,他照样肯帮忙。”

司机慢吞吞的钻进卡车,心里琢磨着汤姆话的内容。

如果当场拒绝,那么他不但不是一个好人,还甘受压迫,因为车上的条子,让他得不到同伴。

如果他让汤姆搭了车,那么他不仅成了好人,也不是有钱人的恶人可以随意摆布的人。

虽然明知道自己中了汤姆的圈套,司机还是同意让汤姆搭车。

上车后,汤姆舒适地靠在座位上蠕动着背部,脱下帽子揩着额头和下巴的汗,说:“谢谢你,伙计,我这两脚跑累了。”

司机问道:“出远门吗?”

汤姆说:“嗯,要不是我这两只脚累了,我倒想走着去的。”

司机好像盘问汤姆一样,继续问:“找工作吧?”

汤姆说:“不,我老爹有块地,四十英亩。他是个分益佃农,我们在那儿已经很久了。”

司机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路边的田野。

只见,田里的玉米都横倒在地上,上面堆积着尘土。

他仿佛自言自语地说:“四十英亩地的佃农,没有被沙土赶走,也没被拖拉机赶走吗?离家出走的佃农现在越来越多了,一台拖拉机就能撵跑十家。

现在到处都是拖拉机,它闯进来把佃农一个个撵跑,你家老头怎么还顶得住呢?”

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对人类疯狂索取而不计后果的报复。

汤姆自己也没有得到家里的音信,他也不知此刻的家人是否安好。

司机用试探的语气打听汤姆是否要去找一份工作。

但让汤姆心慌的是,眼前的司机可能看出了他是刚从监狱出来的。

他望着司机出神了一会说:“我什么都可以告诉你。我叫汤姆,汤姆·乔德,老头儿就是老汤姆·乔德。”

这让聊天的气氛忽然紧张起来,快下车的时候,汤姆对司机笑着说:“你是个好人。你让我搭了车。真见鬼!我坐过牢。那又怎样!你想知道我为了什么坐牢,是不是?”

司机说:“这不关我的事。我除了开车什么都不管。喂,你瞧。前面那条路你看见了吗?”

汤姆不回答,他心里埋藏着一个大秘密:他曾杀死了一个人,被判了七年。但是因为他在牢里表现良好,所以只坐了四年,就被释放了。

汤姆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司机。

司机看着汤姆若有所思,但他只说自己从来没想打听汤姆的过往,他只负责做好自己的事情。

汤姆下车后笑着对司机说,再会,朋友。你是个好人。

说完汤姆转身上了那条土路。司机在后面看了一会,喊了一声:“祝你好运!”汤姆没有回头,挥了挥手继续向前赶路。

一路上汤姆踉踉跄跄地走着,身后还拖着一片烟尘。在路边一个蒙着尘沙的枯瘦柳树下,他遇到坐在树下唱歌的牧师吉姆· 凯西。

凯西看到走过来的汤姆,盯着他说:“你不就是老汤姆的儿子小汤姆·乔德吗?”

汤姆说:“一点不错。现在回家来了。”

坐到树下休息的凯西,和汤姆聊起从前做牧师的事情。凯西说他现在已经不是牧师了,他再也不传道了。

当更大的灾难降临在人们头上,心中的信仰还能坚持多久呢?

汤姆也坦诚告诉凯西,他已经四年没回家了。

因为在一个舞会上喝醉了酒和人打架,被人捅了一刀,他顺手拿起身边的铁锹打死了对方,被判了七年徒刑,刚被假释出来。

四年没有回家的汤姆,邀请牧师凯西到他家中做客。

他们一起走过弧形的山顶,看见了下面乔德家的田庄。

乔德站住脚,凯西说:“你看那房子,出过什么事了,那儿没人。”两人站在那里,望着那些簇拥在一起的空房子,放眼过去,昔日繁华的家乡,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荒凉。

凯西看到棉花地里走过来一个人,汤姆轻声的问:“你记得缪利吗?”

过来的人走近了,看清凯西和汤姆的脸后说:“啊,好家伙,原来是汤姆·乔德呀,你什么时候放出来的,汤姆?”

汤姆向缪利讲述了自己刑满释放,一路上搭车回家,遭遇到的不顺利的事情,没想到一回家就看见如此荒凉的景象,连忙问缪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环境恶化,农民为了生存搬去了别处,汤姆的家人不见了,等待着他的是空荡荡的房子,和被大片棉花侵蚀了的农田。

当你历经艰险,爬山涉水,终于回到熟悉的地方时,却发现一切早已面目全非了。

缪利告诉汤姆,家人因为沙尘暴天气,庄稼欠收,佃农被银行逼债,被迫离开了,只有他不愿意离开。

老汤姆离开前,拜托他说如果汤姆回来后,请缪利照顾一下汤姆。

缪利还告诉汤姆,他的家人都搬到约翰伯伯家去了,他们在那边靠摘棉花挣钱,准备攒够钱买一辆车,全家人一起搬到西部去。

曾经的大平原因为沙尘暴变成沙尘漫天的荒原,大部分的农田被吹光。

乔德一家和千万农民的“土地梦”破灭了。

无数的人无家可归,流浪他乡。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对沙尘暴的根源做了精辟的评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沙尘暴被说成是‘上帝的行为’,人类则是无辜的牺牲者。

其实,尘暴的部分原因则是由于人类的愚蠢,因为人类摧毁了平原的自然生态。”

那么,重回家乡的汤姆是否可以顺利找到家人呢?在漫天尘土的荒原上,他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文章存档:《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系列文章: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无论那个国家,农民的生活状况都是相似的】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没有绿水青山,怎得金山银山】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住惯了的地方是很难离开的,想惯了的道理也很难丢掉。】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母亲,是一个家,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善良的人 ,让人性在苦难中闪烁着光辉】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世界是美好的/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感受】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精彩点评:

1,在这一章了讲了一个名叫汤姆·乔德的年轻人,因为在一次舞会上喝醉了酒和人打架被人捅了一刀,他顺手拿起身边的铁锹打死了对方,被判了七年徒刑,因表现良好刚被提前三年假释出来。

正是六月天,俄克拉荷马在酷烈的阳光照射下,道路两旁稚嫩的玉米叶子,每片都斜倒下去。稀薄的空气下,尘沙弥漫在空气中,比雾还大。一早太阳红得像血一样,汤姆看到一辆汽车停在小酒铺门前,本想顺着大路走下去的他太累了,就问从酒铺出来的司机:能让我搭一段车吗?得到司机的应许后汤姆就坐上去了。

骄阳似火的六月,田地里的玉米都横倒在地上,上面堆积着尘土,司机问汤姆是否是出去找工作,汤姆说不是的,因为家里还有块四十英亩的土地,自己已经四年没有回家了,他现在最想回家。

汤姆踉踉跄跄地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了牧师凯西,他邀请凯西到他家中做客。他们一起走过山顶,看见了下面乔德家的田庄。昔日繁华的家乡,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荒凉,眼前簇拥在一起的都是空房子,只有一个叫缪利的人家没有搬离,缪利告诉汤姆,你们家人因为沙尘暴天气,庄稼欠收,佃农被银行逼债,被迫都搬到约翰伯伯家去了,他们在那边靠摘棉花挣钱,准备攒够钱买一辆车,全家人一起搬到西部去。

曾经的大平原因为沙尘暴变成了荒原,大部分的农田被吹光,千万农民的“土地梦”破灭,无数的人无家可归,流浪他乡。看到这样的景象,让人悲哀的同时,我们不经要问,是谁破坏了生态环境,让人流离失所?是大自然自己吗?当然不是,是愚蠢的人类肆无忌惮地乱开垦造成的啊,是人类摧毁了平原的自然生态环境。

2,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

3,有的时候怕的不是回不去,而是回去之后已经不同,如今在外拼搏想着为以后为家人更好的生活,工作的地方变成第二个家,当回家的时候反而陌生感袭来,只有家人提醒着自己这里是生养自己的地方。(跟书没什么太大的联系,只是看到那句主角看到家里空荡荡,农田也被侵蚀,感觉主角回到家的归属感瞬间就没有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