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当巴尔扎克的老妈该有多么心大】

原文标题:《这绝对是人类史上最折腾的作家,没有之一》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电影《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壁纸

在昨天的共读里,我们介绍了巴尔扎克的两次失败,正是这两次的失利,使得巴尔扎克不得不将理想暂时搁浅,选择和魔鬼合作,写出了许多粗制滥造的作品。

但经过几年的积累,巴尔扎克也确实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他有更多的闲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有选择权力的情况下,他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呢?才能的滥用,长期写些没有营养的作品,又会对他的写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共读,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巴尔扎克二十五岁那年,他突然想去经商,做生意赚的钱可比写书多多了。

日复一日地躲在阁楼里写无聊小说,并不能算个体面行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很辛苦。

起初巴尔扎克是打算和别人投资,印刷字号较小的精装书籍去卖,他只需要出资一千五百法郎,现在的他写一本书就能赚到那么多,就算失败了他也能承担。

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他成为了唯一的老东家,所有的风险都是他自己的。

他不想中途退出,早在他有了做生意的想法时,就想好了成功之后的美妙图景。于是他将所有的积蓄都投资进去了,还向旁人借了一万四千法郎。

可他太急切了,商家便偷偷卖给他一批发黄、有污点的纸张。直到书籍拿到手里,他才发现纸张的问题。

这样的书自然是不好卖的,偏偏巴尔扎克还定价很高。一年的时间,才卖出二十本。而这时,印刷、装订和造纸都还没付钱,最后他只得将书便宜处理掉。

经过此次的失败之后,巴尔扎克并不气馁,他决定再赌一把,准能把损失补回。

他痛定思痛,觉得上次的问题在于做的生意太小了,如果把写作、选书、印刷和出版全部包揽,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这一次他决定开一个印刷厂。

巴尔扎克此刻不过才二十六岁,印刷技术与经验、产房、机器、营业执照、资金和工人,他一个也没有。

看起来办厂之路困难重重,但这些问题都被他巧妙地解决了,印刷厂最后还是建成了,大概是上天都在帮他吧。

他对印刷厂的运营十分用心,这个时期,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新事业上。

也许是经验不足的原因,开办之后一直没有什么订单。渐渐地他坐不住了,想方设法去各个地方贷款借钱。

就在印刷厂濒临倒闭时,巴尔扎克还是不甘承认失败,又开了一家印字馆;而当印字馆准备关门时,他又打算加上一个铅字铸造厂使它起死回生。

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几年下来,巴尔扎克欠下了一屁股债。

经商三年,近十万法郎的债务缠身。他欠下的钱就好像是西西弗斯手中的岩石,他每次奋力推滚石上山,却在到达山顶之时滚落山脚。

更讽刺的是,每次他的事业被别人接手之后,就立马发财了,就好像是老天在跟他开玩笑一样。

他似乎离早年的理想,越来越远了,而这时候的他已经二十九岁了。

正所谓诗人不幸诗家兴,这句话放在巴尔扎克身上也是适用的。

十年的艰苦奋斗给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成为一名作家。

他再次拾起笔,真实地描摹自己的时代和境遇。

这一次,他决定在下一本著作上写下真实的姓名,同时积极地向著名的杂志投稿,以争取更多的稿费。

于是他又开始了极端工作模式,整日待在书桌前,只为写作这一件事献身。

现在的他已经写过多部作品,练就了老练的笔法,又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很快,他就写出了第一本书《最后的朱安党人》。

这一次他并没有很快地将稿子交出,而是反复地修改,直到自己非常满意为止。交付排版之后,出版社时不时还会收到他重新修改了无数处的稿件。

他之所以有如此认真的态度,是因为他决心让巴尔扎克这个名字不朽。

《朱安党人》的出版,让巴尔扎克获得了一定的声名,但离伟大作家还差很远。

他在场面的描写和细节的展开上极为成熟,可由于政治背景的缺乏,导致很多地方都点失真。再加上巴尔扎克长期写流行小说,形成了滔滔不绝、油嘴滑舌的文风。

尽管他再怎么努力,多少还是带着些往日的痕迹。

不过这只是第一本,巴尔扎克紧接着又写出了第二本、第三本小说。

两三年之后,他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让名字有一点价值了——他成为了欧洲最有名望的作家之一,经济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盛名之下的他,预感到成为伟大作家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不甘心一辈子就待在书桌前痛苦地码字,渴望有奇迹发生让自己能赚一大笔钱。

但现在他已经有一定的积蓄了,自然要边享乐、边赚钱,于是他在家里请了三个仆人,出门坐镶金马车 。

但要怎么赚钱呢,那就是娶个富婆。这样就能轻松获得大笔财产,他经常写信让母亲和妹妹给自己找个富裕的寡妇。

除了金钱之外,他还想要爱情。当时,有许多年轻女性会给自己喜欢的作家写信,巴尔扎克就从中找有钱的、三十多岁的寡妇,给她们回信求爱。

但巴扎尔克除了名声之外,什么也没有,他长相丑陋、经济穷困,见过他的女性基本上都表示不愿与他结婚。

当然也有一些女性对他假以辞色,一部分是五十多岁的女人,她们爱惜巴尔扎克的才华。

但她们只愿意做他的情人,并不想结婚。其中虽然有一部分符合巴尔扎克的标准,但这些女人不过是贪图他的声名,玩弄感情罢了。

几年下来,巴尔扎克因为追求女人,东奔西走,花钱无度,欠下了一大笔钱。

这下子,他只能求助于母亲,帮他偿还一部分的债务。

昔日巴黎的著名作家,现在就像个败家子,灰溜溜地跑回家,重新开始码字还钱,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

经过这一次的失败,巴尔扎克会放弃这个找富婆结婚的梦想么?他想要的爱情最终能如愿以偿吗?


文章存档:《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系列文章: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一切回到原点,甚至,更糟】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伟大于他的写作天才,平凡于他的世俗生活】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好像保罗.高更,为自己喜欢的,义无反顾】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现实与理想是悲伤的,它们中间布满了残酷和打击】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当巴尔扎克的老妈该有多么心大】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巴尔扎克失败的可爱,成功的无耐。有三月的春光,看不到四月的挑花。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为了追求生活,志向,动力,在巴尔扎克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 《人间喜剧》中有几本是巴尔扎克在几天内写就的



精彩点评:

1,都说再不折腾就老了,我觉得此话很对,巴尔扎克通过不断的折腾,终于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才华还是在写作上,作为后人的我们才得以看到巴尔扎克那么多伟大的作品。

是的,年轻的时候两样东西很重要,第一要折腾,第二要脸皮厚。年轻人最大的迷失是什么?是没有意识到你可以为梦想去折腾。不为梦想行动的人,空有一个年轻人的身体,却没有年轻人的灵魂。折腾,才不辜负生命给予你的上场机会。

2,解读:茨威格《巴尔扎克传》第四章,描述二十五巴尔扎克,想去经商屡遭失败的经历,让他苦心运营的事业,欠下近十万法朗的债务。已经二十九岁的他,在十年艰苦奋斗中,给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再次提起笔真实地描摹自己的时代和境遇。很快写出《最后的朱安党人》出版后为他获得名声,接着他又写出第二、第三本,凭着他的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欧洲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但他又想获得爱情娶个富婆赚更多的钱,可他除了名声,长相丑陋,没有女性愿与他结婚,他也因为追求女性花钱无度欠下一大笔钱;昔日的作家,只能灰溜溜地跑回家,重新码字还钱,经过这一次爱情的失败,让我们看到他的欲望太多,太能折腾,真为他感到担心;那么他会放弃找富婆结婚的梦想吗?期待明天分享

3,人世间,原生家庭的生活不是美好的,通过努力我们的生活也没有那么糟糕。这种成长过程,造就了人类史上最折腾的作家。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巴尔扎克传》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