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襄阳 ——回到武侯祠(三)

襄 阳
——回到武侯祠(三)

文/马富海
襄阳应该也有一座武侯祠。

因为,我们在探究诸葛亮的成长过程时,发现襄阳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

诸葛亮跟随他的叔父诸葛玄躲避山东战乱,前往相对比较平稳的荆州治所襄阳暂住,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因为诸葛玄本人并非历史名人,他的行迹在史书上模糊不清,我们只能在其他人的传记里觅得少许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有一些矛盾之处,从而,使他这一段行踪显得扑朔迷离。

说到诸葛玄,首先得说一说刘表。因为,诸葛玄的行迹,主要是在与刘表相关的记载里显露出来的。

在《三国演义》里,刘表是一个着墨不多的小配角,但在真正的东汉末年的历史上,“八俊”之一的刘表,也是一时之大豪杰。公元184年,刘表被大将军何进派遣,出任荆州刺史。此时的荆州是一个被地方势力控制,不遵守朝廷号令,近乎于独立状态下的蛮荒之地。但刘表几乎是匹马入荆州,联结一部分豪强,凭一席鸿门宴,屠杀数十豪强,一夜而定荆州的。朝廷的军队都无法解决的割据问题,被他一个儒雅书生,不费朝廷一刀一枪,一钱一粟,几句话,一纸文书,就搞定了。纵横辟阖,左右逢源,杀伐决断的手段不可为不高。

公元190年,搞定荆州,把治所迁到襄阳的刘表,派人上报朝廷,汇报这五年的工作成绩,同时,也是向朝廷表忠心。因为这个时候的朝廷主宰,不再是何进,而是恶名昭彰的董卓。而派往都城的使者,就是诸葛玄。

能担任刘表与朝廷之间传声筒的人,一定不是普通人选。他不能是荆州土豪,因为地方土豪与朝廷没有值得信任的人事关系;还必须是刘表的心腹,因为只有心腹才能在新主宰面前尽力牵出一条硬邦邦的关系之线;还必须有外交才干,因为只有这样的能人,才能应对新势力确定后的复杂局面。

功业已成,会不会被卸磨杀驴?主宰已换,能不能搭上线?朝局混乱,能不能把圈走圆?历史证明,诸葛玄是刘表的合格使者,他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了刘表交给他的任务。正是因为此使命的完成,和他以前跟随刘表安定荆州的功劳,他被刘表推荐,被权力人重视,被任命为主政一方的官员——豫章太守。但是,因为时局混乱,朝廷对地方没有实际的控制力,诸葛玄没有能够成功上任。

诸葛玄在离开荆州的时候,就得到他哥哥去世的消息,所以,他在辞别刘表的时候,就请了完成使命后回老家山东的长假。

192年,朝廷正式任命刘表为荆州牧。当然,这是朝廷派专人去荆州宣布的。这是诸葛玄完成使命的另一个证明。而此时,已经回到山东的诸葛玄,正遇曹操征伐陶谦。诸葛玄与曹操没有交集,而他也已经被推荐到豫章做官。就离开老家山东,前去任职。却因为其没有自己的实力,上任途中被其他人顶替,缠斗多日,始终没有获得真正有力的支持,最终只能放弃任职,转而再次去投靠老长官刘表。

来来回回,已经折腾到195年。而此时,出生于181年的诸葛亮已经15岁了。十五岁的少年,正是入学拜师的年纪,他随叔父到襄阳后,拜师名士司马徽学习屠龙术。

诸葛玄是刘表的心腹,又没有儿子,诸葛亮拜荆州名士为师,是很自然的事。但此时的诸葛玄的地位是很尴尬的。他被刘表(另一说袁术,但不太可能)推荐做官,却没有能复制刘表的成功之路。第二次投奔,名声已经受损,先前的职位已经被荆州豪族占据,也不可能恢复,他只能以清客的身份,游走在荆州的名士之间了。

他也许想培养培养声望,等待时机,以图再起。可惜天不假年,197年就生病而死。需要提一下的是,诸葛玄死时,医圣张仲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南阳人医圣张仲景也是荆州名士,曾担任长沙太守一职,只是张仲景一生致力于医学,对做官并不上心,也没有被荆州官场重视。他与这一时期的诸葛玄同病相怜,一样属于荆州的名士中的清客一层。

诸葛玄二次投奔刘表,虽然自己没有得到重用,但他却成功地将诸葛亮带进了荆州的名士圈。使他不仅拜司马徽为师,还得到了黄承彦、庞德公等老一代荆州名士的指点和赏识。

名士阶层,是封建时代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游离于官场和民间之间的中间地带。与官员往来,甚至家族成员就是官员,他们自己也有的是一些官员的幕僚清客,但他们不处理具体的行政事务,无实权,有的还可能还领一份类似薪水的赏金。但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官场中的一员,同时,还被正式的官员排挤。这些人的特点是自以为很有本事,看不起那些当官的,他们更愿意按自己的意向做事,而不愿受被他们看不起的那些官员指使。他们想做官,又未做官,他们偶尔也参与官府的事务,为之出谋划策,但更多的时候,是冷眼旁观。他们被官员重视,但不重用。他们隐居,居住在离官府很远的偏僻之地。看似距离官场很远,但又时时准备着去做官,且与官员保持着往来,以收集政治信息,为时代把脉。总之,他们就像侠士鲁仲连一样保持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

诸葛亮是其中的后起之秀。

公元195–197年,诸葛玄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可能在襄阳住,诸葛玄死后,他可能就离开襄阳了。他叔父尚且得不到刘表再次任用,诸葛亮本人更没有可能被家族势力控制的荆州官场任用了。即便是用,也只能做工作很基础的跑腿小吏。这对名士诸葛亮来说,几乎是在侮辱他,不过是赏他一口饭吃罢了。这还不如以一个世家子弟的身份,做一个隐居山林的名士。

然而,即便是他是荆州的名士之一,他也是一个加入很晚的年轻后辈,所以,在名士圈子内,他也是比较边缘的。而荆州的官场事务,肯定是轮不到他去指点的。官场人员中,也没人有可能成为他依靠的。虽然他也称呼蔡瑁为舅舅,称呼刘表为姨夫,但真要这些人言听计从,倍受赏识,只能是痴心妄想。——-他叔父诸葛玄是刘表的连襟,尚且被搁置不理,作为侄儿的诸葛亮就更不用想了。所以,在诸葛玄死后的那十年,诸葛亮一定是非常努力的十年,他一定会选在一个远离荆州政治中心襄阳的地方,潜心学习。但他一定会每隔一些时日,再跑去见一见那些隐居山林里的荆州名士,与之切磋一下本事。襄阳,他不会去,那是他的失望之地。但襄阳所在荆州地面,他还是要去的,因为那里有他赖以存在和成长的名士圈子。

所以,襄阳也应该建一个武侯祠。这个武侯祠,与隐居地的南阳武侯祠区别开来,是追忆少年诸葛亮少年时期的拜师学艺,以及交游切磋为主题。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襄阳 ——回到武侯祠(三)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