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尘封的往事

尘封的往事
文/刘亚丽

这次小姑举行的家庭宴会,几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却仍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小姑说,来了河南的远方亲戚,让我和二姐去见见面。

我们来到约好的京跃华酒店,房间已经坐了好多人。除了小姑,还有表姨、表哥、表姐,表弟,以及没有见过面的几位亲戚,其中也有从河南来的远方亲戚。落座后,小姑把未曾见过面的几位亲戚和这位河南远方亲戚一一做了介绍,原来这几位未曾谋面者都是老亲戚。并且还是天水著名学者、清朝进士任其昌的后代。表姨任淑珍也是任其昌家的后代,她是姨奶奶田兆珠的姑娘。当年我姑奶奶和奶奶的姐姐都嫁给了任家。今天从河南来的这位表哥就是姑奶奶的孙子,他也是任家的后代。

席间,表姨给我说起了我天祖父的事,她告诉我,我的天祖父叫刘光祖,并说她家还存有我天祖父的书法作品呢。表姨的丈夫是清末天水进士张庆麟的后代张邦杰,陇上著名书法家张邦彦是表姨夫的堂哥。在听得我云里雾里时,姑姑说抽时间她给我好好讲一讲我们老刘家的故事,不然以后就没人知晓了。由此,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件事。

有一天我休息,我和大姐来到了表姨家,见到了先辈刘光祖书写的的扇面。正反两面各有四位当时天水的才俊题诗,表哥说,这八个人都是给他们张家的先辈张寿臣过寿时的题诗,是清代咸丰年间的。这八大才俊里,其中就有我的天祖父刘光祖。扇面上的题字都是朗润俊秀,精美灵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珍贵传世之宝。

一个假日的午后,小姑提前约好了二姑父姐姐的儿子,天水诗人、学者苏昌龄,他的祖上也是进士。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才知道我的太爷叫刘克谦,他的弟弟叫刘克让,兄弟俩都是秀才,同二姑父的父亲杜焕翠是同年秀才。刘光祖就是太爷的祖父。小姑还跟我说起,原来她们家正厅的黑色长条画案上的印色盒里放着一部家谱,上面写有先辈刘光祖等人的字样。厨房的厨子顶上,放着一顶清朝尖顶的官帽,帽子上还有辫子。小姑说:她小时候,每当饿了,想去厨房拿馍馍吃的时候,一看到厨顶上的那顶官帽,就害怕的望而止步。家里还有一套官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爷爷奶奶每当看到没人时,就会偷偷地关起房门,拿出官服,喷上酒,稍微晾一晾,怕衣服被虫蛀了。那时的家里还有许多精美的线装古籍书,字画、花瓶等。文革时,爷爷奶奶怕惹事,爷爷晚上悄悄地背着好多线装书扔到远处的枯井里,还烧了一部分。小姑说,家里还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黑色牌匾,她们曾经还当床板用过。

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都很纳闷,既然我们是老天水人,为何就没有自己的房子?后来在我们姊妹的追问下,英俊帅气的爸爸说,我们家里的老房子是让一个亲房乘爷爷出差的机会,从奶奶手里把房契骗走,将我们家祖上留下来的一进三院的房子给卖掉了。从此我们家就租住别人的房子,一家人就成了没有房子的无房户。可是自从我们姊妹几个记事起,爸爸从来没有抱怨过亲房曾将我们祖上的房子卖掉了的事。有次无意间同太爷弟弟家的孙中说起这件事时,他还说他问过他父亲,确有此事。还说他们家曾经也见过一顶做工非常讲究的平顶官帽盒,我还开玩笑说:“可能是我爷爷和奶奶当时被他爸爸把房子卖掉后,搬家时把官帽盒遗忘了,他们家正好收拾了。”他说应该是。爸爸还曾给二姐说起,现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地方,曾是他们家的菜园子。三叔也曾说过:“原来天水市大户人家的中堂对联大多是太爷题写的,太爷的书法在天水是很有名气的。”

小姑说:1986年,她已经调入天水秦剧团上班(小姑因从小出类拔萃,小学时就被甘肃省戏曲学校作为尖子生选拔)。去兰州参加汇演时,表姨托小姑捎山药给她孩子的大伯张邦彦。小姑来到兰州张邦彦的家,当张邦彦老师得知小姑父亲的名字叫刘明远时,张邦彦老师非常的激动,他一高兴给姑姑写了两副书法,当时他年事已高,很激动地给姑姑说:“总算找到恩师的后代了,他还说他的书法启蒙老师就是小姑的爷爷,小时候,他常到太爷家玩,太爷就用他写书法的边角料,让我练习写字”。那时候的张邦彦就是受到太爷书法的启蒙,喜欢上了书法。

后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小姑零零碎碎及外面长者及亲友给我讲的有关刘家先辈的故事,并且查找翻阅了好多古籍资料,准备将天祖父的生平事迹作一整理,但供参考的资料少之又少,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老人都害怕惹事,不知不觉间,家里的好多东西,包括家谱都遗失殆尽。但看到小姑关注和期盼家祖往事能够早日详细梳理完善并能世代相传的眼神,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着我,一定要尽我所能帮小姑把祖上让岁月尘封已久的事迹收集整理并逐一完善。无独有偶,一位朋友听说我要找寻天祖父刘光祖的有关资料后,非常热心,他多方打听,一个月后,给了我一个大大地惊喜,找到了我天祖父刘光祖遗失多年的墓志铭,墓志铭的出现,对整理天祖父刘光祖生平事迹提供了足以弥珍的补充资料。冥冥之中,祖上庇佑终于得到了这来之不易的墓志铭拓片,让我帮小姑完成了要把先祖遗风永世传承的夙愿(目前刘家长辈剩的老人也不多了)。就如同小姑所说,刘家是书香门第,爷爷和太爷他们的书法都写得非常好,儒雅之风要世代相传。难怪刘家后代都秉承了先辈的遗风,性格都是豁达大度,耿直善良,而且男的个个都长得英俊,女的个个都是非常漂亮。大姑家的两个孙子从小就长得像两个漂亮的洋娃娃,姊妹俩也是从小学就被省上选拔,一个在省体工大队,一个在海政歌舞团。

听小姑说:以前的家庭谈婚论嫁都讲究门当户对,大姑嫁的是一户祖上做生意的;二姑嫁的是天水市南面杜家坪总绅士杜焕翠的儿子杜纲宗。民国时期,天水有四大总绅士:毛家、杜家、周家等,东、南、西、北四方,各管一方。小姑嫁的是天水市西关的大户尹家的后代尹满堂,姑夫是兰大化学系的高材生,原来天水市双桥的电池化工厂也是尹家的地方。

天祖父《刘光祖墓志铭》整幅拓片仅一字缺损,相较于国家图书馆所藏“此本盖失拓,拓片有硬伤”更为完好。

天祖父刘光祖进士墓志铭拓片,整幅为76cmx76 cm,志盖篆刻“清诰授中宪大夫刘远峰先生墓志铭”;正文从右至左阴刻29行,每行29字,共计763字。由清赐进士出身贵州道御史会宁秦望澜撰文,清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皋兰刘尔炘书丹,清赐进士出身陕西补用道皋兰王世相篆盖。清代秦州刘光祖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明确记载为光绪十二年丙戊科(1886年)第三甲45名进士,然天水重要地方志书却记述甚少。通过对刘光祖墓志铭的梳理考证,初见刘光祖生平、亲友、职官变化等准确史实是地方史料的重要补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清代进士267年间共开进士举112次,取文进士26849人,甘肃籍进士人数为344人。清代天水进士82人,其中文进士59人,武进士23人,尤以清光绪年间为多,刘光祖就是此时的中榜进士。天水自古名人辈出,清代天水秦州进士刘光祖,现存可考书籍仅《甘肃明清进士翰林传略》《天水人文》录“清代教育家刘光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天水市志》《天水县志》有其中榜和卒葬的简略记载,其他史料包括天水重要地方志如《秦城区志》《天水通史》《甘肃人物志》《甘肃历代名人研究》等均无记载,实为憾事。如今《刘光祖墓志铭》拓片的发掘,为研究我的天祖父天水进士刘光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当我获知了先祖刘光祖的详细资料后,对他不慕官位,教书育人,服务乡梓的高尚品德,涌动出一种景仰的情愫。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尘封的往事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