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亨廷顿/21世纪的展望

相关链接

亨廷顿的《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是其代表作之一。亨廷顿把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置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来民主和专制的扭结交替过程中间,对这次他之所谓民主化“第三波”的实质、原因、过程、特征和趋向条分缕析。在书中,亨氏以“民主马基雅维里”自诩,以《君主论》式的洞见,为威权体制下民主派的行为提出五项重要准则,更使本书成为21世纪全球民主化新浪潮中行动的教科书。此书虽成于1991年,却以锐利的分析功力和明晰的观察视角引人入胜,成为分析此次民主化浪潮较为深刻的著作。

作者简介

亨廷顿(1927~2008),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的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主编,美国政治学会会长。著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论文如《文明的冲突》、《后冷战世界的各种范式——假若不是文明还会是什么》等,著作有《政治权力:美国与苏联》、《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等。亨廷顿1993年在《外交》杂志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垒,从此以后就不再是未来世界冲突的主题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在21世纪世界冲突的主题将不再是政治,尤其不再是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冲突,而是文明的冲突。这个观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据该杂志的主编讲,《文明的冲突》在3年内所引起的争论,超过他们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所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鉴于人们对这篇文章的兴趣、误解和争论,亨廷顿似乎需要进一步阐述他所提出的问题,于是于1996年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专著,旨在对《文明的冲突》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

阅读指导

在《宠儿》中,莫里森用动人和精练的笔触描述了关于谋杀自己所爱的人而失去爱的感受以及牺牲者对此的反应,她相信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主宰他生命的地步。小说有很大篇幅是瑟思、丹佛和宠儿的独白,三个人的语气和语体不尽相同。母亲瑟思是在真切地陈述;妹妹丹佛有种病态的语调;“幽灵”则在追忆人鬼之间的状况,她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语言没有连续完整的意义。但对照前后的文体看,就不难发现,作者精心安排了一个内含逻辑的呼应,具有戏剧性的结构,犹如一部完美的协奏曲,各个乐章先后出现,不断地倾听和呻吟都围绕同一个主旋律——黑人的悲和怨。

莫里森的作品以其史诗般的力量、善于倾听的胸襟、充满诗性的描绘,及热情、人性和幽默的笔调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亨廷顿/21世纪的展望

背景介绍

冷战期间,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前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些集团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着冷战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政治。

 

俄罗斯东正教教徒礼拜

东正教文明已成为冷战后世界主要文明之一。

名家点评

美国前国务聊基辛格指出:“亨廷顿是西方最优秀的政治学家之一,他为理解下个世纪全球政治的现实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分析框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冷战结束以来出版的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布热津斯基认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本理性的杰作,思想开阔,想象丰富,发人深省,它将使我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 若是发生下一次世界大战的话,那将是文明之战。
  •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最可靠保障。

经典摘录

名著概要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7个或8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国家间的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升级为更大规模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他还认为,文明间的冲突有两种形式:在地区或微观层面上,冲突发生在分别属于不同文明的临近国家之间,这种冲突在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国家或集团之间特别普遍;在全球或宏观层面上,核心国家的冲突发生在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这些冲突是国际政治的典型问题。在相互竞争中,各核心国家会团结本文明的同伴,争取属于第三种文明的国家的支持,促进对立文明的国家的分裂和背叛,利用各种综合手段达到目的。全书30多万字,包括5部分,下面分别对其主要观点作一简要的介绍。

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亨廷顿认为,冷战后,全球政治已经成为多极和多文明的。冷战后的世界是由7个或8个主要文明构成,即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者不再是一般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的核心国家。

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文中指出,文明之间的权力均势正在变更。西方文明正在衰落,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中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日益缩小;相反,亚洲文明却在发展壮大它们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伊斯兰文明的人口正在激增,打破了穆斯林国家与其邻国的平衡关系。在21世纪初期,人类将经历非西方权力与文化的复兴,经历非西方文明内部相互之间以及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

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亨廷顿认为受现代化的驱使,全球的政治正沿着文明界线进行重组。具有相似文化的国家和人民正在聚合,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和人民正在分离。由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界定的联盟正在逐步让位于由文化和文明界定的联盟。文化社会正在取代冷战集团。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因此,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

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这是全书的核心。首先指出了文明是人类的终极部落,文明的冲突就是全球规模的部落冲突。文明的冲突一般有两种形式,在地区或微观层次上,不同文明的邻国或一国内不同文明的集团之间的断层线冲突;在全球或宏观层次上,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心冲突。其次,亨廷顿认为断层线战争具有相对持久、时断时续、暴力水平高、意识形态混乱、难以通过协商解决等特点。再次,亨廷顿从历史学、人口学和政治学角度分析了断层线战争爆发的原因。最后,亨廷顿指出,由于断层线战争是间断性的,只能暂时性地休止断层线冲突。休止断层线战争,阻止它们升级为全球战争,主要依靠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的利益和行动。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亨廷顿/21世纪的展望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