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课堂慢下来之后:见证真实学习的发生

课堂慢下来之后:见证真实学习的发生

原创 张倩倩 蝶解语

带着昨日备课教研时的疑惑和期待走进了丛老师今天的课堂。来观课的老师果然非常多,有的小组旁甚至做了三四位老师。“平均一个学生一个老师了!不知道学生们会不会被这阵势吓到呢。”我和一位老师在落座时交流着。
本周我在四(1)班观察的小组是野葡萄小组,转换教室后,我仍在白毅轩旁边坐下,小组成员及座位分布如下:

1st

“你们是几班的学生啊?你们的老师是谁?”
“我也知道韩老师,我和韩老师是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了,所以我从韩老师的文章当中读到了你们的故事,你们每个孩子的名字。昨天我也听到你们读了《西门豹治邺》。”上课伊始,丛老师用简单的对话和介绍拉近了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此时小组成员1号坐姿端坐,目光齐齐地看向老师。
紧接着,没有复杂的导入,丛老师开始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这时白毅轩小声说:“这是一个不喜欢用PPT的老师。”这显然让他觉得与众不同,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板书完毕,丛老师直接提问:“通过初读,你们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想,这第一个问题可就不太简单。起码应该不是一个学生可以脱口而出的问题。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建立在学生熟悉故事且进一步思考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但现在我想,老师提这个问题也并不是要得到什么正确答案,只是请学生分享他们初读完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所以不太存在难不难的问题,反而关注了学生的体会和想法。)没想到全班别的同学还没动静时,5秒之内,白毅轩就十分积极果断地举起了手:“是一个讲道理、善良的人。”
“关心老百姓的人”,另外一名女生补充。
“那他是做什么的?”老师继续发问,此时课堂出现了十几秒的停顿。
“除此之外他是什么职务?”老师继续引导。
“到地方的官员。”学生王仪彤小声回答说。
“是哪里的官员?”
“邺县。”学生齐答。
“他来到邺县这个地方,做了几件事?”
“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摸清底细。第二件事是为民除害。第三件事是兴修水利。”一位男生回答。
“他都用四个字词语说的。同意吗?词语有不一样的吗?比如说第一件事。”
于是同学们继续回答:
“调查民情。”
“发现问题。”
“破除迷信,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写的是处罚恶人。”
由于早读韩老师已经带着学生简单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所以学生相对容易地直接回答出了正确又简洁的答案,下面的学生们也都纷纷说同意。但是丛老师此时并没有止步于“正确答案“,而是继续问学生有没有不一样的用词,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说出自己的思考。听课时我觉得很惊喜,心想这才是真正关注学生的表达和话语权。
老师非常重视多元思考和回答,而不是为了得到标准答案去问。她没有因为出现了正确答案就结束了提问,而是给了其他学生更多的机会。我曾问过韩老师,如何在讲学习单时摆脱“对题、对答案”的痕迹,我想听到这里时我有了一些新的收获的思考:不要为了答案而去问,答案本身有时不是最重要的,学生去思考、动脑,用自己的话回答自己的想法可能更重要。就像这个问题的最后,丛老师也没有说哪个正确哪个错误或者哪个词更好,而是板书记录了学生们的回答。

2nd

随后进入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复述课文内容。
“大意都差不多,我们用四个字就能概括三件事,能不能把每一件事,尤其是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自己用简单的话讲一讲?现在大家打开书试着自己说一说。”期间老师提示:“让大家听清楚他是如何调查民情,调查的结果是怎样,他是如何为民除害,结果又是怎样的?。”
由于上这节课前10分钟韩老师已经简单讲过了课文两件事的复述,我想这对于学生们来说应该是个简单的内容。可刚开始并没有学生举手发言,这令我有点意外,是因为这么多老师在学生们紧张了么?此时我向白毅轩和崔铎曦确认:“你们已经学习过了,知道怎么说了对么?”他们两个点了点头,我鼓励他们可以发言试试。崔铎曦比较犹豫,手举举放放。白毅轩则信心满满地举起了手。他回答前,老师提出了倾听的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我们评价一下他讲得怎么样。”
白毅轩发言:“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管理邺县。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那里土地荒芜,人烟稀少,他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是怎么回事。西门豹通过老大爷对这里的……解释,他就……知道了漳河每年都要娶一个漂亮的媳妇,每年都要给他送去一个漂亮的女孩儿。”省略号处是他卡壳的地方,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这是我给了他一点点的提示:“知道了……”。
白毅轩一直是一个大胆举手的学生,但时常没有完全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所以容易出现思路中断或者发言不完整的情况,比如这次就没有回答出故事的结果。但是他敢于发言的勇气和积极性还是非常棒的。
老师请学生评价他前面介绍西门豹到哪里去当官的部分要不要介绍以及原因。
学生:“要,因为要知道时间和地点。”“
师:“后面老大爷说了那么多的话,他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你们听清楚了吗?他怎么说的?”
崔铎曦:“他说通过与老大爷的对话,知道了河神每年都要娶一个漂亮的女孩儿。”
老师:“你们再看,老大爷告诉他好多话,西门豹想知道什么事?他最后知道了没有?仔细地读第一件事。他到底知道了什么?拣最主要的说。”
学生回答他想知道为什么这里土地荒芜人烟稀少。
老师接着让学生再练习复述第一件事。
这次我提议让没有听过韩老师讲如何复述的两个女生试着说一说。老师也提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程翊开始复述,基本是读课文的状态,包括对话,叙述非常冗杂。期间白毅轩不断提醒她:没有对话。
这说明白毅轩之前认真聆听了韩老师的课,并记住了复述的要求,还能够指出同学的错误,值得表扬。而程翊则没有达到简要复述的要求,这不仅跟她没有听韩老师的可以有关,也反映出她在今天这堂课上的倾听和消化吸收的能力和速度是比较差的,直至交流时间结束她还没说完内容。
老师继续提问:“刚才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涉及到了几个人?”
学生:“老大爷和西门豹。”
老师:“故事当中又牵扯出什么人?”
学生:“牵扯出了巫婆和官绅。”
老师:“在复述故事时,这些人物是要出现的。现在谁来简单地讲一讲?不看书。”
课堂陷入沉默,没有学生举手。老师鼓励学生们:“试一试。敢讲吗?谁给大家带个头。”
张禹禾:“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到邺县管理,那里人烟稀少,西门豹找来老大爷问为什么,通过老大爷的回答,西门豹知道了是因为河神每年要娶一个新娘,要是不给他送过去的话,漳河就要发大水。”
老师引导张禹禾继续回答:“巫婆和官绅哪里去了?河神要娶姑娘,还是谁要给河神娶姑娘?”
林盈浩:“我想给她做补充,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这里说办喜事巫婆和官绅要收好好几百万,办喜事用二三十万,剩下来的钱就被官绅和巫婆分了。这说明巫婆和官绅贪钱,很黑。”
老师:“也就是说,巫婆和官绅利用给官绅娶媳妇这件事干什么?”
林盈浩:“骗钱害人。还有就是有钱的人花点钱就算了,没钱的人就逃到外地去了,因为怕他家姑娘被带走,自己没有依靠。呆在这里没钱的只有眼睁睁看着她们被拉走了。所以这里的人会越来越少,田地没有人管,也会越来越荒芜。”这是一段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的发言,补充得非常关键,直接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林盈浩在班里也一直是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的学生。
老师:“他补充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娶媳妇这件事中谁得利了呢?”
学生们:“巫婆和河神。”
老师:“我们都知道了,西门豹当然也知道了对吗?”
“第一件事就可以这样讲。那么第二件事,为民除害这件事,你怎么简单地讲呢?你再练一遍,我们再请学生来讲。”
这时我提示已经听讲过的崔铎曦先发言,他有些茫然。我再问白毅轩,他直接说不记得了。此时白毅轩有点跑神,不再看课本。
崔铎曦则尝试着复述:“西门豹说女孩儿不漂亮让巫婆去和河神商量,然后把巫婆扔进了漳河。等了一会儿,见巫婆不回来,又要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又把官绅头子扔进去了。”
见发言停止,我提醒:“其他人的反应呢?”
“其他官绅都吓得面如土色。”
“还涉及到了哪些人?”
“新娘。”
“还有谁?
“官绅。”
“还有谁?旁观者是谁?”
“老百姓。”

时间到,老师开始提问:“第二件事涉及到什么人?什么事?过程怎么样?结果怎么样?把它讲清楚。“
吴刘备:“到了河神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带着几个卫士到了漳河边上,西门豹对巫婆说把新娘领过来,西门豹又以新娘不漂亮要再挑新娘为借口将巫婆丢进了漳河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以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为借口,又将官绅丢进了漳河里。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以他们怎么还不回来为借口,想让将官绅们丢进漳河里。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起求饶,西门豹只好原谅了他们。最后老百姓们都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害人的。”
老师:“你们注意听,他一直用一个词是——以……为借口做什么事。把这件事讲得特别清楚,特别好,谁还想讲讲?”
林盈浩:“到了河神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姑娘不漂亮为借口把巫婆投进了漳河。其实当他把……”
这时老师提示:“不要解释,是简单复述。”“其实西门豹已经知道了他们是骗钱害人的,所以想把官绅们也都投进漳河水里去,不让他们再干坏事。过了好久,官绅和巫婆都没回来,官绅被吓得面如土色,跪地求饶,他们知道其实没有什么河神,只是为了骗钱。最后老百姓们也都知道了官绅和巫婆骗钱害人的。官绅和巫婆都收到了惩罚,百姓也就安居乐业了。”
老师:“你比文章讲得还要丰富,可是我们的要求是简要复述。现在我们跟着这个思路小点声再说一遍。到了河神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也来了,他借口——”,学生们接着说起来。小组内崔铎曦声音最大,最认真。
老师小结:“我们从这开始,刚刚开始学习复述。简要的复述就是抓住主要的人,主要的事,给大家讲清楚,就可以了。“
到这里,关于“复述”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我注意了一下时间,此时是九点四十七分,课堂过去了二十七分钟。

关于这一环节的学习我有一些思考和感受。首先,丛老师的课是非常朴实无华的。老师没有高亢激昂的语调,也没有华丽的导入,就是简单直接切入课文中的问题。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是闹腾的,反而大多数时候都很安静,因为学生在安静读书、思考、小声陈述。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语调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尝试、交流。这和我以往看到的名家讲课、精品公开课有非常大的不同。老师并没有刻意表现任何“亮点”、“闪光点”,而是始终密切关注学生。这同时反映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师敢于让课堂慢下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当课堂出现沉默、五人举手发言的时候,老师丝毫没有着急,更没有逼迫学生快速说出答案,而是等待,鼓励,再鼓励。更关键的是,老师能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顺着学生回答的思路给予有效的指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复述的方法,一步步给学生搭建台阶。
比如问:还涉及了什么人?结果是什么?等等。我在倾听小组交流时也给予了学生们这样的引导,再一步步引导下他们逐渐说出了完整的简要复述。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老师也没有忽视其他学生的发言权,而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有点担心课时的问题,但显然老师更相信学生,也更愿意陪着他们逐步探索。每一次修正学生的复述后,老师都再给时间让学生们说说试试。最后老师口头小结前,也是先让学生们又复述了一遍。
老师不是给学生生硬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经验和记忆。想到我自己的试讲,确实是太过急于求成了,当学生回答不出自己预设的答案时,当学生没有思路课堂出现沉默时,我就慌乱了。急切想要学生快点走向“正路”,说出答案。我需要继续深入思考、满满改进这个问题。
从学生的反应看,看到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显然令他们感到紧张,多数学生今天上课时不敢发言了。另外,“复述”这一学习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即使韩老师讲过一些方法技巧了,尽管丛老师提示要出现涉及的人物,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完成简要复述。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搭建台阶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认为复述的要求、思路、方法在PPT上呈现还是有必要的。丛老师会在引导学生改进发言后说:就是这样复述的,你们再试试。这时认真倾听领会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方法要领。但是对于没有及时跟进的学生可能不能准确明白“就这样”的具体要求。所以我认为方法性的内容可以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们明晰每一个部分学习的要求以及最终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3rd

老师:“西门豹作为一个地方官到了邺县,摸清底细,调查民情,问民除害,兴修顺利,造福一方。和我们想象的好官是一样的,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看本文根据——《史记·滑稽列传》改编,有疑问吗?”
生1:为什么叫滑稽列传。
生2:既然写西门豹是一个好官,为什么要把他列入《滑稽列传》,好官和滑稽有何关系?。
师:滑稽是什么关系?
生2:可笑,好玩儿。
生3:有点儿狡猾。
生4:与众不同。
师:与众不同就叫滑稽吗?与众不同就叫滑稽吗?
程翊:“就像杂技里面的小丑就会做出滑稽的动作,西门豹也会做出滑稽的动作。”
师:你看,我么想到了杂技里的小丑,想到了好玩、好笑。西门豹的故事就在《滑稽列传》里面,《滑稽列传》里面有九个人的故事,都是好玩好笑的故事、有意思的故事。那刚有同学说,西门豹的故事怎么就滑稽了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记载在《史记》上。流传两千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提起这个故事每个人都觉得有意思。现在请你仔细默读第10至15自然段,看看现在的你们能体会到这个故事里面的有意思吗?给同学们十分钟的时间找一找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有意思、滑稽,可以勾画批注。”
老师问有意思没有时白毅轩立刻接话:“没有。”
丛老师从《滑稽列传》引入,给出的挑战性问题是寻找滑稽之处,我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她改变了教研时初定的问题。同时我对这个问题也感到疑惑:滑稽,好玩儿,哪里好玩呢?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大了?可以导向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分析吗?
批注过程中,我询问小组成员老师的要求是什么,他们都说时找到有趣好玩儿的地方。白毅轩进度缓慢,前几分钟都没有动笔。时间快到时我问他觉得哪里好玩,他指出了书上仅画的两个词:扑腾和面如土色。我问为什么,他答:“因为写出了官绅们异常害怕。”
“为什么害怕?”
“怕死,怕西门豹把他们扔到河里。”
“还有吗?”这时龚悦然回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随后进入小组内交流环节:“每个人都要发言,把你的发现将给大家听。统计一下你们一共发现几处有意思、滑稽的事。”
白毅轩先发言: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装个样子,他装成他也很希望河神娶媳妇的样子,所以我觉得他有点滑稽,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白毅轩的发言令我非常欣喜,批注时他没有画出这个地方,也没有在我问时回答,却在交流时有了新的发现。
龚悦然紧接着补充:“他说新娘不漂亮,河神不会喜欢,要选个更漂亮的女孩儿,跟白毅轩说的一样,是为了让巫婆相信。”
崔铎曦:“我想的是为什么西门豹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斩首示众呢?而是把他们都投进漳河淹死呢?”
程翊:“我可以回答。是因为必须要找借口惩治他们,不然别人不会疑惑吗?所以一定要找借口,正好姑娘也泪流满面。虽然姑娘好看,但他硬说姑娘不好看,巫婆就死在河里了。所以后面就一个接一个死了。”
此时我问:“巫婆死之后,他很快就把官绅扔进河里了吗?”
崔铎曦兴奋地说:“等了一会儿!“
我:“为什么要等一会儿?“
龚悦然:“我知道为什么西门豹不直接将他们斩首示众,我认为因为百姓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斩首示众。“
崔铎曦:“如果西门豹把巫婆丢进河里直接让官绅去找巫婆的话那就不实际了。巫婆还没消失呢就让官绅头子去找巫婆了这不实际。”
此时交流时间刚到三分钟,丛老师开始让小组同学发言。
在倾听小组交流过程中我一直很纠结:要不要提示学生?发现他们没有关注文本细节时我试图提示他们回到文中,这时崔铎曦立刻找到了“等了一会”一词,但学生们对为什么不直接斩首示众这个问题明显也非常感兴趣。交流完后我有点后悔介入他们的交流,如果顺着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走下去会出现什么成果呢?

4th

举手的小组很多,老师说希望给每一个小组发言的机会。从门口的第一个小组开始。此时已是十点零三分,老师竟然选择给每个小组发言的机会!
林盈浩小组第一个发言。
林盈浩说到了西门豹使用的计策:“瞒天过海,将计就计。”
侯众奕:“明明知道河神是假的,还装得跟真的一样。”
李莘雨:“西门豹说姑娘不漂亮,这也不是西门豹娶媳妇啊。”(有趣的回答!)
林盈浩:“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西门豹说再等一会儿。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好笑,因为官绅们磕头求饶已经暴露了他们是坏人了,可是为什么要再等一会儿而不现在就把他们就抓住呢。”
师:“你觉得好笑在哪儿?”
林盈浩:“好笑在西门豹好像还不太清楚这个事情。”
师:“西门豹清楚不清楚呢?”
林盈浩:“其实是清楚的。”
师:“那他在干什么呢?”
林盈浩:“在装。”

第二个小组发言:
苟静萱:“请大家跟我看11自然段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其实西门豹心里想的是要把巫婆投进漳河,但嘴里说的是在选个漂亮点儿的,这是个借口。如果他直接说要把巫婆投入漳河,漳河和卫士就有可能打起来。”
师:“我注意到了你说的两个词,他心里想的是——?他嘴里说的是——?你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词:口是心非。“
耿健坤:“11自然段:说完,他让卫士架起巫婆。他为什么选择巫婆,而不是随便选一个官绅投进漳河呢?是因为巫婆可能是这个事情的带头人。所以这里就用到了学习单上的擒贼先擒王。”
师:“他最先选巫婆,是因为巫婆是——罪魁祸首。这挺有趣的呢,她想得妙啊。“
孙一:“请大家看第十二自然段: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沉了下去就感觉她特别重,扑腾就下去了。看样子河神一把抓住她的脚给她拉了下去。”(和白毅轩找的地方竟然是一样的,孙一在班里是比较调皮的孩子,经常不遵守规矩插话。但是这次孙一的发言很流畅,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非常棒!)
师:“你坚信河神是有的是吗?”
孙一:“对。“
老师问耿健坤:“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耿健坤:“老师如果让我给他补充,这种想法其实我是不赞成的。但是如果如果别人问我河神为什么要拽巫婆的腿呢,也许是因为河神等不及了:怎么还没给我送姑娘来啊?我都等不及了,再不来我就要发大水了,我就要上岸来问问了。”
师:“我挺佩服你们的想象,但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是童话。”
苟静萱:“请大家看第十四自然段: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其实是被淹死了。”
师:“他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又不一样。很好啊你们小组分享的。”
我观察的小组发言:
程翊:请大家跟我看第11自然段: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对巫婆说不行,不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这句话西门豹口是心非。西门豹想这个姑娘挺漂亮的,投下水去就废了。但是嘴上说的是不漂亮,这样就能扔巫婆到漳河里淹死了。他叫卫视把巫婆投进漳河这也是口是心非。把巫婆投进漳河西门豹心里应该是很开心的,终于能为民除害了,终于能把这个坏人杀死了。“(程翊的发言跟前面有多重复,发言时也说得不太清楚,语言逻辑不清晰,课上我听时就没太听明白。但是丛老师抓住了她回答中的关键信息,给了学生进一步的引导。)
师:“开心。他对这个巫婆的态度是:他说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这个表面上——你想象一下他的表情——很尊敬是吗。但是他心里——是尊敬吗?刚才有人说是——恨。所以表面上是——尊敬,心里却是——恨的。“
白毅轩:“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他心里想的是没有这个河神,他只是装出个样子。“(发言中有很多卡壳,没有在小组发言中说得清楚流畅。)
龚悦然:“第11自然段: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第12自然段: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第13自然段:说着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个就是学习单上面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其人之道是什么?”
龚悦然:“就是巫婆把姑娘沉下去给河神娶媳妇。”
师:“嗯,你们都说姑娘是沉下河给河神做媳妇去了。那我就让你也沉下去去跟河神说一声,那你没啥说的吧,因为这事你说的,不是我说的。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身。她说得好。”
崔铎曦:“请大家跟我看第14自然段,用上学习单上的词:杀一儆百,杀鸡儆猴。把官绅的头子和巫婆投下河,再让其他官绅去催一催他们,让他们非常害怕。他们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这说明他们已经暴露了自己是坏人。”
师:“吓得程度怎么样?找到那几个词。”
崔铎曦:“吓得都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磕破了,直淌血。”
师:“还有呢?”
生:“提心吊胆。”
师:“杀的是谁?”
崔铎曦:“官绅头子和巫婆。”
师:“吓的是谁?”
崔铎曦:“其他的那些官绅。”
师:“怎么不都杀了呢?他们贪财又害命,不知道害了多少姑娘,多少家庭。他怎么不都杀了,而要吓他们呢?”
崔铎曦思考后回答:“因为吓得他们不敢再做坏事了。“
师:“请坐。他们之前做坏事是跟着谁做的?”
生:“跟着巫婆和官绅头子。”
师:“他们不是主犯,对吧?所以就吓一吓他,让他们不敢做坏事。也挺厉害,这个地方也挺有意思。除了这三组同学的发言,其他小组有没有什么补充?跟他们说的不一样?”
韩旭尧:“请大家跟我看第11自然段: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他投进漳河。这个“投”字,为什么不用“扔”而用“投”呢?难道像一个篮球一样投进了漳河里?”
白毅轩笑着重复:“为什么不像篮球。”是的,我也觉得韩旭尧的回答非常令人惊喜,听课时我在这里标注了星,我备课时也没想到这个地方,很有意思!
师:“你看,为啥不用扔?它俩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西门豹刚才在装,要扔的话那个情感是怎样的?投是什么情感?想想。”
张禹和:“扔就像扔垃圾似的,特别直接。”
师:“就把他心里的什么暴露出来了?”
张禹和:“就把他恨的感受暴露出来了。”
师:“他投两个人,架着七十多岁的巫婆,看,多么温柔的动作。还在装啊。你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其他小组还有没有什么补充?”
张禹和:“请大家跟我看11自然段: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有一个架字,像是要斩头那种,把她架起说明她不去也得去。”
师:“架还有别的意思。他为什么架起巫婆呢?”
白毅轩小声说:“因为她不想去。”
生:“表示她很老了。”
师:“两个人搀扶着你,架着你,表面还是什么?多敬啊。实际上?架着你你必须到河里去,想跑都没办法跑。”
张馨月:“请大家跟我看11自然段:把她投进了漳河。第12自然段: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加了个‘又’,还是使用了‘把’。第13自然段:说这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进漳河,这块又加了一个‘要’,还是使用了‘吧。“(又是一处奇特的发现,学生们真的是深入进文本里面去了!)
师:“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张馨月:“一次扔得比一次……”
师:“加了个又,他表面上是什么?内心呢?”“你看,又要不是真要,是要吓唬吓唬他们。你看西门豹特别有意思,他其实还有更有意思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为什么巫婆用投,到官绅那就是扔了呢?”
师:“我们刚才说扔回暴露他内心的秘密,这时候咋就扔了呢?”
林盈浩:“巫婆和官绅头子这时候已经死了。”
师:“这个戏演到这他稍微有点出戏了是吗?”
林盈浩:“既然已经死了,那些官员们就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学习单上的杀一儆百,他们也没什么办法了。”
师:“一个地方官来到了这地方,巫婆是这个地方的精神领袖,官绅是这个地方的权势领袖。他当然要尊敬他。剩下的人,西门豹还用特别尊敬吗?”
生:“不用。”
师:“你们注意到西门豹一直等一会,再等一会,你们注意到这些词了吗?站了很久,再等一会,过了一会他才说。你说这件事他用了多长时间啊?”
白毅轩自己说:“好几个小时没准儿。”
师:“他为什么用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不快刀斩乱麻?一次扔下去不就好了么?他在干什么?等啊等啊。”
“就像刚才有同学说的,他还在装。西门豹真是一个好的演员。此时西门豹化身的是什么?”
生:“演员。”
师:“演员。他自编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大出戏,好玩吗?”
学生们纷纷说好玩儿。
十点三十二分,挑战性问题讨论完毕。

学生们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听课时由于重点在观察野葡萄小组,有时没能特别注意到其他学生具体的表述,再次听录音让我有更深的感受:孩子们的发现和发言都太精彩了!
也就是,孩子们在这堂课当中是在真实地学习。他们深入文本,不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接着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入文本。平时经常跑神的白毅轩基本整堂课都在跟着老师走,目光看向发言的同学和老师,嘴巴里也一直对课堂有回应。以此反观老师的教学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从《滑稽列传》引入是我没有想到的。她还改变了挑战性问题,把挑战性问题的面放宽了,但学生们有了更多更深入的发现,并且也聚焦到了西门表的“表演性”上。
看来是我们太不相信学生了!当然过程当中老师的引导总结和提升非常关键!老师总能结合学生们的发言提炼出关键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总结出重点。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新奇的问题,老师都镇定自若,且能把学生引到探讨的问题上。在这当中,老师没有忽略学生们的任何疑问,也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再引导学生。
老师如此强大的驾驭能力真让我敬佩!整堂课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们的发言权,比如起初发言时想给每个小组机会,后面补充环节也让学生充分发言。老师将学生们的精彩发言全部都板书在了黑板上,这本身就为学生做批注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是对发言学生的极大鼓舞。此外,学生们自觉用上了韩老师设计的学习单上“三十六计”的内容,这一点也令人惊喜。这同时也说明韩老师教学设计的成功和有效,可以给学生很好的提示。
我唯一比较担心的还是课时的问题,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可能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课堂中的不确定性就增大了很多。比如老师在最后问还有什么更有意思的地方时,学生们仍然纠结于前面讨论的“扔”、“投”等字,而没有提出新的发现和观点,我认为这一个小部分是有一点点偏离主题了。但是丛老师正是选择了让课堂慢下来,选择了相信学生,才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学习的发生啊!
紧接着,老师说:“我们就读一读西门豹的话,刚才你们不是说他口是心非吗?我们找人读他口是的那句话,然后找人配合演官员西门豹。也就是说我们有两个角色:演员西门豹,官员西门豹。演员西门豹说的是谁的话?(文中的话)官员西门豹说的是(心里想的话)。下面我们找人来组团说一说。”
老师挑选了三组人员分别饰演第12、13、14自然段的话。
林盈浩(演员西门豹):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过去。
李莘雨(官员西门豹):我不淹死你才怪呢。
师:“他们俩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接着你们两个。”
吴刘备:“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党梓铭:“他也被淹死了,你们也去被淹死吧。”学生们哈哈大笑。
学生:“好吧,再等一会儿。”
学生:“都淹死了,哈哈哈哈哈。”再次引发哄堂大笑。
这一段的表演可太有意思了!学生们的表演直观反映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西门豹的表演性,他们的语言又充满了童趣。丛老师这部分的设计真巧妙,朗读表演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参与感极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是寓教于乐!
但是乐呵不是最终目的,丛老师接着问:“看戏的都有谁?西门豹想让他们看懂什么?”‘
龚悦然回答:“看戏的是百姓。想让他们心领神会,官绅和巫婆都是骗人的。还有官绅,以后这样做的话还是同样的下场。”
课堂的最后,丛老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读《滑稽列传》。老师以《滑稽列传》引入,最后又回归于此,设计完整又独具匠心。
下课后我立刻问白毅轩:“刚开始你说觉得故事不好玩儿?现在呢?”他笑着说:“好玩儿。”离开教室前,林盈浩对我说:“这堂语文课太高兴了,真的太高兴了!”他身后的韩旭尧也接着说:“对,真高兴。”那一刻我真开心,开心学生们学有所获的同时经历了愉悦的学习过程,开心自己看到了学生们深入学习的状态。
刘彭芝校长在《人生为一大事来》中写到:了解一个作家,最直接的途径师读他的作品;了解一名校长,最直接的途径师去她的学校看一看。当时我在后面补充:了解一位老师,最直接的途径走到他的作品课堂看一看!看一看学生!老师的课解答了我很多的疑惑,让我有了些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对真实学习的发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疑惑,希望在后面的教研中有机会和各位老师多多交流学习。

在听丛老师的课和参与教研时,一直觉得获益匪浅!所以这次我采取了记录课堂和教研实录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因此这篇文章的文字显得冗长啰嗦,但是当我重听录音,反复看文字稿时,都发现自己又不断产生了新的思考和想法,这令我觉得十分欣喜,也让我觉得这样做还是有价值的。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对课例观察报告的撰写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要继续向老师们请教。丛老师的课上完后我们又紧接着进行了教研,这部分的内容未完待续。

那个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呢~

精选留言

是个好老师但这样下来,对于全年的教学计划来讲,效率需要考量。个人觉得,像《西门豹治邺》的文章进入中学教材欠妥,一是行政治理的题材(政治)超出大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容易产生误导,以为为民除害就是政治,从学生的回答能看出来(成语化);二是破除迷信把好几个人投进河里,读起来快意恩仇,但显然和今天的社会文明不符,为了正义就可以让他人献出生命吗?这不是暴力吗?…原文来自《史记》的滑稽列传,文字好,历史的真实性可能要打折扣。
作者
1
谢谢!从教师职业来说,您是局外者;从管理来说,您是当局者。给我们提出了可以带学生审辩思维的角度。
以暴除暴,以恶制恶,与恶龙纠缠……所以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所谓良民、顺民与刁民,对应的是精政、仁政与暴政。

༺梦蝶༻

儒家倡导仁政,“民为贵,稷次之,君为轻。”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才有“人皆可为尧舜“。
传记中还抛出一个问题:“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最后又言“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那么,何以为政?是不是兼而取之,既刚且柔,用时髦的话说”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安静的闹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课堂慢下来之后:见证真实学习的发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