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北方的农家景致

北方的农家景致

作者|吴溪军

北方的农村是广袤的、苍茫的、热烈的、粗犷和豪放的,带着黄土地和青纱帐的印记。

我对北方的印象最初是从电影《黄土地》、《红高粱》、《老井》及油画作品《父亲》中获得一些肤浅的认识。对于黄河、黄土、窑洞、谷子、高粱、红枣、柿子、红富士、烧锅子等的认知大都停留在艺术作品的层面上。其狂野的乡村景致、纯朴的乡村文化、厚重的人文历史及丰富的地理景观于我来说还是很富有吸引力的。

第一次接触陕甘黄土地是在九十年代初的兰州榆中县短训。

对黄土地和农村景致有了真实而奇妙的地理接触。黄色似乎成了这里唯一的主色调,远处的陇和塬连绵不断,峁梁交错,沟壑纵横,似黄色的大幕起伏在黄土高原上。

土地和梯田也像是“百衲衣”,有的地方只有八仙桌那么大一点,但也种上了庄稼,可谓寸土寸金,地尽其用。

因结业论文的需要,校方组织了一次农村农家体验。

那是第一次走进北方的农家大院。与南方的农家小院不同,北方的农家很少有篱笆和渠塘之类,大多都有院墙,条件好一点的为青砖配以简单的雕饰,绝大部分都是土块院墙或夯土院墙,更显得土气、乡野、纯朴、自然。

院子一般都比较大。前院为生活区,种植了一些皂角树、槐树、丁香树,间或也会看见一些枣树和花椒树。正值春季,槐树开着粉白色的花,一串一串的,味道有点像南方的玉兰花,馥郁芳香,很远都能闻到。枣树的花呈现出淡青色,花朵细小密实,清香扑鼻,有着浓浓的酿制的蜜枣香。花椒树花期较晚,未曾见着,但花椒叶散发着淡淡的辛香味。

大院里也会种植一些北方常见的花卉,如月季、蜀葵、大丽花、格桑花、牵牛花等。

院落向阳的角落里有几颗金银花和凌霄花,缠绕在搭建的简易木架上,随意交错,蓬蓬勃勃,倒也增添了几分绿色小景和野趣横生。

整个大院清风一吹,便弥漫着浓浓的植物花香的复合味。

菜地也不似南方随意种植。南方由于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土地肥沃,无须过多整理土地,房前屋后,坡地垄边,均可种植。北方则要细细整理,方方正正,砖头砌成“围栏”,便于浇灌和收集雨水。

房屋半边盖,也是院落一大特色景观。

绝大多数为土木结构,主要缘于节约土地、节约建材、节能保温和邻里和睦相处。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班主任道出了原委,既是因地制宜,少用木头多用土的传统民居使然,也是广大农村民生低下,贫穷落后的象征。

后院一般是养殖区。除了农家常见的鸡鸭鹅,还会养殖一些山羊和若干头耕牛、骡子等牲畜。当时的畜力在山区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山羊除了提供肉食,还可提供珍贵的奶制品,增加农家的收入,这在北方农村是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围栏边上垒砌的草垛大多为玉米杆和小麦秸秆。小麦秸秆是连着根的,主人介绍说,北方农村地区缺乏燃料,小麦收获的时候,一般不用镰刀收割,而是连根拔起,除了喂养牲畜,还可做农家燃料,可谓精打细算,物尽其用,也是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和生存之道。

后院的角落和坡地往往种了北方最常见和最经济的作物南瓜。南瓜适应性强,耐寒抗旱,不择水土,任意攀爬,高产稳产,是北方非常好的粮食替代品,配以小米,既营养又民生,也是北方农家大院一道独特的风景。

返程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滋润的黄土大地润泽清新,绿意盎然。虽没有南方竹林芭蕉、梦里水乡、烟雨朦胧的意境,但也有着北方大地粗犷、质朴、厚重、明快,油画般的色调和境界。

第二次接触北方的农家大院是在前些年。带着老父亲自驾走了一趟陕甘宁革命老区,也算是圆了父亲的宝塔梦和红色之旅。

从延安宝塔山上下来,沿宜川方向一路经数十个乡镇,来到心驰神往的南泥湾镇。先是参观了南泥湾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但内容丰富、详实,还有不少革命文物和老物件,又勾起了老父亲对军旅生涯的怀念。

南泥湾周边除了有少量的低矮丘陵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平地,视野开阔,土壤肥沃,水源丰沛,便于大规模开发和耕作,这也是当年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开荒种地的主要原因了。

时值金秋十月,陕北大地和丰收的金黄色融为一体,油画般的画面和视觉冲击更为强烈。一路上都是丰收的景象,金灿灿的稻田、沉甸甸的谷子、黄橙橙的玉米、红彤彤的大枣、火红的高粱、橙黄的柿子,瓜果飘香,风物人间,呈现出一派塞上江南的风景。

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谷子,非常有画面感和艺术感。

弯垂的谷穗、金黄的色泽、沉甸甸的颗粒感、毛绒绒如眼睫毛般的芒针,既有麻花的形态,又有编制的艺术感。粒粒金黄饱满的小米如珍珠般镶嵌在谷壳里,互相挤压,抖之欲出,真乃天赐风物,人间百草。

如果将谷穗放在炭火上烧烤,相信一定能爆出最新鲜香甜的米花来。

高粱也像火炬一般,红彤彤一片等待着人们去收获。

晚上住在了农家大院。现在的农家大院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了,养殖已经合作化和专业化了,大院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有的已经用上了沼气。屋子也不是半边盖了,很多都翻建或盖成小洋楼了,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经营起民宿客栈,特色美食,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乡村旅游收入。

夜幕降临,洗去一天的灰尘和疲劳,品尝到了北方农家地道的乡村特产和美食。

土鸡炖汤,香豆锅盔,小米醋和油泼辣子调制的各种凉菜,配以小米红枣南瓜粥,喝着农家自酿的包谷酒,惬意舒爽,纾困解乏。微醉之中传来粗犷豪放的秦腔之声,慷慨、激昂、婉约,好一个三秦大地,始皇遗风,承载着满满的关中风情和记忆中的乡愁。

沉沉睡去,下了一夜的秋雨,竟没有感觉到。

清晨起来,农家大院显得画意满满,清新宁静。

高大的柿子树硕果累累,红红火火,如挂满了橙黄的小灯笼,绵绵秋雨之下一片静美。沧桑的树干和枝桠显示着它的古朴与岁月,满枝的秋实,写意的画面,水墨的韵味,美好的寓意,深受北方人的喜爱。难怪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名家书画赞美它、书写它,留下过多少传世佳作,成为了北方大地极具代表性的风物名片。

房前屋后的花椒也到了成熟的季节。深红色的果实泛着油光,满树火红云集,麻辣飘香,仿佛闻到了椒麻鸡、麻婆豆腐和藤椒火锅的味道。

院子里的蔬菜在秋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的翠绿和鲜嫩。篱笆上爬满了紫色的扁豆藤和南瓜秧,金黄的南瓜和篱笆构成了典型的农家景致,一切都在采菊和画意中。

第二天出发前往壶口瀑布。行驶在黄土高原的盘山公路上犹如置身瓜果的海洋。到处都是丰收的红富士和陕北红枣。红彤彤的大枣挂满枝头,皮薄肉厚,脆爽香甜,香飘十里。金丝小枣更是风味独特,晒成的干枣是陕北远近闻名的特产,畅销海内外。著名的红富士苹果或片红、或条红,着色均匀,外形饱满,大小一致,体现了产业化、专业化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也为大山里的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临近下午在一个山间农家乐住了下来,细细体味一下窑洞的滋味。第一次住进窑洞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比地窝子舒服多了。由于坐北朝南,地势较高,采光还是不错的,并没有暗淡、潮湿、憋闷的感觉,反而凉爽舒适,宜居惬意。

主人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基本都是农家特产,如风干羊肉、荞麦煎饼、石磨豆腐、油糕黄馍、新鲜蔬菜等。

院子里依旧满园红枣、苹果、山核桃,堆满院落的南瓜、红薯,挂满窗棂的辣椒、大蒜、柿饼等,一派丰收和晒秋的农家景致。

第二天向着壶口瀑布前行。绕过一个大湾,豁然开朗,在一个观景台上就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微小的起伏和“烟雾”,见到牌子上的文字描述,顿然知晓那就是著名的壶口瀑布了。心中立马充满了期待,下山的路也格外的轻松。

终于到了瀑布景区。惊心动魄的声响、气势磅礴的水流、冲击弥漫的雾气、道道彩虹横跨瀑布两岸,此情此景,才理解了“凝固的黄河”、“流动的黄土”的真正含义,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培育了几千年的文明,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一泻千里,奔腾不止,生生不息。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北方的农家景致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