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无论情愿与否,生活的潮水总是推着人们向前】

原文标题:《和自己的偶像结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露丝在阿姆斯特丹目睹了妓女罗伊被杀,回国后又听到了父亲自杀的消息,接二连三的死亡事件令露丝做出了许多改变。

她迅速结束了单身状态,也彻底抛弃自己曾经那套女人并不需要结婚生子的理论。

婚后的露丝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

当上母亲的经历也让她理解了自己的母亲。但是对于露丝的人生,真正的转折尚未到来。她还需要经历更多失去,才能找到爱的真谛。

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共读。

在阿姆斯特丹,巡警哈利收到了露丝寄来的信。

他不知道寄信人是谁,因为露丝没有留下名字,但从字迹上判断,应该是个外国人。比起寻找凶手,哈利更感兴趣的是找到这个证人。
毕竟,缉凶探案是警探的工作,而他只是一个街头巡警。

哈利做警察快四十年了,在老城区的街头巡逻也有三十五年。他喜欢待在街上,他觉得这才像一个真正的警察。

哈利从来不缺女友,却没有一段感情能够长久。他是个专情的人,但不知为何最后总是以分手结束,不是女人离开,就是他离开。

他和红灯区的妓女们的关系都很好。

不过他从没有和妓女睡过觉,对于这些女人,哈利更多的是同情。大部分的妓女都是被迫从事这样的工作,还有很多来自东欧的女人是被骗来的,在来之前,她们只是学生或家庭妇女。

哈利和罗伊相识已久。

哈利初到红灯区做巡警那一年就认识罗伊了,那时罗伊才刚开始做橱窗妓女。

后来,就在罗伊遇害的前几年,罗伊还邀请哈利一起去旅行。哈利对罗伊是有好感的,他想和罗伊去巴黎,为此还认真的做了旅行攻略。

但后来终究还是没有成行,因为哈利感觉两个人可能没有共同语言。

别看哈利的工作是在红灯区巡逻,但他的内心却很文艺。每天下班后,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坐在灯前读小说。

哈利的女朋友大都不爱读书,她们也不理解哈利对于读书的热爱,这大概也是哈利的恋爱总是难以持久的原因。

去巴黎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后来罗伊就遇害了。

多亏了露丝那封匿名信,信里提到了凶手曾经说自己是做安保工作的,还透露了公司的名称。顺藤摸瓜,警察找到了凶手,案件顺利告破。

但哈利还在继续寻找证人。他对这个匿名报案者的身份越来越好奇。他询问了很多妓女,收集着关于这个人的每一点信息。

他知道这个人曾经就站在罗伊的衣橱里,目睹了罗伊遇害的全过程,他还知道了她是个美国人,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人的照片就出现在他的藏书上,他读过了她所有的作品。

直到四年半后,58岁的哈利即将退休,他在书店了发现了露丝的新作,谜团才终于揭开。

哈利一口气读完了那本书,发现故事是以阿姆斯特丹为背景,当他读到年轻人说服女作家付钱给妓女看她接客时,顿时就明白了。

他骑上自行车,以破纪录的速度来到老城区,拿着书封上露丝的照片问妓女们,这是不是五年前来过的那个美国女人。

幸运的是,这些妓女都还记得露丝,毕竟来红灯区到处找妓女闲聊的女人可不多见。

就这样,在1995年秋天,在他的朋友被杀害五年后,哈利终于找到了目击证人。而他和露丝的缘分,也在这一刻悄悄开始了。

此时的露丝已经守寡一年,儿子也已三岁。
玛丽恩仍旧没有出现。无论是露丝的儿子出生还是过生日,她都没有现过面。艾伦去世的时候,她也没有出现。

艾伦是在睡眠中心脏骤停,没有痛苦地走了,却留下露丝陷入了失去爱人的痛苦中。

丈夫去世后的这一年里,露丝的生活被哀伤笼罩着,她的情绪总是轻易就被洪水泛滥般的回忆淹没。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她对玛丽恩的怨恨渐渐退去,因为她终于理解了玛丽恩当年的悲伤。

五年前,她听埃迪说过,玛丽恩没办法爱露丝,因为她不能忍受失去第三个孩子的设想。可直到自己有了孩子并失去丈夫后,露丝才具备了理解这件事的经验和想象力。

她越是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爱,就越理解玛丽恩为什么不想继续爱另一个孩子,因为她已经失去了两个孩子。

但露丝仍然不想去找玛丽恩。其实她已经知道玛丽恩身在何处了。

这些年,埃迪收集了很多关于玛丽恩的消息,他们知道她住在多伦多,已是加拿大小有成就的作家,他们读过她所有的书,还知道她的地址。

但露丝仍旧固执地认为应该是玛丽恩来找她,因为是她先离开的。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她害怕遭遇更大的损失。作为新寡妇和新母亲,她已经深刻体会到了失去的滋味。

独居的生活过去一年了,露丝仍没有打算开始新的生活,她还爱着艾伦,爱着他们共同生活的记忆,而且对于未来也没有信心,她也怀疑自己是否还能遇见像艾伦这样好的男人。

然而无论情愿与否,生活的潮水总是推着人们向前。

随着第四本新书《我的最后一个坏男友》的出版,露丝也不得不离开她的隐居生活,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在到海外为新书做宣传的活动中,阿姆斯特丹是绕不过去的一站,因为小说的部分故事就发生在那里。

在阿姆斯特丹的签售会上,哈利也来了,但他没等走到露丝面前就匆匆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哈利每天都去了健身馆,他知道那里是露丝在阿姆斯特丹停留期间固定健身的地方,他也终于在一次健身结束后,找到了接近露丝的机会。

41岁的露丝就这样见到了58岁的哈利。

他们边走边聊,聊起了老城区里的妓女,以及罗伊案件的侦破,还聊到了彼此过去的生活,聊到尽兴处,彼此都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哈利带露丝参观自己的公寓,露丝惊讶地发现这个男人竟然收藏了那么多书,而且他还喜欢烹饪。

后来他们还一起去了动物园,去了巴黎。短短一个星期,两人的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露丝结束工作回国后,继续和哈利通过长途电话保持联系。在打了十几次跨洋电话后,哈利提出,不如我们结婚吧。露丝欣然答应。

婚礼安排在感恩节的周末,露丝的第一次婚礼也是在一个感恩节,只不过这一次她只邀请了埃迪和好朋友汉娜两人参加。

对于这对只认识了两个星期就结婚的新婚夫妇,汉娜表示不理解。

她觉得太疯狂也太冲动。可事实是露丝和哈利非常快乐。

哈利已经退休,只想做个家庭煮男,而且见多识广,热爱读书,更重要的是他很爱露丝。

几年前,露丝还认为男人应该自信,对事业有野心,她也认为女人不必非要结婚。经过了独居的一年,她的很多想法都已经变了。

她懂得了爱,也更清楚自己要什么,而生活也回应了她的渴望。

在父亲的老房子里度过了感恩节假期后,就在露丝和哈利准备离开之际,玛丽恩回来了。

她是头天晚上到的,先去找了埃迪,然后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一起来看露丝。当这个等待了半生的女人终于出现在面前时,露丝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有泪水止不住地从眼睛里涌出。

玛丽恩看着眼前的女儿,依旧淡定如初地说:“别哭啦,亲爱的,不就是埃迪和我嘛。”

三十七年前的夏天,玛丽恩也对露丝说过同样的话。那时露丝才四岁,埃迪也只有十六岁。而三十九岁的玛丽恩,抛下他们离开了。

出走半生,归来已是暮年。岁月的河流冲刷了容颜,也带走了她的悲伤。玛丽恩终于跟自己和解了。

她回到了埃迪身边,回到了他们曾经拥有过那个美好夏天的地方。他们准备把这所老房子买下来,在这里共度余生。

在看到玛丽恩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刻,埃迪就知道,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这么多年的孤独也是值得的。

只要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时间才会为你停留。

《独居的一年》到这里就解读完毕了,故事的结尾最后定格在玛丽恩和露丝一家团聚的画面上。


文章存档:《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系列文章: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善良是做人的底线,用心经营自己,生活不会坏到哪里】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这个夏天注定是埃迪生命中的分水岭】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唯有书写能化解痛苦】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对其一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读书和指引人是人生最关健的经营成长的一盏灯,缺一不可】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无论情愿与否,生活的潮水总是推着人们向前】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精彩点评:

1,拥有爱情的人是上帝的宠儿。现实中的爱情都是一桩桩婚姻而已。

2,解读: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第六章,自丈夫去世后,露丝在体会对自己儿子的爱中,理解了母亲玛丽恩为什么不想继续爱另一个孩子,也更深层感受到失去的滋味;在阿姆斯特丹的签售会上,露丝遇到了那年作街巡警的哈利,自哈利收到匿名信后,案件顺利告破,但他一直在寻找证人,通过多方察寻以及爱看书的他,终于在藏书中找到露丝的踪迹,他这次特意与露丝碰面但没走到露丝面前即匆匆离去,之后他常去露丝在阿姆斯特丹的健身地,找到接近露丝的机会,他们聊到老城区的妓女以及罗伊的侦破,越聊越投机似相见恨晚。
露丝结束签售书回国,她同哈利之间仍然保持越洋电话联系,最后哈利提出与露丝结婚的请求,露丝欣然答应,并在父亲的老房子里度过了感恩节;就在期间,玛丽恩回来了,她头天晚上先去找了埃迪,而后第二天他们一同去看露丝,让惊讶的露丝泪流满面,玛丽恩看着眼前的女儿,依旧淡定如初地说:“别哭了,亲爱的,不就是埃迪和我嘛”。走出半生归来是暮年的她终于跟自己和解并回到埃迪身边;在玛丽恩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刻,埃迪就知道了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如文中所说,只有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时间才会为你停留。

3,她懂得了爱,也更清楚自己要什么,而生活也回应了她的渴望。只要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时间才会为你停留。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