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鼠疫》读后感 【一场鼠疫之下城市的生活面貌,既不煽情也不刻画英雄】

原文标题:《评分9.0!这部小说,让我在最深的黑暗处看到深刻的人性》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说起鼠疫,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点陌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是一种瘟疫。

也许,我们曾经从文艺作品中目睹过瘟疫的可怕。

但对于从未亲身经历过瘟疫的人来说,对瘟疫最直观的记忆,大概爆发之时各种物资的疯抢、电视新闻的报道。

说直白点,远方的灾难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一个个故事罢了,时间一长,便也抛之脑后。

或许在瘟疫发生之时,我们会为因瘟疫死去的人默哀难过。

可我们并不会忧虑,我明天是否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瘟疫离我们太远了,根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再加之技术的进步,死亡和疾病的威胁,早已被稀释。

但如果有一天,瘟疫突然降临身边,我们该怎么办?而这正是小说《鼠疫》,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鼠疫》描绘了一个关于灾难的故事,在一个普通的小城里,鼠疫从突然爆发,再到突然结束的过程。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

瘟疫的到来,到底是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瘟疫从起端、蔓延、再到落潮和结束,民众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想明白这些问题,或许无法直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裨益。

可至少,我们能够对瘟疫多一分认识。

这份认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提倡个性化的当下,我们习惯性关注“小我”的世界,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好。

可时间长了,人就容易迷失自我,活得软绵绵的。

《鼠疫》中非常态的生活场景,也许能让我们少一些轻飘飘的悲情和自怜,摆脱自我的禁锢。

而这只是小说最浅层的意蕴,最深层次的是鼠疫之于现代的象征性意义。

《鼠疫》作为加缪的代表作,贯穿始终的是反抗的精神。

如果说《局外人》是拒绝被定义的反抗,《西西弗神话》是对虚无结果的反抗,那么《鼠疫》就是对荒谬世界的反抗。

在小说中,荒谬的象征就是鼠疫。

小城中的鼠疫就像是飞来横祸一般,突然就出现了,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一切,都无法用常理来解释。

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不幸一样,这不幸从何而来,没有人想得清楚。

明明我们已经衣食无缺,生活条件比之前好太多了。

可让人感到沮丧的是,我们还是活得不快乐,生活中烦恼多多,焦虑异常。

大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症结。

若是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解释,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后,我们还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简单点说,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想要过得更好,对生活的要求更高了。

我们渴望幸福,迎面撞上的却是现代性的冷漠。

我们渴望实现人生志向,却有太多的现实错位。

纵使在大唐盛世,依旧有很多诗人高唱“怀才不遇”的苦闷。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想要的。

太多无法实现的欲望和“求而不得”编织成网,构成我们的人生,这就是荒谬之所在。

当见识过太多荒谬之后,我们很容易对生存的意义产生怀疑,由此催生出虚无主义。

但加缪认为,正是因为有太多荒谬,我们才更应该努力地活着。

加缪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授奖词》里这么一句:

“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追问人生值不值得活,而是必须如何去活,其中包含着承受因生活而来的痛苦。”

正好提出了最核心的问题:我们要如何面对时世的荒谬?

这个问题不是两三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答案。

这也是加缪一直探寻的人生命题,在《鼠疫》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所以《鼠疫》中的荒谬,又带着强烈的现实感,小说中的城市和人物宛如生活在我们身边。

加缪巧妙地将小说背景设置在阿尔及利亚的一座小城里——奥兰,它和今天现代化的城市相差无几。

奥兰是一座既没鸽子,又没树木,也无花园的城市。

春天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夏天尘土飞扬,秋天大雨滂沱,满城泥浆,冬天则寒冷刺骨。

城市里的人对这里更是厌恶,早已失去了生活的热情。

但现实,早就教会了他们“随遇而安”的道理。

他们最看重的是做买卖发财,甚至在茶余饭后,嘴里谈论的东西也离不开金钱。

当然,闲暇时他们也会参与一些娱乐活动。

每天就这样重复地过着,无聊且乏味,从来没有人想到过死亡。

但鼠疫的突然爆发,打乱了这里的生活节奏。

人们讨论的东西变成了:如何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

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而危难之时的选择,更能彰显人性之复杂。

这也是加缪在《鼠疫》中着力刻画的,即灾难之下的众生相。

里厄医生和塔鲁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是《鼠疫》中绝对的主角。

其中,里厄医生象征着瘟疫中的反抗者,也是一位具有牺牲精神的英雄。

尽管里厄医生也对突然爆发的鼠疫束手无策,但他并没有坐以待毙,还是尽自己所能去救治病人。

而塔鲁是鼠疫的旁观者和反思者。

当鼠疫来临时,他如实地记录下城市的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追问:

鼠疫到底源于什么?我们身上是否也携带着鼠疫病毒,不自知地伤害过别人?

至于奥兰城中的市民们,并不像里厄医生和塔鲁那么耀眼,只是最平凡的普通人,常常被历史所遗忘,书中留给他们的戏份也不多。

尤其群体性灾难下,民众们面目模糊,但他们正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组成。

从这个维度来看,他们也是属于故事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市民分为三类人:

个人主义的推崇者、推波助澜的施虐者和平凡普通的受害者。

在书中代表个人主义的是记者朗贝尔,他不像里厄医生一样,关注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他只想着过好自己的日子,追求个人的幸福安稳。

柯塔尔则是象征着灾难中投机倒把、趁机发财的一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许多伤天害理之事,没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而受害者最显著的代表是小职员格朗,在小公司里上着班,为了自己的梦想艰难地奋斗着。

不知怎么地,瘟疫就找上了他,他却什么做不了。

最后因着勇士的庇护,才艰难地活了下来。这里也能体现加缪的人道主义精神,即灾难永远不会伤害无辜的人。

这五种人生理念,正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

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他们在生活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鼠疫又是改变他们的生活的?具体的更多细节,要留待书中知晓。

为了更清晰地体现不同生存理念下,人们生活的差异性,我将会以书中的五个主要人物为线索,讲述整个故事。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将走进奥兰城,一起去感受鼠疫在起承转合间的变化。


精彩点评:

1,解读:加缪《鼠疫》第一章,让我们大略了解到故事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一座小城—奥兰,由于鼠疫的突然暴发,打乱了这里的生活节奏。故事的主角是里厄医生和塔鲁,里厄医生象像征着瘟疫的反抗者是有牺牲精神的英雄,而塔鲁是鼠疫的旁观者和反思者,其次是奥城中的广大市民。书中代表个人主义的是记者朗贝尔他只想着追求自己的幸福安稳,柯塔尔像征着灾难中的投机分子,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道德底线,受害者是在小公司上班的不知怎的被瘟疫找上他,最后因勇士的屁护活下来;这五种人生理念,在生活中会有怎样的表现,期待明天让我们走进奥兰城;一起感受《鼠疫》这部加缪人道主义的著作。

2,《鼠疫》是加缪的代表作,贯穿始终的是作者对荒谬的反抗精神,在小说中荒谬的象征就是鼠疫,它在一个叫奥兰的小城中突然出现,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一切都无法用常理解释。

接着说到小城奥兰的人们在鼠疫没有到来之前,他们的生活很随性,很乏味,也很无聊,因为人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过死亡是怎样的,但是鼠疫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连他们谈论的话题都变成了:如何才能在这场灾难中生存下来。

于是灾难下的众生相在小城奥兰活脱脱上演,里厄医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尽自己所能去拯救病人,塔鲁则是这场瘟疫的旁观者和反思者,他如实记录城市的变化,并不断追问,还有就是众多的民众,他们是这个城市里最普通的人,他们常常被历史遗忘,其实说白了市民就是这三类人:个人主义的推崇者、推波助澜的施虐者和平凡普通的受害者。因每个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个人立场观点不同,那最终带给人们的结果也会不同,就如同我们对待生活的理念,最终作者传达出的是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这也是作者加缪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即灾难永远不会伤害无辜者。

让我们明天继续走进奥兰,一起去感受鼠疫在起承转合间的变化。

3,阿谷君早上好!早前读加缪的《鼠疫》,感觉是这场疾病来得突然也去得突然,但在这“突然”当中人们生活还要继续,理解别人的过程也要继续,被疾病裹挟着的这座城里的人们同样要面对生活。他们之中有像记者郎贝尔一样的,想要逃离的人,也有像里厄大夫这样的,做着自己本职的人,里厄大夫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劳模”一样的医生,不是说他加班啥的,是说他做了顺理成章的事,尽了自己的责任。鼠疫里面没有老故事中那样鼓舞人心的英雄,或者不同凡响的行为。但是在鼠疫之中普通人物唱了主角,加缪把高不可攀的“偶像”拉低到了常人理解的水平。在《鼠疫》中读到的更多是一些来自普通人的感动。但是也同样读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存在的鼠疫杆菌,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释放了身体里的“鼠疫”,流放了自己,对非理性的时间流逝的追求,用遗忘和逃避来掩盖我们本身带有的“鼠疫杆菌”。加缪在结尾提醒我们鼠疫有一天会复活,每个人身上带有的这些个成分有一天也会被激发出来,希望像里厄一样,去理解别人,对生命致以敬畏,这该是我们抵抗“鼠疫”的利器。

4,在提倡个性化的当下,我们习惯性关注“小我”的世界,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好。可时间长了,人就容易迷失自我,活得软绵绵的。城市里的人早已失去了生活的热情。但现实,早就教会了他们“随遇而安”的道理。他们最看重的是做买卖发财,甚至在茶余饭后,嘴里谈论的东西也离不开金钱。当然,闲暇时他们也会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每天就这样重复地过着,无聊且乏味,从来没有人想到过死亡。但鼠疫的突然爆发,打乱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人们讨论的东西变成了:如何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而危难之时的选择,更能彰显人性之复杂。民众们面目模糊,但他们正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组成。他们也是属于故事里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分为三类人:个人主义的推崇者、推波助澜的施虐者和平凡普通的受害者。代表个人主义的是记者朗贝尔,他不像里厄医生一样,关注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他只想着过好自己的日子,追求个人的幸福安稳。柯塔尔则是象征着灾难中投机倒把、趁机发财的一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许多伤天害理之事,没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而受害者最显著的代表是小职员格朗,不知怎么地,瘟疫就找上了他,他却什么做不了。最后因着勇士的庇护,才艰难地活了下来。这里也能体现加缪的人道主义精神,即灾难永远不会伤害无辜的人。


文章存档:《鼠疫》读后感

系列文章:
《鼠疫》读后感 【一场鼠疫之下城市的生活面貌,既不煽情也不刻画英雄】
《鼠疫》读后感 【人生就是一边在得到,一边在失去,总是抓不住所有】
《鼠疫》读后感 【朗贝尔是爱情坚定的信仰者,他认为人就是为了爱而活着的】
《鼠疫》读后感 【人可以活得平凡,但不能变得平庸】
《鼠疫》读后感 【每个人都将得到与自己德行相匹配的结局】
《鼠疫》读后感 【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鼠疫》读后感 【不论世界多么荒谬,都不要停止反抗】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鼠疫》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