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要么被磨难压垮,要么将磨难压在自己的身下】

原文标题:《放弃这一点,才能成全你的野心》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跟随莉丝一起了解了她的家庭和成长点滴。她混乱的家庭环境让我们不禁为她感到担忧和无奈,那么母亲精神失常后莉丝还将面对怎样的状况?一起进入今天的共读。

1986年母亲精神失常后,她的病比我们任何人想象的都要严重。4年内母亲精神分裂发作6次,每次都需要被关进精神病院至少一到三个月。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毒瘾比原来增大了2至3倍,毒瘾发作时,她语无伦次,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去吸毒。

1990年的夏天,我们的家庭生活也迎来最严重的危机。母亲因为怀疑父亲出轨于是总是挑起事端,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争吵,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

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差,他们争吵、冷战,除了一起吸毒再没有任何交集,他们根本不再像一对夫妻。

对此我没有任何办法,我对母亲的爱也动摇了,甚至期盼着她赶快回到精神病院以让我的生活恢复平静。

这种没有温度的生活开始让我对家庭感到绝望,我开始变得不愿意回家,尤其是当我遇到里克和丹尼两兄弟之后。

那是1987年7月,我偶然认识了里克兄弟俩,并且一见如故。因为他们和我一样脏,并且不守礼法,和学校的那些同学相比他们是那样容易接近。

所以,在此后的3年里,我有一半时间是在里克和丹尼家度过的。我很珍惜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为了维持这份快乐我从没告诉过他们我家的情况。

我在外面享受到的欢乐让我感觉自己背叛了家人,为了不让父母知道太多,我会向他们隐瞒一些事情。

我发现自己需要到处隐瞒,在学校里,在自己家里,在里克和丹尼家,我都没法展现真实的自我。

在外面幸福自由的日子让我变得越来越不想回家,但是生活的现实让我无法做到对家中的状况完全不管不顾。

父亲的冷漠,母亲的孤独,我和莉莎无法填饱的肚子,破败不堪的生活环境,让我无法直视却必须想办法面对。

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从加油站的编外员工,到超市收银处的“装袋工”,我不顾被追赶被驱逐的危险,只为换取别人手中微薄的小费。

但是这些收入依然无法填补家中的空白,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偶尔还会偷超市或商店里的东西,以解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

几年后,我渐渐地了解到母亲大概有5种不同的性格——疯狂、吸毒、酗酒成瘾,以及难得的安静和友好。领救济金那天会特别高兴,刚从精神病院出来时精神健康向上。后者是最令我高兴的,可惜每次这种状态只会持续两周左右。

在我五年级时,一次吵架后母亲告诉我她生病了,这种病的名字叫艾滋病。虽然在此之前我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关于这种病的纪录片,但是我知道那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病,一旦沾染就意味着生命再也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尽管母亲竭力告诉我她爱我,不会离开我,她还会和我在一起很多年。但是我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我深爱的那个母亲得了不治之症,而我的束手无策让我绝望和心碎。

我整日惊恐不安。和母亲在一起意味着和艾滋病在一起,意味着我要面对即将失去母亲的事实。我很难接受眼前的一切,痛苦万分。

后来母亲又结识了新的“毒友”—雷纳德.莫恩,我不喜欢这个人,我知道母亲也不喜欢他。但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毒品的欲望她别无选择,他们会把救济金合在一起用来买海洛因,有时爸爸也会加入他们队伍。

一次在母亲和雷纳德的交谈中,我得知母亲认识了一个叫布里克的人,而这个人正“威胁”着父亲,破坏着我们的家庭。

后来,母亲带我去见过一次布里克,在我看来那是个并不怎么样的男人。但是母亲说她喜欢布里克,她选择布里克也是为了让自己逃离一个被毒品围绕的环境,因为她想戒毒。

在我小学毕业典礼的那天晚上,母亲要求我和她一起搬到布里克的公寓去住。我不肯接受这一切,不停地哀求母亲不要走。

但是她还是不顾我的悲伤与恳求,和莉莎一起坐上了去往布里克家的出租车,她们装得满满的行李箱告诉我,她们似乎不会再回来了。

她们走后,父亲比原来安静了些,他从没有抱怨过,也没有表达过伤心或想念。母亲偶尔会打电话回来。在电话里她告诉我布里克的公寓有多么干净和宽大,她开始做饭、打扫卫生,她的精神也似乎比原来好很多。

而从小学毕业的我并没有对学校生活产生任何好感,我开始更频繁的逃课,直至被警告。在我13岁的时候,我被带进了儿童福利院,开始了一段被“囚禁”的时光。

在托管所的日日夜夜,每当想到父亲一个人在家的孤单,我和莉莎相距遥远,而艾滋病正一分一秒地侵蚀着母亲的生命,我却无能为力;我都会无力地低声哭泣,因为除了哭泣,我再没有别的办法和出路。

家庭的完整和家人之间的温情,曾是支撑莉丝在这混乱环境中顽强生长的唯一动力。

可是在今天的故事中,这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父母的冷漠和争吵,在莉丝的心上狠狠地划了一刀。

一个孩子在本该天真、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要面对自己本不该面对的沉重。所以她再一次选择了逃跑,她开始脱离家庭,向外去寻找快乐。

在外面的世界永远没有争吵,没有无休止的抱怨和怀疑,没有毒品的味道,没有妈妈的病痛和必须要面对的绝望。

但是在这份快乐背后,莉丝需要不停地隐瞒。她无法向朋友、家人坦诚自己,这让她时时觉得自己背叛了家人,欺骗了朋友。

从中也依然能够看到莉丝内心无法抹去的善良和坚持,她并没有隐瞒得心安理得,而是时时带有负罪感。

她会尽全力给朋友带去快乐,也会为家人倾尽所有。在得知母亲患艾滋之后她虽然彷徨无措,却还是以自己的力量在支撑着这个家。

在家庭面临解体的时候,她放弃了安逸和舒适的布里克家,不肯和母亲去新的更大更宽敞的住所。而是选择留下来,坚守这个已经毫无希望的破碎的家。

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她的家庭就还有希望,父亲和母亲还会和好,他们也会像以前一样幸福温暖。

但是现实并不会因为美好的希望而有丝毫扭转,也许莉丝也早已看透自己的坚持只是一厢情愿和逃避现实。

此时的莉丝,人生似乎一直都是抛物线的后半段,不停地下落,下落,而且永远看不到谷底在何方。

而她也仿佛要随着这不断下滑的曲线,开始自己随波逐流的人生。他重复父母的老路,离家、逃学、偷窃、对母亲排斥,对家庭厌倦。

也许也正是这看似深渊般无尽的苦难让莉丝可以向深处观察,也使她拥有顺境中的人们所不具备的敏感与洞察力。

莉丝比常人更了解所有微小事是如何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产物的,所以她从不会抱怨生活也从未想过命运公正与否。

她也从不问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没有那个停下来思考这些无关紧要问题的时间。

并且她深深地知道,有时候知道“为什么”并不能让人高兴,因为真相的残酷会让人更难过甚至绝望。

苦难也没有让她自怜自艾。她从未觉得自己觉得可怜,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她的生活。

她能做的只是接受它并且感谢它,因为没有退路,所以必须勇敢。

卢梭曾说:“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这在小小的莉丝身上便已经有了深刻的体现,此时的莉丝也许还算不上强者。但是在她逃离家庭背后隐藏的,也许正是她血液里不安分的种子,和她渴望冲破命运桎梏的强大力量。

那么福利院的生活会对莉丝产生怎样的影响?她的家庭能否再恢复往日的完整与温情呢?明天,我们继续共读。


文章存档:《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系列文章: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付出是有回报的】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要么被磨难压垮,要么将磨难压在自己的身下】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人生不只是晦暗,人性总会有光辉】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很矛盾,越无知的人越幸福也越激进】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已然到了最低谷,只要确定正确方向】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成一棵大树并不困难】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不忘初心,明白差距之后奋勇向前】



精彩点评:

1,卢梭曾说:“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如果莉丝向痛苦不堪的生活投降,那么她可能会步父母的后尘,这个家庭永远不会得到改变,然而莉丝不屈服,不放弃父母,这是她后来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

2,今阅[风雨哈佛]-今天作品的描述我们看到主人公莉丝家庭面临的危机与不堪让人格外担心,但苦难深重是对于人性的考验,弱者只会自暴自弃,强者则会发奋壮志;而莉丝像一颗不安分的种子,正在她的身体里润育,逆境有时往往也能激发人的一种动力!期待她不久能开出希望的花。莉丝是否能战胜自己,让我们拭目以待……。

3,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原生家庭的苦难,混乱,无望,让莉丝深深地体会到了,是就此像父母一样消沉下去还是重振旗鼓开始新的生活,就在莉丝的一念之间。我相信莉丝血液里开出来的茁壮是她渴望冲破命运桎梏的强大力量。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