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名人传》读后感 【人性的光芒有时不被人理解,但终会耀眼夺目】

原文标题:《有放弃的勇气,也要有重新开始的毅力》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了解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了解了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危机,以及他寻找信仰的经历。

那么,在今天的阅读中,我们将继续探究托尔斯泰的创作和《复活》,以及他的晚年。

最美的理论只有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在托尔斯泰身上,理论和创作就像信仰和行动一般,始终保持着统一性。

在构思自己的艺术批评的同时,他也罗列出一些他所希望的艺术新模式:通过爱来团结人类,对爱的仇敌宣战。

晚年时期,托尔斯泰写了几部杰作:《伊万·伊里奇之死》、《民间故事与童话》、《黑暗的势力》、《克莱采奏鸣曲》和《主与仆》。就在这一段巅峰与终极的创作时期,《复活》诞生了。

《复活》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遗嘱。它同《战争与和平》一样,标志着他艺术创作的成熟。

此时的托尔斯泰已是古稀之年。他着眼于世界、自己的人生、信仰。他居高临下地审视着它们。同以往作品中所表述的思想一样,反对虚伪、疾恶如仇。

作品中,作者的抒情成分只占了极少的位置。而他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更加客观。无论卑鄙还是道德,作者都以一种既不严厉也不溺爱的态度,通过智慧和博爱的怜惜去观察、去对待!

书中所流露的那种重压的宿命感,其实既压在那些受苦的人身上,也压在那些让别人受苦的人身上。

将自己的宗教思想加入写实主义之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在以往的那些作品中,这两种元素能够相互融合。

在这部作品中,它们各自独立,没有任何交集。因为托尔斯泰的信仰已经逐步脱离实际,而写实主义的思想日益自由、尖锐,所以这两种元素的反差也就十分强烈。

但是,《复活》仍不失为歌颂人类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诗篇,或许也是最真实的诗篇。

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其他任何作品里都看不到的托尔斯泰那明亮的目光,但淡灰色的眼睛无比深邃,能够令每个心灵看到上帝的存在。

1905年,“大革命”的希望破灭了,人们期待的光明没有照射出来。贫困更加深重了。

托尔斯泰虽然十分悲哀,可是他并不气馁。他仍然信奉上帝,相信未来:“如果眨眼间这里能长成一片森林,那就好了。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而要长成一片森林,则必须许多许多树。托尔斯泰虽然满载荣誉,可他却是孤单的。从天穹照射下来的光明中,有多少人集合在了一起?

这无关紧要!只要能同上帝在一起,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足够了。

但是,这种孤独的信仰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托尔斯泰带来幸福呢?

他一直都没法把自己的信念传达给他最爱的人。我们看到,他的忠实伴侣能够勇敢地分担他在生活及艺术创作上的重担,但对于他放弃艺术而改奉她所不了解的一种道德信仰,她感到十分痛苦。

当自己不再为最好的伴侣理解时,托尔斯泰也痛苦万分。

他曾给丹纳罗莫写信,上面说道:“我深刻地感觉到下面几句话的真切道理:丈夫和妻子不是分离的两种生灵,他们应该是合二为一的……

我强烈希望能够把那种让我超脱人生苦痛的宗教意识传递给我的妻子,哪怕只是一部分也好。”

然而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托尔斯泰伯爵夫人赞赏并喜爱心灵纯洁的丈夫,喜欢他坦荡宽广的胸怀,以及和她“合二为一”的伟大灵魂。

当圣教会开除托尔斯泰时,伯爵夫人勇敢地为丈夫辩护,声称要分担丈夫遭受的危险。

可是,她无法做自己不相信的事情,而托尔斯泰又太真诚,也不愿意逼迫她去做违心的事。因为他憎恨虚伪的信仰和爱,甚于仇视对信仰和爱的背叛。

他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好像也越来越深了。只有他的小女儿和他的医生是了解他的。

他与家人思想上的距离使他苦恼;他为无法逃避的世俗交际而苦恼;他为那些疲于应付的美国人和时尚人物的来访而苦恼;他为家中强迫他过的那种“奢侈”生活而苦恼。

或许是因为临死前的一阵狂热旋风把他刮出了门,他开始了四处流浪,最终病倒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里。

弥留之际,躺在病榻上的托尔斯泰痛哭流涕。他的泪不是为自己流,而是为这些不幸的人。

他哽咽道:“大地上有千百万生灵正在忍受煎熬;但你们为何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呢?”

1910年11月20日早上六点多,他所提到的“解脱”终于到来了,“死亡,是一种幸福的死亡……”

这场战斗终于结束了,这是他以82年的人生为战场的战斗,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一切恶习和道德都加入了这场悲壮而光荣的征战。

曾经,托尔斯泰不止一次将自己的翅膀折断,但他始终坚持。每次重新起飞时,他都努力地挥动理智和信仰的巨大翅膀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之中。

可是,他始终没有找到他想要的那份宁静。因为天空并非存在于我们之外,它就在我们心中。

托尔斯泰在心中掀起了一阵激情的风暴。在这一点上,他与那些放弃红尘的使徒们大不相同:他能够热情地放弃,也能激情地享受他的热情生活。

他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几个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了,而是转向所有偶像,例如宗教、国家、科学、艺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众教育、慈善事业,以及和平主义等……他痛斥它们,向它们发起猛烈地攻势。

从古至今,世界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反叛家,例如痛斥堕落的文明的先驱者约翰,以及后期出现的卢梭。

卢梭热爱大自然,憎恨当今社会,渴求独立和自由,狂热地崇拜福音书和基督教精神,他的种种特征仿佛预告了托尔斯泰的来临。

可以说,托尔斯泰的前身就是卢梭,但是,他们俩之间毕竟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托尔斯泰具有更纯粹的基督徒灵魂!

爱是“力量的基础”,爱是“生存的唯一理由”,当然,还有美。让爱深入真理,这是他生命旅程中期创作的独有价值,这也是就写实主义而言,他区别与福楼拜的关键所在。

福楼拜的特点是尽可能地不去爱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托尔斯泰式的写实主义可以体现在每个人的心中。

而且,当他用这些人物的目光去观察他们时,即使是最卑劣的人,也能找到喜爱他们的理由,同时使我们清楚地感觉到有一根博爱的纽带将我们与大家紧紧相连。

社会永远处在两难的选择:真理,还是爱。对此,常用的解决方法就是将真理与爱一起抛掉。

托尔斯泰自始至终没有背叛过这两种信念中的任何一个。在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一些作品中,爱就是真理的火炬。

而在他晚年的作品中,爱变成了从上天投射下来的光芒,而且是一种能够照到人生又不扰乱人生的恩惠的光。

托尔斯泰不属于有虚荣心的精英,他也不属于一切教派。他是自由基督徒最崇高的典型,他的整个人生都在竭尽所能地向着一种越来越远的理想前进。

托尔斯泰不跟思想的特权者说话,他的话只说给普通人听——他是我们的良知。他可以说出普通人的想法,以及我们所担心的内心中看到的东西。

对于我们而言,他并非骄傲自大的大师,也不是凭借自己的艺术和才智而高高在上的天才。他是——正如他在信中所自称的那个,一切名字中最美丽、最贴心的名字——“我们的兄弟”。

托尔斯泰一直都没法把自己的信念传达给他最爱的人。当自己不再为最好的伴侣理解时,托尔斯泰也痛苦万分。那么,当你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不一致时,你会怎么处理呢?

明天,我们将开始下一本书的精读,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母亲整天操心着为她和四个姐妹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利先生和他的朋友达西打破了她们一家人单调的乡村生活。

宾利与伊丽莎白的姐姐简暗生情愫,但误会不断;伊丽莎白对达西不可一世的傲 慢心存偏见。两对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姐妹们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文章存档:《名人传》读后感

系列文章:
《名人传》读后感 【生活中似乎有一种悖论】
《名人传》读后感 【才华和毅力最我看到贝多芬身上最亮的闪光点】
《名人传》读后感 “减法比加法更能使灵魂成长”
《名人传》读后感 【随一生孤独 /筑永世不朽】
《名人传》读后感 【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不断的完善】
《名人传》读后感 【信仰并非一门学问,它是一种行动】
《名人传》读后感 【人性的光芒有时不被人理解,但终会耀眼夺目】



精彩点评:
爱是“力量的基础”,爱是“生存的唯一理由”,当然还有美;让每一位爱读书的人都是博爱的、最美的!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名人传》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