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

原文标题:《麦田里的守望者》:独处的时候,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在昨天的精读当中,我们阅读到主人公霍尔顿正在进入“另一个声色犬马但平庸的世界”。那么今天我将和各位一起品读霍尔顿与萨丽·海斯约会前后的部分。

与此同时,“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含义也将渐渐明晰。你会发现,“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的是一个个成长路上自由自在的孩子!

在上篇中提到,霍尔顿因招妓被皮条客老毛里斯勒索,还被胖揍一顿。被打后的霍尔顿躺回床上一觉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多。

醒来后,霍尔顿先是给萨丽·海斯打电话,希望她能出来和自己约会。老萨丽同样是一个假模假式的姑娘。在答应霍尔顿一起看日戏后,老萨丽开始吹嘘什么“有个哈佛学生拼命追她,日日夜夜给她打电话”,还有“什么西点军校的,也为她寻死觅活”,同时呢似乎是为了显示矜持她又总是迟到。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也很常见?一场社交,即使只有两个人,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博弈。通过迟到,通过显示自己有多么的受欢迎,来获得交际时的主动权。当然,如果约会双方确实存在地位差异(除去社会地位差异还有基本的邀请者地位低于被邀请者),那么这样的放肆将被忍受。

虽然我们的霍尔顿在心里想着,“一时间,我真想叫她忘记看日戏这回事吧”。可是霍尔顿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太无聊又太烦闷了,因而他不得不和假模假式的老萨丽约会。

“我跟老萨丽定好约会后,就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然后整理行装。我离开房间之前又往窗外望了望,看看所有那些心理变态的家伙都在干什么,可他们全把窗帘拉上了。到了早上,他们都成了谦虚谨慎的君子淑女。”

儒家思想里有个概念叫“慎独”,说的是一个人一旦独自待在一个没有其他人的地方,便会容易会想要做一些肮脏龌蹉,或者其他不被传统伦理道德接受的事情。因而君子要“慎独”,既要尽可能避免自己处于那种境地,也要在处于“独”境时保持警惕。

黑夜,独居,以及人的思想,这些都是“独”境,值得我们警惕。那么,霍尔顿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呢?

离开宾馆后,霍尔顿直接打车去了中央车站,那儿离约会地点很近,便于跟老萨丽约会。之后,霍尔顿将行李寄存在车站寄物处,还去吃了个早饭。此时,霍尔顿发现自己的钱不多了。

在吃饭的过程中,霍尔顿遇到了两个拿着手提箱的修女。看着这手提箱,霍尔顿想到了以前的一个室友狄克·斯莱格尔。那时,斯莱格尔用的是一个极不值钱的手提箱,而霍尔顿用的是一个很值几个钱的精致皮箱。但斯莱格尔并不和霍尔顿一样把箱子放在架子上,而是塞在床底下,这样人家就看不见他的箱子跟霍尔顿的箱子并列在一起。

为此,霍尔顿嘀咕道:“我为这件事心里烦得要命,真想把我自己的手提箱从窗口扔出去,或者跟他的交换一下。”

看得出来,霍尔顿很在意这些,他不希望自己无意地使用一个值钱的箱子而伤害到身边那些家境不好的同学的自尊心。从这里我们能发现霍尔顿的善良,也可见他对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因此产生的各种畸形观念的不满。

然而,当霍尔顿把箱子也扔到床底下好不让斯莱格尔产生自卑感时,老斯莱格尔又把箱子从床底下拿出来放回柜子里。后来,霍尔顿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斯莱格尔想让人家把霍尔顿的箱子看作是他的。这样他就能有所谓的优越感了。

这真是扭曲、畸形又可笑的想法!最后,霍尔顿不得不提出换房,和傻杂种斯特拉德莱塔住在一起,因为他的箱子和霍尔顿的一样好,没那么多麻烦。

说回那两个提手提箱的修女,因为就坐在霍尔顿旁边,于是霍尔顿就和她们闲聊起来。不得不说,霍尔顿喜欢这两个修女,尤其是与霍尔顿交谈甚欢的那位。霍尔顿敬佩她们的奉献,他们从慈善聊到英国文学,在被问到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喜欢谁时,霍尔顿说喜欢那个被朱丽叶堂兄杀死的茂丘西奥,因为“只要有人给人杀死,我心里总会难过得要命——特别是死的是个十分大方、十分有趣的人——况且不是他自己不好而是别人不好。”

《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剧照

霍尔顿和修女的谈话在愉快中结束了。在这过程中,霍尔顿很庆幸修女没有问自己是不是天主教徒,因为一旦她们问了,而自己又回答不是的话,谈话总不会像现在这样愉快地结束,至少说是“差异对愉快的谈话没什么好处”。

在与修女交谈结束后,霍尔顿开始向百老汇走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家三口,孩子的父母一边讲话一边走,一点也不注意他们的孩子。那孩子却很有意思:不是在人行道上走,而是在紧靠界石的马路上走,一边走一边哼着歌“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

汽车来去飞驰,刹车声响成一片,他的父母却一点也不注意他。这让霍尔顿的心情舒畅了不少,心里不再像先前那么沮丧。也许一看到孩子,霍尔顿就能联想到自己的妹妹,所以心情就会好起来。

到这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含义已渐渐明晰。让孩子一路哼着歌走着,不要给他太多的管束和要求。来往的车辆以刹车避免对孩子犯错后的致命伤害。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的,是一个个成长路上自由自在的孩子啊!

霍尔顿和老萨丽的约会在这里就不多做叙述了,正如霍尔顿所说,“和一个假模假式的姑娘看一场假模假式的日戏有什么好描述的呢?”

约会最后,霍尔顿依然没有忍住而说出了那句话:“喂,咱们走吧,你真的讨人厌极了,如果你想知道真相的话。”你可以想象老萨丽听到这话时的表情。那真是可笑极了!

与老萨丽不欢而散之后,霍尔顿又准备去见见老朋友卡尔·路斯,一个喜欢谈性问题的“聪明”家伙。在去赴约的路上,霍尔顿突然想起了战争。他对战争讨厌极了,他认为待在军队比上战场被人打死还难受。甚至于说“要是再发生战争,我打算他妈的干脆坐在原子弹顶上。”

霍尔顿对战争的吐槽读起来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但是当我们思考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时,不难发现其中更深刻的含义。

该书发表于1951年,成书背景大抵为战后的美国。不难想象,塞林格在这个时候写一本书是一种什么心理:大抵不过是迷茫焦躁和不安,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情绪。这也是当时弥漫在美国整个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各位书友朋友们,我们明天再继续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文章存档:《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系列文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年轻的时候谁不想逃离这个庸俗的世界?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渴望上路,因为你还年轻
《麦田里的守望者》:成长,就是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
《麦田里的守望者》:独处的时候,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麦田里的守望者》:人活着,至少应该有一件热爱的事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人在偷偷保护你
《这本被千万年轻人奉为圣经的小说,写尽了成人世界的规则》

【今日话题】

在今天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慎独。指的是一个人一旦独自待在一个没有其他人的地方,便会容易会想要做一些肮脏龌蹉,或者其他不被传统伦理道德接受的事情。

君子慎独。一个人的时候你一般都干什么呢?你是怎么打发一个人的时间的呢?


精彩点评:

1,一個人的時候盡與書為伴,而後聽點音樂。寫詩、填詞是那時候最讓人興奮之事。才女朱淑真在詞中說,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連用五個「獨」字,表現出作者孤獨感的沈重。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不同,放到當下,我覺得這也可以是件很酷的事情。很多人一個人的時候才是真正的「一個人」,人前的模樣是人後一點一滴日積月累造就的,這麼說來一個人的光陰意義很大,尤其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珍惜!

2,让孩子一路哼着歌走着,不要给他太多的管束和要求。来往的车辆以刹车避免对孩子犯错后的致命伤害。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的,是一个个成长路上自由自在的孩子啊!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