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以前也总觉得周围充满了虚假,但是除了心里厌恶外,没有真正敢在行动上叛逆,毕竟觉得平凡的自己还要考虑后果地活着。】

原文标题:《麦田里的守望者》:年轻的时候谁不想逃离这个庸俗的世界?

作者:麦家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今天我将和各位一起品读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其中的一门知识就是,你将发现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惑、恐惧、甚至恶心的,你并不是第一个。”

J·D·塞林格《麦田守望者》语录

在开篇部分,塞林格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霍尔顿与潘西中学老师、室友相处的故事,对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和生活现状进行了叙述。这部分在全书中主要起一个背景铺垫的作用。

作品一开头便以“我”的口吻指出:

“我并不是要告诉你我整个的自传。我想告诉你的只不过是我在去年圣诞节前所过的那段荒唐生活。”

全书的时间跨度并不大,作者将很多笔墨都用在了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上,因而初读可能会略显枯燥乏味,所以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更耐心一点哦。

故事开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塞林格。

对很多读者来说,塞林格就是那个叛逆又脆弱的“霍尔顿”最佳代言人。他就像小说里的霍尔顿一样,一直在逃离这个世俗的世界。

1951年小说出版后,塞林格一夜成名,一时风光无限。但他自己却很不满意,他甚至还抱怨印在书上的照片看起来“病怏怏”的,他要求经纪人烧掉所有读者来信。

后来他干脆隐居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乡间小屋中,成了著名的遁世作家。

没有人知道塞林格在隐居期间干了些什么,直到1998年女作家乔伊斯•梅纳德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其中详细记录了她和塞林格持续8个月的罗曼史。

乔伊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塞林格坚持吃安全食品:葵花子、半生不熟的羊肉。这令乔伊斯终日半饥半饱,塞林格要求乔伊斯像他一样与世隔绝。几个月后,塞林格觉得她难以抵制俗世的诱惑,将她逐出家门。

2000年,塞林格的女儿玛格丽特未经父亲同意出版了回忆录《捕梦者》,在书中她将自己的父亲描述为令人不快的遁世者,他喝自己的尿,语言含糊不清,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辱骂母亲,还对禅宗、印度教吠檀多派、基督教科学派等充满狂热。

他的邻居则称,塞林格曾透露他家保险柜里至少还有15本未出版的作品……这段话激发了人们的无限猜想,但是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这到底是真是假。

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一位作家像塞林格那样至死都如此神秘。他是叛逆的代名词,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了全世界几代年轻人的精神读物,安抚着那些年轻又躁动不安的心。

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刚在日本面世时,村上春树还只是一名高中生,在班上一位女同学的极力推荐下,读了这本书。据村上春树回忆,当时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简直就无法与同龄人进行交流。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故事一开始,我们的主人公霍尔顿独自爬到山顶去看自己学校(潘西中学)的主场球赛,但其实他一点也看不下去,因为他遇到了一些麻烦:

作为击剑队的领队把全队的比赛用具落在地铁上而使全队失去比赛资格以及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还不好好用功而将被学校开除。后者也正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契机。

在霍尔顿将被开除之际,他的历史老师斯宾塞先生表示想见一见他。于是霍尔顿在山顶看过一小会儿球赛后便离开去找斯宾塞先生了。在这里,霍尔顿吐露心声:

嗯,我当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门混账大炮旁边,看着下面的球赛,冻得我屁股都快掉了。只是我并不在专心看球赛。我流连不去的真正目的,是想跟学校悄悄道别。

我是说过去我也离开过一些学校、一些地方,可我在离开的时候自己竟不知道。我痛恨这类事情。我不在乎是悲伤的离别还是不痛快的离别,只要是离开一个地方,我总希望离开的时候自己心里有数。要不然,我心里就会更加难受。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我们有时候因为讨厌别离而不愿意待在现场难过,可当我们真正对离别释怀的时候,却不能宽恕自己的缺席和回避。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生死离别上。

霍尔顿在寒风里气喘吁吁地穿过马路 (这家伙抽烟特别凶,再加上近期个子长得太快,因而肺不太好)来到了斯宾塞先生的家。

在与斯宾塞太太寒暄了几句后,霍尔顿进入了斯宾塞先生的房间。在霍尔顿的眼里,斯宾塞先生是个自得其乐的小老头。“有些人老得快死了,就像老斯宾塞那样,可是买了条毯子却会高兴得要命。”

斯宾塞先生的形象以及其房间的陈设和气味完全符合一个生病的独居老人的情况。而这些都使霍尔顿感到泄气。与斯宾塞先生的谈话自然逃不过被退学的话题。

谈话中,斯宾塞先生戳中了霍尔顿五门功课四门不及格的痛点并且还当着他的面念了他交的历史试卷。这让霍尔顿十分难堪,他甚至都有些恨斯宾塞先生了。

谈话还提到了霍尔顿以前就读过的爱尔敦·希尔斯学校,虽然霍尔顿没有向斯宾塞先生表明自己从那个学校主动退学,是因为当时他的周围全是伪君子这一点,让霍尔顿再也无法忍受继续待在那里。至于谈话的其他内容,不过是斯宾塞先生像神父一样劝霍尔顿悔改并认真考虑将来。

不过都是些老生常谈,霍尔顿感觉疲惫不堪。

谈话结束后,霍尔顿回到了他的宿舍。因为无事可做,霍尔顿便戴着他那顶新买的红色猎人帽窝在椅子上看书。霍尔顿很喜欢托马斯·哈代的《还乡》,该书在之后的叙述里多次被提及(书友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翻阅一下,以便更好地了解霍尔顿的人物性格)。

就在霍尔顿刚刚开始看书的时候,住他隔壁的阿克莱来到了宿舍。这是个不讲卫生(几乎不刷牙)、满脸粉刺、自行其是的家伙。霍尔顿不喜欢这家伙,因为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外貌和习惯,都让人无法接受。

阿克莱进入霍尔顿宿舍后一边和霍尔顿搭话,一边随意翻腾霍尔顿室友斯特拉德莱塔的私人物品。而霍尔顿则只顾继续看书,并没有任何停下来和阿克莱交谈的意思。

正当霍尔顿与阿克莱不算愉快的“交谈”还在进行时,斯特拉德莱塔冲进了房间,向霍尔顿借一件狗齿花纹上衣以便和他的女朋友约会。

与阿克莱一样,斯特拉德莱塔也很邋遢,只不过是属于在外面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但私底下十分邋遢的那种。同时,斯特拉德莱塔还是一个非常自恋的家伙,喜欢长时间在镜子面前收拾打扮。在霍尔顿看来,无疑斯特拉德莱塔也是一个好色的家伙。

不论是阿克莱还是斯特拉德莱塔,霍尔顿都不喜欢。和这些人怎么能相处呢?霍尔顿觉得,这些人都太虚伪了,每个人活得都那么“假”。

最后霍尔顿勉强答应了借狗齿花纹上衣给斯特拉德莱塔。但是在之后的交谈中,霍尔顿得知斯特拉德莱塔的女朋友是琴·迦拉格时,霍尔顿的心情糟透了。

原来琴·迦拉格以前有段时间就住在霍尔顿的隔壁,两人还有过亲密的接触,现在霍尔顿对琴还有那么一些好感。

所以在得知好色的斯特拉德莱塔将和琴约会时,霍尔顿感到烦躁。但同时霍尔顿又很懦弱,即便对琴有好感,也没有过多的动作,而是不紧不慢地叫斯特拉德莱塔不要透露他被开除的事。

作为全书的开篇,这部分内容展现了主人公霍尔顿所面临的生活现状:

关心霍尔顿但依然没有与周围环境脱离独立的斯宾塞先生;
自以为是又邋遢的阿克莱,全然活在自己的世界也不招霍尔顿喜欢;
而自大又好色下流的斯特拉德莱塔则更是今霍尔顿厌恶。

在这样的环境映射之下,似乎注定霍尔顿将要在未来选择逃离。或许此次被潘西开除与上一次霍尔顿主动退学并无区别,都是霍尔顿厌倦了“周围都是伪君子”而做出的选择。但这样的叛逆还会继续多久,霍尔顿又将何去何从?我们下次再一起品读。


文章存档:《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系列文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年轻的时候谁不想逃离这个庸俗的世界?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渴望上路,因为你还年轻
《麦田里的守望者》:成长,就是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
《麦田里的守望者》:独处的时候,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麦田里的守望者》:人活着,至少应该有一件热爱的事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人在偷偷保护你
《这本被千万年轻人奉为圣经的小说,写尽了成人世界的规则》

【今日话题】

开篇的这一部分,我们大致了解了霍尔顿的现状,也大致能感受到他的苦闷和焦虑。似乎,他和眼前的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没有办法融入,也不屑于融入,便只有逃离这一切。

谁年轻的时候不想逃离世俗的世界?你有经历过霍尔顿这样充满颓废气息的青春吗?


精彩点评:

1,那是一段充满颓废气息的时光,但不知道算不算得上青春,我无比的想逃离这个世界。在失去了最亲的人,人生出现某种残缺的时候,仿佛也失去了对世界的牵挂。再加上工作的不如意,一片灰暗。身边已经没有值得留恋的人和事了,我想逃离。我幻想一片稀有人烟的小树林,简单的小木屋,耕种读书,幻想四周流浪,与不同的人和地方相遇又别离,甚至幻想躲进某个寺庙里,敲钟坐婵、修身养性。至今,我安然无恙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市井的生活里,在车水马轮的人流里,因为上面的“逃离”我没有勇气开始。也正因如此,我暗自庆幸。“逃离”毕竟是逃离,心魔解决不了,身体逃到哪里都有枷锁。真正的选择要在内心成熟,面对苦难、困境以后,在不被物质、情绪左右以后,询问自己的内心作出的答案。现在的我,还没有到成熟稳重的修为,但是已经在路上,并且知道什么时候是“逃避”,什么时候是“选择”。内心的困惑解决不了,身体到哪里都是枷锁。而解放内心这件事,在哪里都可以完成。这就是我理解的“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一层意思吧,与大家分享

2,或许人人都曾想过逃离,可是我们不擅长离别。有人对我说过他最受不了别离的滋味,可是现实中他却一直被离别所苦,所困。除了生死离别不能改变,其他的都可以按着心意去行动,去改变。回想曾经的青春年少,轻狂无知,我又何曾不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感谢岁月带给我的沉淀,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足够的智慧,力量和爱,去改变自己的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

3,考的公务员,工作10个月。工作半年,认清了这群人的嘴脸之后,无比想逃离这群伪君子,真小人。天天想着,领导赶紧调走,不干事瞎搅和,还想退休的赶紧退,天天嚷嚷要调走的,赶紧都走!情绪低落,悲观,跟朋友说,同学说,都快成了祥林嫂。想通过学习,读书来转移注意力,但不久又跌回到自己的悲观世界里。最消极时,想辞职。和单位老大姐和姐姐说,她们说这是你辛苦考来的职位,你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慢慢适应,单位都有一些这样的人,别在这样的单位中迷失自己,要保持你自己,以后好好发挥你的专业能力。
差不多那时候养成看公众号的习惯,看麦家理想谷,豆瓣读书等等。加之后面忙了起来,也参加微信阅读活动,跟朋友交流,把朋友当做学习的对象,培养自己的兴趣,慢慢从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之前那么郁闷纠结,跟自己太懒太闲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人的遭遇都是财富,早经历到这些事,看清现实,是好事。
另一方面,这些事,其实都不是事。这领导来十年了,一位老大姐一直遭受很不公平的待遇,人家照样生活幸福的很。事情关键是要个人自己怎么看,态度决定一切不是没有道理的。工作只占了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一天所有的时间都来想工作带来的糟心事,太亏待生活了。
我还算年轻,有时间有精力,抓紧时间奋斗、学习才是硬道理。这几天,看到一句话,大意是,人生苦短,奋斗都没有时间,哪有时间勾心斗角。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