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豆瓣8.2,后悔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

文 | 书单兔

度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周,只有在高铁上地铁上睡觉前的时间可以刷刷微信读书;

原本就没多少的时间还老是被我用来在橙色小软件上凑单,罪过😢双十一真是杀时间又伤钱包。

最近觉得读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更容易获得幸福。

刚好在拜读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从书中也受到了许多启发。

里面很多观点读到时都会觉得一下子通透了不少,刚开始觉得这种讲“术”的书容易让我们变得太套路,但是发现反而是跟着作者套路了一下,反而令自己变得更加真诚了…奇妙。

之前一直都没有耐心读这本书,一是自认为沟通能力还不错,因为很少和人起冲突;二是看到非暴力三字更觉得没必要,因为我不觉得自己存在任何“暴力”。

读这本书时,倒是觉得我之前太想当然了,很多作者提及的问题我都犯过,一边看书一边自省,是一定会二刷三刷的书…

大家也不要被书名蒙蔽,觉得如果不”生气“就没必要看这本书,其实这种想法和书中的观点恰恰相反:

非暴力并不意味着不会生气、永远心平气和,而是如果有愤怒,也能完全的表达出来;找到引起愤怒的原因,然后使用书中的方法来消除愤怒并满足需求,让自己更快乐。

这本书真的能使我们去反思一些事,并且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助力幸福生活。

01

到底什么是沟通中的暴力,我想我们都或多或少的体会过:

评判他人、欺凌、偏见、责备、指责、歧视、冷处理、批评他人或自己、发怒时说的话、判断“好/坏”或“对/错”…这些“语言&精神暴力”可能比肉体暴力更加伤人。

更可怕的是,如果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暴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自己体会比较深的是曾经与朋友还有家人的争论,我们各自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但最后谁也没说动谁,不欢而散,直到大家决定不再谈起这个话题,才算是了解。

但实际的分歧和问题还是存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个芥蒂。

这样的谈话让两方耗心耗力,可始终也找不到一个好点的解决方法。

02

而作者的非暴力沟通,似乎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作者将其拆分为四步:

首先,观察事实并客观描述,不要带有评价色彩;

第二,表达出个人对事物的感受——愤怒、喜悦、启发、孤独还是什么;

第三,提出自己的需求;

最后,请求对方协助。

当我们对一件事有情感上的反映时,作者认为这是基于一些未满足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找出那个所需要的东西,然后请求另一个人来实现它,这就是整个非暴力沟通的过程。

非暴力沟通整合了我们的意识(一系列原则,例如真诚、合作、勇气还有移情),

语言(知道词语如何建立关系或造成距离感),

沟通(知道如何提出需求,即使意见相左也能倾听,并且寻求适用于所有人的解决方案)

还有影响他人的方式(权利应该是共享的,而不是用权利去压制和指挥)。

作者通过很多场景和练习来阐述他的沟通理论,有点像教科书,读完一章立马可以测试,来看看我们对主题的理解;

有时会“做错”的题让我意识到自己确实哪里没做好,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03

接下来分享几个划线和书中学到的沟通小技巧:

1.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分类和评判使我们试图从复杂的现实中归类出一种简单化的评价体系,一个事情有AB面,但为了方便总会想把它不是归于A就是归于B,然后来快速处理它,这本来就是一种粗暴。

2.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算是一个心理学的小trick吧,偶尔的示弱其实是关系的润滑剂。:)

3.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方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也是要我们好好说话,比如叫男朋友去干活比指责男朋友好懒啊就是更有建设性一点吧~

4.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不是说“请不要再干嘛干嘛了”,而是具体提出“我希望你可以干嘛干嘛”更容易被答应 哦。

5.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我们还会发现,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

想通了这点之后,面对他人的指责和怒火是不是知道该干嘛了。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