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 【诺贝尔经济学奖 | 贫穷是恶性循环的一种】

诺贝尔经济学奖 | 贫穷是恶性循环的一种
作者 书单兔

今天在刷公众号的时候,看到有一篇讲印度为什么可以躺赢疫情的文章,其中一个观点是国家机器效率的低下,造成了哪怕疫情已经蔓延也会不管不顾。

作者借用了《贫穷的本质》里面一个关于印度的case来佐证:这本书反复讲如何利用经济学小知识在印度推广疫苗,但这个国家到现在都一直解决不了接种疫苗的事。

引起了我的兴趣…

《贫穷的本质》是近年来探讨贫穷最为读者耳熟能详的一本畅销书,而它作为畅销书其实有点过于“学术”了: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为了探究贫穷的原因,花了15年,深入1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扎实详尽地从各个方面去调查造成贫穷的原因。

刚打开书的我对“贫穷”带着天真的误读:

“穷人限于贫穷的思维以及行为方式(比如懒惰、安于现状)所以终身无法摆脱贫穷,或者有些人天生的不幸使他们无法自给自足”。

而事实是,他们也不遗余力的去试图改善自己的生活,却因某些事情被阻止…在看过了这本书之后,或许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和穷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对,我就是穷人)

作者们不是居高临下,他们务实细致,真正地去理解穷人的生活,着眼于穷人令人惊讶的另一面:

比如有人借(利息远比银行存款利息高的)钱去储蓄,有人错过免费的疫苗却为自己不需要的药物付费,有人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谋生之路却没有一条能行得通…

这其中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不仅仅是大多数人所惯常以为的那样。

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来消除贫困,但由于对贫困的了解不足,绝大多数政策都不奏效。

带着问题看书:

为什么有些人连食物都买不起却会掏钱买彩电?

为什么贫困地区的孩子即使去学校也几乎不学习?

为什么印度最贫穷的人还将其事务预算的7%用于甜食?

为什么有的人穷到一个孩子都养不起却会生一窝?

作者关于贫穷的原因总结三点:

1. 缺乏有效避险工具

穷人不想要健康保险,由于周围没有健全的医疗体系或者触手可及的网络资源,他们无法了解复杂的医疗知识。他们不像大多数普通人,无需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他们更需要关注眼前的利益和生活。

而由于没有未来能够抗风险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所以越是贫穷的人越倾向于生很多小孩来抵抗这种风险,也就是说”养儿防老“,结果是没有能力抚养,小孩收不到好的教育,自然未来也挣不到钱,陷入了恶性循环。

2. 缺乏长远的规划

例如教育是一个长期投入,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有回报或者有多少回报,有些穷人的父母认为教育会延迟小孩更早的进入工作,从而减少资金回报。

例如职场上需要在一个领域深耕才能变得更加专业已获得更好的报酬,但是为了眼前的面包他们不得不身兼数职导致失去了这种成为专家的机会。

3. 对未知领域充满偏见,不愿意学习进步

比如对疫苗的排斥,使他们更难躲过健康的风险;再例如,对一些健康知识的认知有限,导致印度的农村滥用抗生素,最后反而滋养了很多“超级细菌”。

这本书对于这一个个问题的详实的思考和学习,使之为世界范围的脱贫工作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南。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