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鸢屋书店和新零售

原创 产品喵龚剑 产品经理书单

大数据、AR、人工智能、区块链加持下的传统零售业,或者叫新零售、智慧零售,一下子变得性感起来了。

零售或者说流通业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行业。

从一开始的市集,到大型商超,电子商务,零售的业态不断的在发生变化。

时代在变,社会在动,商业的标准不会一成不变。

商品不仅是商品

要把握零售业变化的趋势,就必须先搞清楚,在零售中,什么是不变的。在以前的文章里,我谈到了零售的基础是“信任”和“效率”,零售相当于是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当现有的中介效率降低,或者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之后,新的中介机会就来了。

所谓的新零售,就是对旧零售而言的。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建立新的“信任关系”(如当年的支付宝);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流通的效率。但这些并不是“新零售”的全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的“商品”,承载了更多的“人文”的副产品,并由制造商和零售商共同提供。

这种具有人文内涵的商品,是综合了价值、情感和购买过程体验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显然日本走在了前面。一方面日本的人口密度大,实体渠道仍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日本人对看不见的商品,比如服务、知识产权、附加的情感价值,有付费的意愿,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消费升级。

日本的“新零售”在多快好省之外,为顾客提供了经过“设计”的情感体验,这正是鸢屋书店提供给客户的提案能力,鸢屋书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零售场所,而是顾客的生活方式顾问。

不卖书的书店

废话,书店不卖书卖什么?

虽然没有去过鸢屋书店,但在国内也去了不少鸢屋的“徒弟”书店。我发现,书店真的分为卖书的书店和不卖书的书店。

卖书的书店,如学校附近的书店,布置的如同卖场一般,一进门的位置肯定是走量的畅销书—老师指定的教辅,进来的顾客不够有明确的指向,店员帮忙找到书后,都是买完即走。在书的卖场里,都是按照种类划分,杂志、唱片和书籍都是分开陈列。

不卖书的书店,更像一个图书馆,所有的书籍都按内容分类,有些书籍旁边还有相关的CD、DVD,当你在寻找某个主题时,你也许会跟你心仪的书籍或作者不期而遇。

不卖书的书店里有咖啡厅、文具店、茶艺馆,随处都有休息的椅子,椅子上可能坐着文艺女青年、邋遢的不得志的作家,这些可能是真的,可能只是你的想象,不管怎么样,这里的人都很有文化,至少在向有文化努力。

这就是不卖书的书店,卖给你的商品是“文化人”的生活方式,由书籍、电影、音乐组成的整体提案,以及在喝咖啡过程中完成消费决策的体验所构成的人文商品。

知的资本

在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零售作为一种商品和消费者的中介,“提案”也能成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附加产品。

长尾产品只适合在互联网上销售,这个观点已经不绝对了。至少书籍这个品类,鸢屋书店证明了实体能够帮助消费者解决购买“长尾商品”时的选择困难症。

其提案的能力是基于对消费者的洞察。成立于1985年的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株式会社,简称 CCC,对鸢屋书店的加盟店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为吸引回头客自然而然就发展了会员。为了让会员的积分有更多的用途,鸢屋与很多企业开展了T积分的合作。2006年, T积分合作企业开始发行 T卡,集中力量构建数据库,这才有了追踪 1/ 3以上日本人的消费行为,并应用于市场营销的数据库。根据CCC官网显示,现在的T卡有近6800万会员,覆盖了94万店铺。要知道,2008年自然杂志才首次提出大数据的概念,而CCC从2006年开始就利用用户的数据开展市场营销了

一个懂客户的企业,一个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就会赢得客户的口碑,其企业品牌就会产生溢价。她会超出流通企业的边界,她也是服务业,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提案资讯和购买体验;她也是制造业,整合产业链上游直接制造出客户喜欢的产品。

这一切,靠的是对客户的“知”和“资本”的有效对接,而完成这一对接,需要CCC这样“人性尺度”的组织。

品牌、数据库,或者具备丰富的见识和经验的接待员,这种不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里的知的资产,在将来的商业社会中将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因素。

这就是鸢屋书店对零售业的启示,知的资本才是关键因素。对于商业而言,“信任”是更核心的要素,“效率”应该为信任服务。为了效率,而丧失了很多接触和了解客户的机会,是本末倒置。所以,新零售绝不仅仅是通过线上技术改造线下,让线下更有效率,而是要通过大数据、实体店的现场埋点,更好的与客户互动,收集数据,为客户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鸢屋书店和新零售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