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设计中的设计》《IDEO,设计改变一切》读后感 - 不懂设计的程序员,不是好的产品经理

原创 产品喵龚剑 产品经理书单

设计的逆袭

说到设计,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时装、珠宝、建筑等具有“设计感”的产品。设计是一门技艺或者艺术,它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完成。

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作为设计者,关注的是产品本身向消费者传递的一种信息,这个信息是建立在产品的功能以及带给消费者的价值之上,传递出来的品牌的理念,即人与产品、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

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从产品到服务,从服务到体验。

设计团队发现,当旅行者进入房间,把外套扔到床上,打开电视,并长舒一口气时,才是真正重要的时刻。这个时刻后来被称为“舒口气时刻”,它为体验创新提供了最明确的机会,于是设计团队说服万豪将资源转投到改善顾客“舒口气时刻”的体验。

没错,酒店业也需要设计师的帮助,IDEO在帮助万豪酒店设计这个”舒口气时刻“的体验时,是需要服务人员的参与其中的。一次完整的体验,包含了”硬件“,酒店的设施、设备以及一些精巧的产品;也包含了软件,服务的”流程“、服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有效的协作。

就像产品越来越像服务一样,服务也越来越像体验。这个影响深远且不可避免的演变过程,基础就在于理解对基于设计的系统性创新进行投资的重要性,这种创新把员工和顾客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设计,对于企业来讲,也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设计逐渐靠近企业的核心决策层。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的本质是一系列行为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户同理心、原型机制和对失败的容忍。通过将设计思维引入用户体验、战略及复杂的系统中,设计突破了传统的产品设计本身,将“介入”(即在新产品或新系统问世前,让用户参与进来,了解它们,并给出修改意见等)也纳入设计范畴。-《哈佛商业评论(201509)》

设计思维比设计技艺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它将设计方法交给了那些从不认为自己是设计师的人,并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问题。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将需要转变为需求”,帮助人们明确表达那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潜在需求,这正是设计思考者面临的挑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同理心”,需要你观察和总结用户的期待和需求。

很多年前,听过一个迪斯尼乐园的道路设计的案例。迪斯尼乐园开张前,请了一位大师来设计园内的道路。大师的做法是先把所有的空地都设计成草坪,然后开放园区进行试运行,大量的游客涌入园内,行走在草坪之上。OK,走的人多的地方就自然成了路,下一步所需的工作就是进行加固。

而模型是验证你的设计最好的方法。在重大的产品或者体验推出之前,要通过模型不断的进行尝试和验证,失败的越多越早,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在苹果启动零售店的建设之前,专门在总部建立了一个零售店的原型,不断的尝试各种硬件环境以及软件的设计,力求达到既定的目标。

以设计为中心的企业

成功的体验的标准是尊重人、有效、参与式。总之,要在体验的各个环节注入情感价值。

首先,成功的体验要求消费者积极参与;其次,让人觉得可信、真实、吸引人的顾客体验,很可能是由置身于体验型文化中的员工设计出来的;最后,每个与顾客的接触点,都必须以深思和精确的方式来执行——应当像制造德国汽车或瑞士手表那样,精心设计并打造顾客体验。

所以,一线的客户接触点是最重要的,需要通过同理心,自动自发的为客户提供“惊喜”,无论与客户接触的是机器还是人,都应该如此。以设计为中心的企业,应该把“自主的为客户设计出意外惊喜的体验”作为一种文化,在企业内部推行。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组织赋能为个体,以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参考书目:

《设计中的设计》

《IDEO,设计改变一切》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设计中的设计》《IDEO,设计改变一切》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