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少年的你》观后感 -给孩子一份有温度的生命旅程

和禾妈 禾颖时光

前些天看了新上映的热门电影《少年的你》

关于校园欺凌,关于高考,关于人性,关于演技炸裂……关于家庭教育。看电影的整个过程有气愤、难过、心疼、感动……各种情绪的纠结。我最想说,电影中的每个孩子如果能被父母真正的关爱,温柔以待,呵护成长,那结果会不会反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观点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

有时候大人会说这孩子不随自己,自己的哪些优点孩子身上一点影子都没有。可能基因是一方面,后天的家庭环境、父母的三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只是这些我们可能并不重视,这都是隐性因素,见效慢。现在父母教育孩子更多重视的是显性因素,如花了多少钱上好学校,学了多少个补习班,这些可以彰显父母的努力,满足为人父母的面子,但同时制造了更多的焦虑。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做不好,其他再好也是逆流而上,很艰难。家是温暖的港湾这句话,不是说说玩的,因为家是每个人一生的起点与归宿。想要搏击长空,从这里蓄势展翅;羽翼撕裂,回到这里修养生息。如此这般,家庭是每个人的宿命。

教育孩子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没有标准答案。我此时特别想告诉自己,别去纠结孩子会有哪些成绩,让他们成长为健健康康的人,成长为善良的人,陪他们走过一段温暖的人生旅程。长大以后,他们能凭诚实的劳动自立,操持家庭,养育子女,享受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足够了。

电影中的三个孩子,每一个都是悲剧,家庭教育的悲剧。

魏莱,一个长相甜美,成绩优秀的女孩。在电影里是一个欺凌者的形象。如果她的父母能尊重她,注重沟通,或许悲剧可以避免。

电影中魏莱的父母只有两次出场,一是在警察询问关于魏莱是否参与了校园欺凌。魏妈妈大包大揽地保证魏莱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这期间镜头闪过魏莱荣获的各种奖杯和魏莱得意的、毫无惧怕的笑。

从这些信息里可以看出魏莱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父母要求做的她都会尽力满足。在此基础上,父母就是她的保护伞,出现了问题,不管好与坏,都是父母说了算。不调查、没交流,父母精致的利己主义体现非常明显。

第二次出场是在停尸间。魏爸爸看了一眼自己女儿的尸体,扭头、甩手,离开。可以理解为难过,但那表情和行为更多传达出的是气急败坏。可能嫌女儿给自己丢了脸。因为魏莱最后的出场透露出因为复读,爸爸已经一年没有搭理她了,所以她不想再复读,由此去乞求陈念的原谅。为了能得到父亲的关注,魏莱可以毫无底线的自取其辱。由此可见,她多么希望父母关注她,真正地爱她。

在魏莱的家庭里,魏妈妈属于纵容溺爱孩子的类型,所以孩子无底线,没原则。只要满足了妈妈的要求,其他的可以有恃无恐,这不是真正的爱。而魏爸爸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脸面,没有沟通,没有真正的关注,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

在此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习成绩、才艺能力可能很棒,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但自我存在感极低,即使取得成绩,也没有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没有自尊心,没有选择权,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生命的附加值。没有原则与底线的一次一次寻求刺激彻底扭曲了魏莱的人格。孩子没有了自己,这是最可悲的教育。

当亲子关系处于这种状态下,孩子就会向同伴寻求弥补,寻求存在感。而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欺凌可能是一条途径。除此之外的沉迷于游戏、早恋等情况也可以在此寻根溯源。

陈念,一个被欺凌的女孩。陈念应该是在一个单亲家庭中长大,妈妈投机取巧做点小生意,每天东躲西藏,逃避追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虽然成绩很优秀,但心理上也是极度缺乏爱,缺乏安全感。妈妈教会她更多的是性格上的隐忍,而不是真正地走近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所想。陈妈妈说的遇事忍着,熬一熬就过去了。忍一忍可以,但最好有人诉说。否则情绪就像气球,忍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爆炸的可能。

陈念最后因过激推人,过失致人死亡就是情绪忍到爆炸的后果。如果在这之前的那次电话里,陈妈妈能听听她的心里话,别让她忍,让她在妈妈的陪伴下哭出来,骂出来,把委屈发泄出来。妈妈再给她建议和陪伴,或者诉求法律手段寻求自我保护,那最后的悲剧或许就会避免。

好在陈念最后在郑警官的开导下完成了自我救赎,否则她的人生会一直在煎熬中继续。

孩子遇到委屈、愤怒,亦或种种负面的情绪,父母都应该重视。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引导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合理地表达。不能站在大人的角度瞧不起孩子那点问题,以为他们的情绪大惊小怪,没必要。在父母眼里,事情很小;殊不知,在孩子的世界里,那点小事就是全部,因为孩子是最活在当下的生物。

小北,一个缺爱的孩子,一个保护者的角色。母亲因为他影响了自己改嫁,竟狠心地打骂并弃子而去。小北渴望爱,当素不相识的陈念为了救他,竟然满足小混混的无理要求,真的亲了他一下时;当他打架回来一身伤痕,陈念一句发自真心的“疼不疼”时。小北的心里瞬间有了爱的滋润,在爱的滋润下,他的生命开始复苏。渴望拥有爱,也会毫无保留回报爱。

当陈念过失杀人之后,他大包大揽下所有的责任,设计好所有的步骤,来兑现对陈念说的“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承诺。他是“保护”了,但“保护”的方式不对。当陈念醒悟过来,在探监时那一个真诚的笑、满含深意的笑,给了小北正确的启示。四目相对之时小北真正明白了是对心爱的人真正的保护——真正的保护是让爱的人做到内心坦然,不卑不亢。

父母对于孩子都会爱,可是爱的方式往往决定爱的价值。我想去爱孩子这个人,感谢这个小生命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给父母的所有成全。生命的旅程中,欣喜他的进步,也接纳他的退步;欣喜他的坚持,也鼓励他的放弃;欣喜他的成功,也认可他的失败……孩子的成长,父母最大的责任是让他像个人一样成长,让他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始终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温暖地陪伴孩子一段生命的旅程,呵护孩子的心灵,摒弃外在的虚荣,每一粒种子在家庭的温暖沃土里萌芽,茁壮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会陪伴孩子一生。像电影片头和片尾陈念所反复重复的那句“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This was our playground”.有的“过去”回不来,无关痛痒;有的过去虽然可以回来,但那是不敢也不想碰触的过去。父母要给渐渐长大的孩子怎样的“过去”?用曾子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勉励自己吧。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少年的你》观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