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旅人回家了

原创 竹子 遇见竹子

“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英」毛姆
2017年6月28-29日,是我一生中最为美好且难忘的时光。我的生活原本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度过每一天就像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那样惊险刺激,也带着无尽的想象。
2017年6月28—30日,南宁文学院第二期文学培训班在南宁举行。我有幸受邀前去旁听讲座。我的心得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休憩。

28日下午,妈妈陪同我一起来到讲座的地点。工作人员打开了会议室的大门。里面并没有人。每个座位都有学员的名字,我们是旁听生,所以坐在最后一排的座位上。“看来我们是第一个,提前了半小时呢!”妈妈兴奋地对我说。语气像是娇羞的小姑娘得到了棒棒糖那般开心,开心里透着得意。我知道,妈妈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随即为我拍照留念。我靠在椅子上,非常安适的等待妈妈按下快门。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职业培训。

过了不知多久,两名女子走进了会议室。并和我们打招呼,用轻柔得细微的声音呼唤我的名字。随后,她们坐在我的身旁。我猜想,她们应该读过我的作品或看过关于我的报道,才会知道我的名字。我小小兴奋了一阵,这是属于作者独特的心情,其他人未曾体会过。
我陆续听到了脚步声,原本空无一人的会议室里填满了前来听课的学员。我明白他们都是我的前辈,也是文学创作的佼佼者。我有一种要落泪的冲动,毕竟我是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场合,我看见了从未有过的风景。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

28日下午的主讲导师是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盘妙彬老师,盘老师从事诗歌创作30余年,在国内多个诗刊及美、澳港台等发表作品。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可敬的师者。

盘老师在讲课中指出: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始终拥有热爱生活的情怀。如果说语言是诗歌的肉身,那么作者的情怀就是诗歌创作的灵魂。
写诗要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将一匹马写成马,那是正确的,将马写成波浪,那是奇特的,若将马写成大海,那就是诗人的思维。”诗人是不可以解释自己的作品的。其次,不要重复别人眼中的风景(即上面提到的创作个性)要有自己的风格,在诗歌创作中要表达和别人不同的思想。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和学员们探讨了诗歌创作的议题,从不同方面入手,和学员们交流了自己的经验。互动环节,学员朗读了自己创作的诗歌。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老师对学员作品的闪光之处作出了肯定,并且对存在的不足作出诊断并提出宝贵建议。临近下课时,主持人老师用里尔克的诗作《豹》作为结束语,大家依依不舍地同盘老师道别。

电影《豹》壁纸

6月29日上午,培训继续进行。第二堂课的主讲导师是中国作协全委委员、著名散文家严凤华老师。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严老师的作品《一座山,两个人》今天能够聆听他的教诲真是万分荣幸!
严老师先谈及作为作家,首先要有坚定的目标。接着,严老师列举了他的自身经历作为例子。严老师的家族三代人报考的都是中文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在不同的心境下作出了相同的决定。——可见一个人最初的目标是否坚定,决定了你最终的归属是否是你所愿。
严老师从事散文创作30余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散文家是台前的人(即描写真实生活,又称“真实作者”)写散文就像一个人慢悠悠地在林荫道上散步,是安闲和舒适的感觉。写散文同时也像厨师炒菜一样,要注意火候和烹饪技术,否则炒出来的菜就不够美味。此外,严老师还说,30年来他从未创作过其他体裁,几乎都是在散文的热土耕耘,直至结出累累硕果。
其次,散文的语言应该根据作者个人的气质决定。分为阴柔、阳刚、娓娓道来、平和叙述等风格。老师列举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和沈复的《童趣》作为例子,阐述几种风格的体现。
老师的讲课流露着一种亲切感,像是邻家的伯伯在讲一个老故事一般,让人回味无穷。或许,这就是文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缘故,其他专业偏重理性,让人敬畏;而文学就像是一群壮士出现的一个少女,给人以温暖。记得很多人说过,读你的文字总是让人温暖的。其实,这其实是文学的宗旨,意在温暖人心。
在谈及散文家体察生活能力时,老师以自己的作品《一座山,两个人》为例,为我们讲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几年前,老师到广西的一个乡下去采风,遇见了一位长者,这部作品写的正是老师和这位长者相处时所发生的点滴记忆。我记得老师这样说:“有一天,我发现老伯伯正在和他家养的狗说普通话,当我问他为什么和狗讲普通话时,他回答‘我是为了让它和你的女儿亲近,等过一段时间你的女儿来到这里之后,这只狗不会因为听不懂普通话而咬她。’我当时就被感动了。于是,把这个细节写进了散文集《一座山,两个人》里。读者也同样能感受到这份质朴。这就是写作要具有的‘根须感’(笔者理解为普通但是又能触动人心的细节)”听了老师讲完这个故事,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不仅仅是写作技巧,还得到了心灵的慰藉。有一个地方是我心灵的乡下,这个乡下的名字便是—书籍。
最后,老师谈及了散文家的职业出路问题。称散文家是“作家中最难成名”的门类。一个散文家,不可能像小说家那样,创作一篇作品立即能够有反响,轰动更是很难的事。广西的散文家受地域的限制,没有西藏的辽远,没有蒙古的广阔,没有北方作家的厚重,如何才能将作品写得为读者喜爱呢?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用一颗善心和爱心去感知生活,一个作家不可能每一篇作品都能写大题材(诸如上升到国家利益层面等。)只有用一颗善心,和一份执着才能把散文写好。
…….
由于身体原因,老师后半堂课的声音并不洪亮,但是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会议室里没有一丝响动。这堂课,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课。我更坚定了散文创作的信心。似乎与泪水在眼眶充盈。我明白,那不是伤心,而是震撼。
当天下午的小说可同样精彩。主讲导师是中国作协会员、《广西文学》副主编李约热(本名吴小刚)老师。也是我的同门师兄。也是著名的小说家。

在课上,老师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和技巧,而是从生活出发,以自身经历为参照,阐释生活与创作的联系。这一点是我最欣赏的。我想起了我们共同的老师。能做吴老师的学生和师妹,我感到三生有幸。
接着老师介绍了他喜欢的作家及读过的小说。“要书写有生活气息的作品,一个写作者,首先是一个读书人。当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你不是作家,你首先是一个人”并诸如苏童、村上春树、昆德拉、赫拉巴尔;《挪威的森林》、《生活在别处》、《一个市民的自白》等等。老师说:‘不要总想把生活写成传奇,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真相。(笔者理解应该是“平凡的切入点,写出不凡的深意”)此外,老师还介绍了最近上映的电影《冈仁波齐》。(等到下档了我也找来看。)讲一个关于宗教和热爱的故事,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朝圣地。我的朝圣地就是共和国作家的摇篮—鲁迅文学院。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到达那里,去瞻仰我心中的佛塔。为了这一次遇见,我要转过孤独的山,跨过苦难的水,只为与你相见。
……

这一次培训,我有幸作为未入编学员参加了小组讨论。在听取 大家的发言后我表示:自己是刚刚出道的新人,需要文学前辈们更多的扶植和帮助。我表示,作家一定要有一颗善心,一颗真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下午的讨论中我表示,自己没有从事过小说创作,但读过很多小说作品。我列举了毛姆的《面纱》称他的作品以写人性多面为契机,是最擅长写故事的圣手,我还列举了(《灿烂千阳》为例子,称胡赛尼是擅长叙事的小说家,能在绝望的叙述中让人看到希望。我最后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勤奋创作,努力为读者写出更多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文字。大家对我的发言表示赞同,并给予鼓励的掌声。坐在最后一排的小草,终于又转变成竹子原先的模样。

大家把我邀请进班级微信群,并表示要阅读我的《生命之河》。遗憾我未能把书带到现场。妈妈灵机一动掏出手机,将前几天在《365读书》节目播出的我的文章《萍聚》上传到班级群里。我又拥有了新的集体,而这一次大家拥有相同的名字——文学人。
大家分分与我合影,我有种电影明星的错觉。并邀请我参加30日的结业座谈。(由于是未入编学员,我自然不好意思参加。)大家纷纷说:‘“我们那么喜欢你,你怎么能不来呢?”我盛情难却。再次有了旅人归乡的感觉。

我的感受:这次培训,与其说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次,不如说是人生的第一次。因为对于课堂、师长和同窗,我始终是以遥望的姿态对待,未曾想过我离他们那样近。我从小到大,都做惯了“荣誉同学”(即没有名字的同学)而这一次,我感觉到真正的荣耀。因为我走上了正规的创作道路。
关于创作:我最近遇到很多瓶颈,但是经过这次培训,尤其是聆听了严凤华老师的课之后,我更加充满了信心。还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挖掘出旁人熟视无睹的事物,抓住一个细节作为切入点,从细节升华出文章的主旨。意在‘’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如《快乐老闺蜜》《爱的足音》等;其次,继续发挥我的语言优势,继续用优美流畅的文和自身特殊的体验感动读者;三、扩大阅读包括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书籍,拓宽知识面。四: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多种题材创作。
我的困惑:感觉自己和大自然不够亲近,在描写大自然时还不够细腻;感觉自己的文字逻辑性太强,(不知读者们是否有同感?)希望还能再随意一些,风趣一些。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收获了文学创作的经验,更让我收获了珍贵的情谊。老师同学们,期待来日后会有期!待到重逢时,愿大家都能记得这段时光,短暂却是永恒。
”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旅人回家了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