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逼叨一点儿该知道的经济常识

原创 鸡声茅店 wesays
晚上读《市场失灵的神话》导读,结果发现,书内的内容感觉很难啃。恍惚的神情下发现已经好久没有读经济学方面的书了。脑袋经常不用是会生锈的,所以想让脑袋灵活起来就让自己的大脑动起来,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聊一聊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坑,多懂些经济学小知识的好处就是能让你少掉一些坑。

1. QQ黄钻的套路
这是我开通QQ黄钻过后发生的,我开通了一个月的黄钻,然后黄钻灭了。过两天QQ官方给我推了条消息,黄钻优惠折扣券,这两个券至今还在我的手机中。

券的内容是,开通一个月的黄钻抵用3元,开通两个月的黄钻抵用7元。套路设计的很有深意,因为你曾经开过黄钻,就表示黄钻的某些功能你有使用的意愿。而且人类有个习惯就是需求易增不易减。例如你住了几次高档宾馆,再让你住快捷宾馆就会不舒服。这和工资的刚性是一样的道理,加薪容易,减薪往往致使员工不满,故企业在效益不好时往往采取的措施是裁员而不是给员工降薪。

而摆在眼前的“抵用券”的诱惑,就是为了刺激你对于黄钻的消费需求。这个时候你便很容易上套去买黄钻了,而这一买,QQ自有其他的套路不会让你轻易离开,而且在购买会员的过程中,你的使用习惯程度加深,戒掉黄钻可谓是变得越来越难了。

顺便对大家说一下,互联网的模式就是边际成本为0,对于上亿使用群体的QQ来说,人均成本几乎为0,意义就是黄钻不管多少钱QQ都是稳赚的。而黄钻设计为10元,是因为最开始的市场价格还有诸多乱七八糟的原因难以改变。如果给每个人都采取降价的措施,反倒会影响整个市场,所以不如维持原本价位。(举个例子,为什么资本家宁可把牛奶扔掉也不给穷人去喝,目的就是减少供给,从而维持市场价格,QQ黄钻不轻易有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市场价格,此规律还可以应用于游戏道具等诸多方面)

但是倘若你真的有这方面的需求,注意,一定要是真实需求,而不是降价你心中所拟造而出的伪需求,那你真的赚到了。否则就是被套路的那一个。

2. 爱奇艺的套路
这个跟游戏最开始注册送道具,送装备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我最开始使用爱奇艺会员,还是因为我有一部想看的电影,因为自己实在懒得去网上找资源,而且网上找资源一般会下载的比较慢,而开通会员会下载比较快,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再恰逢爱奇艺告诉我,初次开通会员仅需6元钱,我一算是很划算的,少喝一瓶酸奶,就可以方便的看一个月的视频,于是开通了。

但是开通六块钱视频的合约是每个月自动续费(仅需15元/月),不想续费时随时可以取消,如果取消后就再不能以15元/月的价格续费。这中间就很有名堂了,如果取消了就不能再失去此机会,大部分没有使用体验的人都愿意先尝试一下,万一好用呢?

结果就是,很多人因为一个月的使用养成了习惯(主要是VIP影片和观影无广告和下载快速),接下来就按照15元/月的价格续费了。还有像我一样的人,我本来铁了心的只开一个月,但是某一天我支付宝突然给我扣了15元,我还纳闷呢,后来发现原来是爱奇艺会员扣款了,自己已经忘记爱奇艺这回事了。

最开始有些不爽,但是回头一想,最开始开会员的条款就在那里,这是没问题的,加上后来使用真的很方便,所以就持续的用了下来。

而爱奇艺最开始的6元钱开会员的目的就是不影响市场正常价格的情况下,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一个过程。你习惯快速下载,无广告,更多观影权的时候,再去用没有会员的爱奇艺,显然是很不舒服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支付那15元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观影体验。(问题是观影体验做的还真的不错)

中间还有很多常用的套路就不一一描述了,比如做任务领奖品之类的活动是为了让你有更高的活跃度以及粘性(但其实这些都是及其浪费你时间的)。

很多的产品都往往不是最好的。举个例子,打车软件,在使用打车软件之前我们出行最快捷的方式一般是出租车。而打车软件最开始的宗旨则是,让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打的到车(以解决等车这个麻烦),随后打车软件市场大战,疯狂补贴,每一家公司都想独占鳌头,最后经历过腥风血雨之后,滴滴英勇胜出。

但是你现在使用滴滴的时候,你会发现,滴滴的价格并不是那么便宜,有的时候叫车反倒不如出租车方便(因为中间还有司机找乘客这个过程)。但是你为什么还会使用它呢?就是因为一年多的补贴大战让你养成了一个思维定式的习惯,滴滴快车一定会比出租车便宜,一定是方便呢?其实呢?很多时候未必方便,也未必快捷。

反过来举视频网站的例子,这些都是一个道理,爱奇艺获取用户,并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没有多少人都有这个经历优酷开一个会员,又跑到腾讯去开一个会员看看的。但是因为你已经付钱了,养成爱奇艺这个软件的使用习惯了,其他的视频软件你会接触的少一些。

但是没有使用哪里会知道到底是腾讯视频更适合你?还是爱奇艺?还是优酷呢?这些都是说不清的。

3. 市场的真相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点我提出来或许很多人都会质疑,真理现在应该是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才对,何况信息时代让信息传递愈发方便以及透明。我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去了解一个产品是否是好产品。

但是事实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虽然信息愈发透明,但是人们忽略到的一点是人们接触到的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因为人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不是信息你可以接触的越多,能接触的面越广,你就可以掌握真理。

比如拿食物来举例子,同样是白面,两种品牌的白面哪种营养价值高?这个就很难辨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最后只能挑选符合你曾经习惯的品牌(比如你使用过的),或者是宣传标语以及产品你看着更舒服一些的。

而事实上呢?你挑选的产品营养价值未必会高,但是你总不能因为买一个白面再去学一遍营养学和化学,仔细考究各种元素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吧。这样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你买到的东西未必就是最好的。

而至于面的好坏,那就要问专门从事营养成分的营养学家了,显然他们是对这方面内容了解最多的,但是营养学家是社会群体中的少数,而且还有不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骗子混迹其中,这样,真相便更难辨别了。

End
因为时间的原因,就写到这里,因为我的读者不多,我也不清楚我写什么内容,虽然我自己想逼叨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但是我还是希望会有一个互动的。

这样,因为现在后台的人不多,过年之前的这些日子,你可以跟我讲我写什么东西,只要我可以写出来我就满足你的私人定制(在非写影评的日子里)。但是内容主要在“社会知识,经济知识,还有电影,或者情感生活相关的方面”,这些东西自己略懂一点,经济学,社会学自己是三脚猫功夫,属于不懂装懂那种的,目前处于学经济家,学社会家的状态。至于你让我讲什么量子力学什么的对于我来说肯定是难度极高,赛过登天了,我想写也是写不出来的。

就这些,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正,诸位早些休息,晚安啦。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逼叨一点儿该知道的经济常识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