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我教语文(1)——几副春联欣赏

大地龙方蛰;

中原鹿正肥。

以春联来表现个人志向,并不鲜见,而像谭嗣同这样宏观天下的则不多。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中坚之一,自幼心怀黎庶,理想远大。这副对联内容是这样的:下联写时值冬春之交,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按民间传说,龙只有到冬眠动物复苏的惊蛰,才会苏醒,而此时虽步入春季,地气已苏,却仍是冰封雪冻,龙尚在蛰伏酣眠。谭嗣同显然是在用龙的蛰伏来喻指当时清王朝万马齐喑、如死水般的统治。下联的“鹿”即“逐鹿”的“鹿”,这个典故来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成语“中原逐鹿”就来自于此,意即夺取政权。“鹿正肥”,说明正是才能之士建功立业、大展身手的大好时节。整副对联充分表现了作者豪气干云的气度和锐身自任的抱负,在以送冬迎春为主旨的春联中别具一格。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郑板桥不但善于吟诗作赋、丹青笔墨,而且也长于写对联,这副春联虽属短品,却也表现出了作者的才情。

按照时令特点,应该是先有春风,才有柳树的复活成长、舒展茂盛,本联语意反其道而行之,先有了长裙曳地的柳枝,然后才招来春风的梳理。于是,由不得升上这样的想法:这春风也太卑怯、太软弱了。但一看“放胆”两个字,又让人对这层理解抱愧不已,原来,春风早就想做一番工作,下一番功夫,并且也确实做了许多工作,下了许多功夫,只不过慑于冬风的强大,这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不为人察觉罢了。那柳树招摇的枝条本就是它的作品,只是早先是暗地里催生,今天寒气已退,阳光已暖,没有什么畏惧的了,它自然可以光明正大地来修饰自己的作品了,再也用不着偷偷摸摸,那份欢欣与喜悦就可知了。一个“梳”字真可与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裁”字相媲美,不同的是贺诗突出了春风的力量,而郑联表现了春风的多情。

下联令人极易想到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杜诗用一“潜”字,极其精当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小轻灵,不易觉察,而郑联着一“瞒”字,在写出雨的同等情态时,又将其拟人化,写雨在相隔了几个季节,再次降临到这片土地上,再次看到等待着它的花朵,它还有点羞涩,生怕别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于是在夜里提起衣裙,脱掉鞋子,偷偷去滋润花朵。郑联中的雨的形象有点像偷着去约会的女孩子了。

人面笑桃花,何如我永不褪色;

苍松戏杨柳,可怜你难禁秋风。

“桃花”“杨柳”常被写入春联,作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标志。这副春联却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别样的意思。

“人面笑桃花”来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原意在诉说年度变换、桃花依然而伊人不在的伤感,诗中桃花盛开,人面已逝,满含物的坚韧与人的易老的感慨。这种物是人非之叹在中国文学中是一贯的。但本联却一扫前人旧习,以“人面”来笑“桃花”,强调的是人的青春永驻,历尽岁月风尘而不老,远胜于桃花的短暂艳丽、转瞬凋零。用典出新,多了份迎春到来的欣喜与豪迈。

松柏一直是不畏严寒的象征,《论语》里就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赞颂之词。杨柳则是春天的使者,只有似剪刀的二月春风,才有绿似绦的杨柳。经过一轮秋冬的洗礼,松柏仍然风姿不改,在傲霜耐寒、见识过风刀霜剑的严冬后,自然有点看不起藏头露尾的杨柳,于是忍不住将它们戏弄、嘲笑一番。

是春联,未见春字,但处处有春意。桃花、杨柳现于春天。人面立于桃花后,胜于桃花,更见灿烂;苍松站于杨柳前,更显苍劲。迎春喜气扑面而来。

画栋连云,燕子来时应有异;

笙歌遍地,春光长驻不须归。

中国文化,几千年相传,已为许多事物赋予了特殊而固定的含义,倘若紧扣其象征意义而又能推陈出新,就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和无穷品赏之味,这副迎春的对联就有这样的特点。

上联“画栋连云”出自王勃的《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原诗在于表现滕王阁的雄伟壮丽,此处仍用旧意,写出了迎新之际建筑旧貌换新颜的雄姿。“燕子重来”,取自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诗中的燕子是时代变迁、兴亡更迭的见证,本联中的燕子也扮演了相同的角色,不同的是刘诗中的燕子见到的是豪华丧尽后的落寞沉寂,而此处的燕子则看到了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美好图景。燕子本是候鸟,秋去时与春归后所见迥异,更好地突出了迎春迎福的主旨。

下联“笙歌遍地”在于描写新春到来时人们普天同庆的场景,“春光长驻”则暗用了宋代黄庭坚“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驻”的诗意。既然人们是如此热爱春天,喜欢春天,那春天理当也会长驻,这表达了人们由衷的希冀。

本联化用前人诗句而不拘泥于原意,而能全部用来为自己迎春纳福服务,很有匠心。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旧十里桃花红。

对联与诗歌不分家,只不过有的是明用,有的是暗引,这副较为别致的春联就暗自化用了唐诗。

上联化用的是王维的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又是一年”强调光阴飞逝,春天又回,春草又绿。“一年春草绿”带来的应该是欢喜兴奋之情,但前面加了“又是”,却又蕴含了时光荏苒的伤感。这个情调与一般以辞旧迎新、普天同庆为内容的春联就有了显著的不同。这里也迎春,但却隐含了一丝时光如梭的惆怅。

下联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里的句子:“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十里桃花红”,说明桃花开得很广,很艳,在于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繁盛热烈的景象,“依旧”则点明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人在变化,在不断老去,而物犹如此,年年不变,以它的娇媚衬托出人的日渐衰老,这就在于强调春色依然的时候暗含了人事变迁的感慨。

同为春联,本联语言平俗,欢喜色调较淡,而多了份对人生的思考。

几点雪花几点雨;

半含冬景半含春。

春联大多会落入迎新纳福的俗套,很难创新,而这一副春联,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别具一格。

春风已起,但乍暖还寒,对联扣住这个时令特点,写得含蓄有味,摇曳生姿。

冬天未尽,还留有余威,春天已至,但还显得弱小,所以象征这两个季节的雪花与雨在此交织。同是“几点”,含义却不同。“几点雪花”说明冬天将尽,威力渐消,落雪已形不成大的气候,只有“几点”作为向这个世界的告别;“几点雨”,虽然少之又少,但却是春天到来的信号,让在寒冬里盼春至的灵魂看到了希望。

下联是对上联的具体阐释。“半含冬景”照应“几点雪花”,“半含春”照应“几点雨”,用“含”很有韵味,冬意春意都在雪花与雨中包含着,其中的滋味任观者品评就是。

对联先雪后雨,先冬后春,顺序合理,有迎来送往之意,也有强调后者之意,更好地突出了迎春的主题。

寒去矣,天开生人路;

春来也,地得放花时。

这是一副春联,充满了春天到来时的欢喜之情。用词精当,很见功夫。

“寒去矣”,冬天已结束,寒冷成为过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由此窥见长久等待后迎来春风的喜悦。用助词“矣”,读来语调上扬,更突出了这种情感,似乎一颗冰封已久的心得已敞开而发出由衷的喜气。“天开生人路”,点明“寒去”后的效果:冬天万物沉寂,大地凝冻,没有生机,春天则可出门,可播种,从而将来也就有赖以生存的收获。“天”,点明季节变换的主宰,“开”,有打开之意,“生人”在此做“使人生”理解,这几个字满含感激之情。

“春来也”,用“也”字,语调下沉,是在兴叹,含有发自内心的惊喜之情,似乎在奔走相告。“地得放花时”,是在为大地高兴,也在为自己高兴。大地终于等来了开花的时节,让人似乎可以看到放花后春花烂漫的怡人景象。一个“得”字,说明春来得不易。

上联说“生人”,下联说“放花”,无论人还是自然,都在春天来时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我教语文(1)——几副春联欣赏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