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进疆第一天 -对新疆的最初印象来自电影《阿凡提》

杨祖兴

对新疆的最初印象来自电影《阿凡提》,从少时起就以为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留大胡子的维族大叔和能歌善舞的维族姑娘特别可爱。等到我开着车子走进新疆,亲眼目睹新疆的民族风情,已经过了花甲之年。
2015年5月底,我把车子开进了西藏。在这块带点儿神秘的土地上转了20多天后,就从拉萨出发,沿着青藏公路北上。驶到青海格尔木,然后横穿柴达木盆地,一路向西直奔新疆。6月24日下午,当我开车在广袤的沙漠上飞奔时,突然看见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欢迎来到新疆”,我知道新疆到了。

来到这块久盼的土地,内心一阵激动,耳熟能详的新疆民歌就在脑海里响起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我们新疆好地方”“人民的生活亚克西”……歌词很动人,看看车窗外,心却凉了半截。这些天驶的公路两边全是浩瀚的戈壁和沙漠,有的长些零星的芨芨草或骆驼刺,看不到一间民房和一棵绿树。要说美,也是辽阔的凄凉美,哪里有什么“好姑娘”和“亚克西”?
正当我失望得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的沙漠中蹦出来几十间房子,我的眼睛不觉一亮,赶紧开车过去。
经过打听,这个新疆和青海交界的地方叫依吞布拉克,新疆的一个小镇。除了地名带点新疆味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色。那些散落在公路两边简陋房子是汽车修理厂、几家饭店和小商店,还有一个加油站,一看就知道是为过往车辆服务的。最气派的那幢三层楼房是镇政府,办公楼前有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新疆第一镇”。难道这是新疆第一的镇子吗?怎么看都不像啊,正好办公楼里有个人走出来,上前询问,说这是从青海进入新疆的第一个镇子。

我从大清早开始驶了400多公里,早已疲惫不堪。这一路除了荒漠就是戈壁,没有村落,更别说宾馆了。到了“第一镇”,总算看到镇政府边上有家招待所,马上过去登记。我决定在新疆的门口先住一夜,明天再入疆,说不定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25日早上醒来,窗外还是黑乎乎一片,我就起床整理行李检查车子。新疆的时差比北京晚2个小时,内地人准备上班时,新疆人刚起床。我的生物钟调不过来,习惯难改啊。
吃过早点后天刚亮,我就开车上路了。入疆第一天,我抱着莫名的兴奋和美好的愿望,借着淡淡的晨曦光亮,打破清晨的寂静,在望不到边的戈壁滩上一路向西。

东方的天渐渐绯红起来,几朵棉花般飘逸的白云慢慢被朝晖染得粉红,睡意蒙胧的戈壁滩披上了亮丽的睡衣。过了不久,朝阳开始探出半个头来,天地一片金光。真美,我停了车子,拿着相机跑到车外。我看过海上日出,没想到沙海上的日出更是美妙醉人。
新一天的美好开始来得快结束得也快,接下来的心情怎么都高兴不起来。我的车子像一个被世人遗忘的流浪汉,在漫无边际的灰黄色土地上艰难跋涉着。跟昨天一样,沿途没有行人和房子,没有鲜花和绿树,没有牛羊和毡房,除了偶尔相遇的赶路汽车,除了偶尔飞过的找食山鹰,再也看不到令人舒畅的东西。天地间如此空旷凄凉和单调,如果让我长期住在这里,我想我会彻底疯掉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相信,抱着美好愿望的人看到这样现状都会产生这种绝望感。当然,这是我入疆的第一感觉,而人的感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接下来我在新疆转了差不多一个月,亲眼目睹了赛里木湖、喀纳斯湖和天池风光,还有那拉堤、南山牧场和果子沟草原的美景,我这才知道了什么是人间大美。按理说,湖泊和草原不只新疆有,这些年我也看过不少秀丽山川,但我觉得新疆的那种美是特有的,中国其它地方根本无法替代。
好了,不说远了,还是继续我的入疆第一天经历吧。

再说我在没有色调和情调的苍凉戈壁大漠上把着方向盘,驶着驶着,山渐渐多起来,尽管都是连绵的灰蒙蒙小山,但浑身都是一道道深浅不等的皱纹,极有特色,仿佛是另一个星球上遥远而古老的土地。这时,路边也有了零星的红柳和骆驼刺,贫瘠的土地上出现了难得的绿色,看上去特别耀眼和充满活力。
吃过中饭,天开始热起来,看看里程表,我已经驶了300多公里。这时,我看到了荒凉的大漠中出现了一大片绿色树林,顿时兴奋起来,驶进去一看,原来若羌县城就隐藏在这片树林里。
若羌是我入疆后遇到的第一个县城,虽然没有内地县城那样热闹和繁华,但住房、街道、店铺和居民总算有了城镇的模样,算得上大漠上的绿洲。我找了城内文化广场边上的徽州宾馆住下,顾不上旅途劳累,拿了相机就去县城大街。
街上还算热闹,不时有头包丝巾的漂亮维族少女匆匆走过,偶尔看见老维族赶着驴车得得地走过来,小毛驴脖子上的铃声从身边响到街尾。街的两边排着不少店铺,有卖民族特色的首饰、刀具和日常用品的,有卖葡萄干、杏干、哈蜜瓜干的,水果店里,翠皮的西瓜、黄皮的甜瓜和新疆脆梨堆得老高。还有不少小吃店,酥嫩的烤肉在火上滋滋冒着油气。店铺里悠闲地坐着留大胡子戴白帽的维族大叔,维族大妈在一边笑嘻嘻地打着招呼。

妻子忍不住了,走进一家干果店,听说若羌的红枣很有名,想买几斤带回家。上前问多少钱一斤?胖胖的维族大妈连说带比划40元。妻说买2斤,我付了80元,维族大妈称了一大袋。妻说大妈你称多了吧,我买2斤。维族大妈说没错,就这么多。我用手掂了掂说肯定称多啦。边上的维族大叔过来说,没错,我们新疆说的斤都是公斤。原来这样啊,可爱的维族老人真纯朴。妻子一高兴,又
买了不少香梨和西瓜,连说吃水果比喝纯净水便宜多了。
买的红枣送回宾馆后,漂亮的维族服务员告诉我,应该去楼兰文化广场看看。我和妻子按照维族姑娘指的方向过去一看,没想到一个四面被荒漠包围着的县城中,竟然有那么气魄的广场。楼兰博物馆大大方方地站在广场中间,周围配有文化墙和舞台等设施。
看见楼兰博物馆,我隐约记起了在遥远的岁月中,我国的西域有一个神秘小国叫楼兰,它在辉煌了将近500年之后,突然无声无息地神秘消失了,留给后人一个猜不透的谜。
说不定博物馆中藏着楼兰的消失秘密呢?我匆匆走进了新颖气派的博物馆。博物馆中收藏了出土的600余件楼兰古国文物,分为楼兰文化、文物和历史等五个展厅展出,配有专业人员讲解。

楼兰在罗布泊以西,离若羌县城200多公里的地方。历史上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地,因此中原的文化和商品给它带来了丰厚的物质、精神文明,使它一度成了西域的乐土和沙漠天堂。到了汉朝后期,古丝绸之路向北改道,中原与楼兰失去了联系。等到后人再路过那儿时,这才发觉不知何时楼兰退出了历史舞台。
楼兰虽然消失了,但人们一直没有忘记它,楼兰的灿烂文化依然保存在人类的记忆中……到了1900年3月,楼兰的废墟被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找到,还偷偷地进行了多次盗掘。解放后,我国学者开始对楼兰的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为了展示研究的成果就建了楼兰博物馆。那么楼兰为何消失的呢?有人说是战争,有人说是干旱,有人说是古丝绸之路改道,有人说是瘟疫,专家们一直争论到现在还没有定论,这个谜还是没有真正解开。
尽管我还是带着难解的谜走出展厅,但我并不遗憾,因为我看到了,在荒凉的大漠中,若羌竟然隐藏着如此厚重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离开博物馆的时候,年轻漂亮的女维族讲解员听说我们从浙江过来时,还特地告诉我,若羌县的面积相当于2个浙江省,而人口只有5.2万,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少的县。是吗?这不竟让我这个浙江人惊讶了好长时间,不禁对若羌又多了几分敬意。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我想,到了若羌,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新疆的辽阔。
多么可爱而又令人难忘的若羌呵。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进疆第一天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