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天上黄水,人间天堂

天上黄水,人间天堂

●涧 石(四川)

我们的车一大早启程。三个小时过去,我的黄水梦一直同窗外的美景赛跑,除非接听范兄急切期盼的电话——他是一位思想丰富见地深邃的文友。几年来,我对他的称呼经历了“领导、范局、范兄、老范”的变化,自然,他的“黄水避暑方略”我由衷认可。
约摸十一时左右,天上太阳懒怠、浮云低游,地上远近松枝摇曳,车驶入林海。告别空调下的郁闷,夹裹松脂香味的清凉气息扑面而来。立刻,一家人几乎同时恣意欢呼——黄水到啦!
行李搬运、酒店登记进住,一番安顿尽管忙碌,却无往日汗流浃背之苦,肌肤舒适衣衫轻柔。旅途奔波,食欲膨胀,餐馆倍感亲切,在家“吃饭比休息还累”的历史彻底改写。一顿饭下来,腹饱心畅,吃喝的体会焕然一新,方知干这事还真的是一种享受。至此我不得不补叙一下——据我后来观察,黄水的游人胃口非一般的好,通街最靓的风景是没完没了的吃喝,直到深夜餐饮业依然如火如荼。想来也是,一切取决于它特有地势和较高海拔孕育的清凉天气,可我老是受习惯驱使,不识时务,难怪乎一进息宿地,老婆忿然下令:害臊不?通城就你热,赶紧把扇子藏进包底。

畅游城区两湖、领略大风堡的奇旎和千墅草场的静美,历经接连的奔波,人得“沉”下来才行。我平心静气走走看看,欣赏一道道人文风景,生发几多奇思妙想——街上车山人海,二者矛盾并非由红绿灯裁决,几乎所有的地方行车总是那样缓慢斯文,你全然可以昂首而去,只觉家乡“人怕车”的常态不可思议。土家人原本靠出售农副产品赖以生存,一老人随地摆摊,几位城管蹲下身来苦口婆心相劝。描述此情此景,令我不敢再用“凶神恶煞”一词。黄水得益于改革开放,旅游轰轰烈烈,城市向乡村迅猛推进。大变迁大跨越时代的土家人,心路历程绝不会平坦如砥……所有这些,剧烈激荡着我的思想。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夜里我走进了大剧场。歌剧《天上黄水》展示了丰富的肢体语言,摄人心魂的艺术魅力,我茅塞顿开——土家人世代历经沧桑,不乏天灾人祸、贫穷落后;但是,他们经受了痛苦、震惊、反思直至冷静理性的漫长磨砺,最终塑造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挣脱历史的束缚,敞开胸怀笑迎八方宾朋。岂不是?请看,那漫山遍野参天挺拔的松树便是活生生的见证。是的,黄水的气质极具感染力,可以说到了这儿便身不由己。前文所言范兄就是例证。他怀揣写作梦想,早年在此选择一隅落脚,成了真正意义的黄水人。而今的他,退而不休,老当益壮,终日出入凤凰栖雅居,松涛心涛共振中笔耕不辍,继《铜鸳鸯》《简单几何》震撼问世之后,一部主题挖掘更为深刻的文学新著正悄然降生。黄水人热爱文化,公园健身演唱五花八门,清澈的眼光、怡然的神情随处可见。可以说,文化已成为黄水人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血肉融合。

此行告别黄水是在一个清晨。沐着清风我神思许久,直到街市上人潮涌动,我终于欣然起来。我发觉真实的黄水,美中也有不足,街上时而吹来垃圾腐味,还有夜间机动车刺耳的轰鸣……当然,“天上黄水”蜚声中外,“黄连之乡”冠誉中华。黄水之地,得天独厚的夏日避暑胜地;黄水之人,征程上历经跌打不懈冲剌,终于走在新时代前列的人。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天上黄水,人间天堂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