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遍催万树暮蝉鸣 - “蝉噪林逾静,鸟鸣景更幽”

遍催万树暮蝉鸣 | 作者:李冬梅

蝉堪称是夏天最优秀的“歌手”,整个夏天都忙着开“演唱会”,立志要把这自然界的“好声音”,响彻天宇。

“蝉噪林逾静,鸟鸣景更幽”,清晨的宁静,在清脆的鸟鸣中落幕,夏日的喧嚣,在热闹的蝉鸣中鲜活。

晨起听蝉,声音不甚热闹,只偶尔远处传来几声,就像是音乐家练声一般。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几声蝉唱之后,似乎欣赏者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了悟,大概蝉亦是禅吧。

午后听蝉,声音就喧嚣了点,像一群游吟的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着他们的脚。拉拉杂杂,高高低低,长长短短,他们谈天说地,问候季节。倒是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在树林间盘旋,在天地中回荡,他们也交换着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只不过有树的地方都是他们游荡的场所。

黄昏时分,声音就变得雄壮了许多,就像准备了一天的弦乐师,兴趣盎然地正式开始了晚间的音乐演唱会。河边消夏的人很多,蝉似乎能感知到观众的空前,便卖力地演唱着。那茂密葱郁的树梢,如同豪华的舞台,那密密匝匝的绿叶,好像低垂飘逸的幕布。看不见演奏家,但蝉声已大作。或独唱,银瓶乍裂,声音此起彼伏,或合唱,协调合鸣,声音极为洪亮,这首田园交响曲把一天的热闹推向了高潮。

静静漫步在河堤上,凝神倾听着这支雄壮的乐曲,思绪便跟着蝉声,飘到了远处。

有人说,没有蝉鸣的夏天是寂寞的,的确,那一串“嘶——咿”的声响,诠释着夏日的炎热。尤其是午后,那声嘶力竭地鸣叫,搅得阳光更加热情似火,衬得时光更加寂静悠长。

蝉的一生极其漫长又极其短暂。说它漫长是因为它要在黑暗的地底下蛰伏四年之久,甚至有一种时间更长,一呆就是十七年。每年夏至,尤其是七月间,便是蝉告别黑暗,喜获光明的日子。没有人知道这四年之久,它在黑暗中是如何度过的。蝉就如同一个意志坚定的闭关者,在黑暗中修炼增进功力。终于等到夏天,它便用力钻出地面,去享受清风阳光。当然,也没有知道它在黑暗的地下如何艰难前行,冲破层层阻力,最终破土而出。

趁着夜色,爬出地面后,它没有丝亳地犹豫,得赶快找到一个小树枝,毕竟地面上捕猎的生物太多,稍不留神便会成为别人裹腹的美食。它用爪子紧紧抓住树干,像分娩一样,用力撑裂背上的壳,然后一点点费力地伸出头、翅膀、爪子。刚蜕皮的蝉是淡青的,身体软软的,薄薄的翼还很无力,一切都是那么虚弱。它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地蜕变着,慢慢地颜色变成黑色,两只翅膀也变得有力,它告别曾经保护自己的蝉蜕,饱吸一下甘美的树汁,便展翅飞上树梢。此时的蝉俨然已是一位准备出道的优秀歌唱家,在阳光下,在绿荫间,在天地中,巡回开演唱会。

蝉的快乐时间何其短暂,大概四、五周的光景,蝉的巡回演出就结束了。卖力地鸣叫,过劳地表演,当秋风乍起,天气转凉时,蝉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它无力地挣扎着发出最后一声低吟,便跌落地上,成为蚂蚁们的一顿美餐。

蝉只不过是夏天里一小虫,但此小虫非一般之小虫。法布尔曾用一句精练的话,概括蝉的一生:蝉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蛰伏四年,换来的只是短短一个月生命的“春天”。四年的沉寂,一个多月的欢唱,对黑暗的忍耐,对光明的歌颂,蝉活得热烈而又悲壮。

暮色渐渐合拢,天色渐渐暗下来,蝉的响声也渐渐消失了,一切消失在夜的静谧中。不远处的树林间,几支灯光上下晃动着,我从旁边路过时,发现有人在树下树干上寻找着趁着夜色逃离黑暗,破土而出的幼蝉。

近些年,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忽然喜欢上这道野味,趁着蝉还没脱壳羽化飞升时,把那些刚刚钻出地洞,刚刚爬上树干,还来不及蜕皮的幼蝉捡拾走,收拾干净后或炸或炒,成为一道下酒的美味。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争相出动,在河边的,在树林间,仔细地搜寻着。这黑暗里的捕杀,会不会让蝉鸣成为夏日的绝唱?

我忽而为蝉感到悲哀,隐忍四年的黑暗,还没有来得及拥抱光明,就不幸堕入到轮回的黑暗中,弱小者终究是自然界无辜的牺牲者。难怪那些逃脱了种种危机,终能放歌林梢的蝉,声音是如此的雄壮,如此的美妙。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蝉鸣,鸟语,蛙叫,虫吟,这些夏日自然界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优美。如果没有了这些声音的点缀,那么夏天将会是萧瑟凄凉的,自然将会是毫无生机的,人类也将会是无趣呆板的。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我不由地放慢脚步,只听见路旁的树梢间一声短促高昂的蝉鸣,一个暗影从树梢掠过。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遍催万树暮蝉鸣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