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红楼梦》中,宝哥哥为什么难得 | 跟着红楼学写作

本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5.5 min

文 | 木小六

如果把贾宝玉当成一种人格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宝哥哥这一款不吃香的可能性很大,然而在《红楼梦》的故事中,宝哥哥是当仁不让的光环人物。上至祖母老太太,下至平辈的姊妹们,无不对宝玉另眼相待,青眼有加。

主角必然要有些不同于他人的配置,如果处理不好合理性问题,主角光环就会显得突兀而低级。

宝玉为什么备受疼爱,除了身份属性,如果给不出其他方面的细节支撑,这个角色的合理性就会大为逊色。所以,《红楼梦》通过许多细节,来强调宝玉的心灵世界,也与其他人不同。

《红楼梦》中写秦可卿新丧,与秦可卿关系密切的人物,反应一个比一个奇怪。

丈夫贾蓉,向来没什么存在感,倒是因为妻子的丧事,被父亲做主,捐了个五品官充门面。公公贾珍悲痛欲绝,恨不能以身代之,这突兀的反应,让人不由对关于宁国府的爬灰传言浮想联翩。

婆婆尤氏,平素待她和气体贴,却在她去世后旧疾发作,躺在床上不能起身为她打理丧事。

既是亲眷又是闺密的王熙凤,还没来得及释放伤感,就投入操办丧事的烦琐程序中,忙得不可开交,也忙得得意扬扬。

而身为弟弟的秦钟,更是在丧事上看不见丝毫悲痛,反而拈花惹草,不亦乐乎。

在秦可卿的丧事中露脸的角色们,一个比一个古怪,这很不正常,所以这时候,曹公安排宝玉表现出接近正常状况的情绪反应——急火攻心,吐了一口血。

但是,因为大家的举动都有些反常或不合情理,宝玉表现出的较为正常的情绪,反而也显得不那么服帖,似乎在暗示什么隐情,暗合什么流言,让人总想在字里行间琢磨详情。

把正常的事情写出不正常的意味,把不正常的事情写出理所当然的感觉,这是《红楼梦》体现故事层次和丰富性的妙招,也让读者总能收获出乎意料的阅读风景。

和林妹妹初次相见,便一时发了狂性,要摔自己胎里带来的玉,这是《红楼梦》开场以来,宝玉第一次个性鲜明的“与众不同”。我们能从这离奇的情节中感受到,宝玉和林妹妹之间,一定会发生什么不同寻常的故事。

秦可卿去世,宝玉情急之下吐血,不愿听贾母的话等天亮,当即便坚持要去宁国府,这也是一次令人玩味的“与众不同”。只是,除了宝玉梦游警幻仙境时,与名为“可卿”的仙子有过一段缘分,在现实中,并无什么端倪显示,他和秦可卿还有什么特别的往来。

故事发展到现在,宝玉的形象还是有些模糊的,他和林妹妹的感情线还在懵懂阶段,尚未铺陈开来,如果再和秦可卿有什么瓜葛,那么他对女性的特别的欣赏怜惜之心,也就会跟着变了味。

所以等秦可卿的丧事结束,《红楼梦》到了第十六回,曹公就要为宝玉的形象加码了。

这一回开始,写宝玉命人收拾好外书房,约定要与秦钟读夜书,可是,秦钟病了。因为向来身体资质较弱,又在郊外受了风寒,加上和智能儿偷期缱绻,失于调养,秦钟开始咳嗽伤风,懒进饮食,只能在家中调养,不敢出门。

秦可卿去世,家人们的情绪反应都那样离奇,秦钟生病,又有谁会在意?

果然,不是秦可卿的丈夫或公婆,不是与她交好的王熙凤,虽然按理,秦可卿新丧,他们会爱屋及乌,格外关照她的弟弟,但他们都忙于事务,身心皆无法抽出。

为秦钟忧虑担心的,还是宝玉。秦钟不能前来陪伴读书,宝玉扫了兴头,无可奈何,也无心自己先读,只是静候秦钟痊愈,要等他病愈后再约。

秦可卿对于贾府还算重要人物,可她的死亡,既不能对这个庞大家族齿轮般的运转构成阻碍,也不能对至亲之人的事务性工作造成什么影响。她活着,受到诸多好评疼爱;她死了,那些情谊也仿佛被迅速瓦解一般,很快就消弭不见了。

但秦钟不同。对于贾家,他虽然身份不够贵重,却能得到宝玉的真心相待。他病了,宝玉就中断自己的学业计划等他。这不是因为秦钟难得,而是在于宝玉难得。

宝玉年少,在家里养尊处优,不用承担什么职责。因此,他还无须被裹挟进这个庞大家族的日常运转中,而被千头万绪的杂务磨蚀性情,丢失真心。

这里的“真心”,不是什么难得之物,只要有一点“悲伤”的能力,就算还保有真心。

悲伤本是人之常情,但在《红楼梦》中,在家族鼎盛时期,除了宝玉,我们看不到有谁会悲伤。大家各有算计,各有争夺,各有目标,也各有得意,活得坚定而功利,唯独鲜有闲暇,去呵护一点哪怕是伤春悲秋的无用情感。

贾珍为秦可卿悲痛,但他的情绪是肆意而外放的。一切都宣泄出来,没有积攒在心底的伤感,也就没有长久的铭记和怀念。此时哭天抹泪,恨不能自己也跟随而去,过后了无痕迹,仿佛人世间从未出现过那个人。

凤姐为秦可卿掉泪,是在丧仪中。她被人簇拥着来到秦可卿灵前,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滚落,吩咐一声“供茶烧纸”,便开启了锣鼓齐鸣、诸乐齐奏的哭灵仪式。虽然也可以在这个程序中暂且宣泄心绪,但依然是,被宣泄出去的情感,很难留在心底。日后,凤姐不会时常想起曾有过秦可卿这位英年早逝的拔尖人物。

痛苦可以被宣泄,悲伤却是一种不易发散的情绪沉淀。悲伤会在日后缓慢地酝酿、徐徐地浸润,牵动人的思绪,引发人去自省,从而一点点地塑造甚至改变一个人。

不懂悲伤的贾珍、凤姐等人,在贾府的运转中忙得不可开交,看似精明强势,满脑子弯弯绕绕,实则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他们只能着眼于当下,富贵则安然享用,危机到来只会拆东墙补西墙,无论思维、眼界还是行动力,都囿于当下,展望不到未来。

宝玉有悲伤的能力,也有悲伤的闲暇,所以他这个“富贵闲人”看上去更有人情味,也能想得更多。

同富贵易,共患难难;同样,同欢乐易,共悲伤难。

在一群不懂悲伤,也无力保有正常人情味的人中,拥有正常的、真实的情感的宝玉,虽然还不至于抵达“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睿智,但在贾府,终究也是罕见的难得之人。

这样的人,对与他朝夕相处、时常相见的人来说,怎么可能不喜欢。

– 作 者 –

木小六,名刊资深编辑,专栏作家

赞(0) 打赏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梦千寻 » 《红楼梦》中,宝哥哥为什么难得 | 跟着红楼学写作
分享到: 更多 (0)

(书影音学外语)

(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

关注或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